34.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宣传委员

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8月打到汀泗桥。汀泗桥是天险,粤汉铁路贯穿桥上,南北是河流,东面是山,易守难攻。第四军独立团在团长叶挺率领下,英勇作战,攻破汀泗桥和贺胜桥,打到武昌城下。

第四军独立团第一营营长曹渊,安徽寿县人,是语罕工读学校的学生。9月8日深夜,曹渊率领第一营登上武昌城头,遭到敌人的大力阻击。敌人在城上排列着一百几十架机关炮,十尊大口径的大炮,几十门迫击炮。

夜色退去,天已拂晓,曹渊率领的第一营官兵伤亡殆尽。眼见登城战已无胜利希望,曹渊拟请团部增援。他站在一个小土包后写了一份紧急报告给叶挺:

“团长:

天已露晓,进城无望,我营仅剩下十余人,但革命军人有进无退。如何处理,请指示!曹渊”。

刚写完“渊”字,曹渊头上中了一弹,顿时殒命。“渊”字的最后一笔,横拖了三四寸长。【注释1】

曹渊牺牲后,语罕工读学校的学生孙一中接任营长。孙一中带领全营官兵冒着枪林弹雨,搭云梯登上了宾阳门城楼,打进了武昌城。

绝少在困难面前流露感情的叶挺痛哭流涕,后来在致曹渊孩子的信中说:“尔先父是模范革命军人,且是我最好的同志,不幸殉职于围攻武昌之役。清夜追怀,常为雪涕。”【注释2】

语罕也曾到到汀泗桥凭吊战场:

北伐时的独立团,

一团打败五六团,

在此地留下了一个难磨灭的纪念!

桥畔柳青青,

桥下水潺潺,

问当年壮士何处?

而今剩得几人还?

剩得几人还?

重理旧征袍,抖擞精神,

再干!再干!为民族自由解放而作战!【注释3】

北伐军收复武汉,邓演达出任总司令武汉行营主任,遂写信给语罕,要他速到武汉。此时,武汉成立了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张治中兼任分校教育长,也派他的内戚(黄埔军校学生)到上海去请语罕,并送两百块钱路费。

语罕因为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将在武汉集会,亲自到张治中公馆把两百块钱还给张治中夫人,再次来到武汉。

邓演达对语罕说:“我到南昌,曾经向老总连提你两次,语罕对于安徽的革命运动很努力,但老总总是不搭话。”

当时北伐军里,“唐生智有40团的兵力,广东有12师的兵力,但都损失很大,能否取得皖、赣还成问题。”所以中共中央派语罕到安徽去运动柏文蔚出来。【注释4】

安徽的工农运动空前高涨,但是原国民党人内部纷争不断,导致安徽省国民党党部的组建工作陷于无形停顿。为了适应形势需要,快速培训安徽省党务干部,国民党安徽省临时党部由上海马浪路景盖里迁至汉口联保里。

语罕在黄土坡创办了安徽党务干部学校,自己担任校长。实际校务由李宜春、胡苏明等负责,开设政治时事和军事训练课程。后来,李立三、恽代英、施存统、李达、瞿秋白等先后到校讲授青年运动、工人运动、农民运动和三民主义等课,朱德、董必武、邓演达、柏文蔚、徐谦等也曾到校作报告。学员接受培训后,分赴安徽各地从事党务活动。

10月,北伐军进军江西,浙江宣布独立。中共中央抓住这一时机举行两次上海工人武装起义,以响应和帮助北伐军占领上海。但均因准备不足,起事仓促和计划不周而失败。

上海两次工人武装起义失败后,中共中央和上海区委举行联席会议,决定组织特别委员会、军事委员会和宣传委员会,指导第三次上海工人武装起义。

这时,起义的最高指挥机关是特别委员会,由陈独秀、罗亦农、赵世炎、何松林(汪寿华)、尹宽、彭述之、周恩来、萧子璋(萧三)8人组成。

特别军委为起义的最高执行机关,由周恩来、顾顺章、颜昌颐、赵世炎、钟尔梅5人(后罗亦农参加)组成。

语罕也从武汉赶回来,同尹宽、郑超麟、贺昌(一说为刘昌群)、徐玮(伟)一起任特别宣传委员会委员。

此时,语罕负责全国总工会的宣传工作,并和郑超麟、糜文浩负责上海总工会机关报《平民日报》的编辑工作。《平民日报》主要报道工人运动、北伐形势和国际无产阶级声援中国革命运动的各种消息,揭露帝国主义、军阀、国民党右派残害中国人民、破坏革命的罪行,四一二政变后被迫停刊。

据郑超麟回忆,语罕在特别宣传会没怎么参加会议和活动。因这时语罕已受中共中央安排,到汉口任《民国日报》总主笔去了。【注释5】

【注释1】胡允恭:《曹渊烈士革命斗争纪实》,载中共寿县党史办公室:《寿县革命回忆录》,第11页。

【注释2】曹文屏:《清夜追怀常为雪涕——回忆叶挺同志给我的一封信》,载中共寿县党史办公室:《寿县革命回忆录》,第117—118页。

【注释3】高语罕:《烽火归来》,第31页。在国家图书馆所藏《烽火归来》扉页上有“教育部图书馆藏书”章,下一页有“立夫先生教正,著者敬赠,民国廿八年十一月中浣于江津”字样,并盖有“语罕”印章。其中,“青青桥畔柳,潺潺桥下水”一句手改为“桥畔柳青青,桥下水潺潺”。

【注释4】上海市档案馆编:《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69页。

【注释5】荣祖:《现代史料:高语罕之荣枯得失》,载上海《社会新闻》1933年第2卷第20期,称“武汉成立联席会议后,语罕适于此时,离沪赴汉,任汉口民国日报编辑。欲谋教育部长之职,但为顾孟余所得。由高语罕主持之民国日报,见好于社会。”

展开全部内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