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文化”是伴随着改革开放思想的解放、意识观念的革命、科技进步、市场经济发展、创新2.0的逐步展现引发的创新形态、社会形态变革及其带来的社会大众道德观念、爱好趣味、价值审美等变化出现的文化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在民间产生的大众平民文化现象。
后来“草根”一说引入社会学领域,“草根”就被赋予了“基层民众”的内涵。
社会学家、民俗学家艾君在“改革开放30周年解读”中认为,每一次思想的解放、社会变革和科教的进步,都会派生和衍生出一些特殊的文化现象。
它的出现体现出改革开放后文化的多样性特点,也可以从一定意义上反映出以阳春白雪占主流的雅文化的格局已经在承受着社会文化中的“副文化、亚文化”的冲击。
这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其实是社会民众的一种诉求表达,折射出社会民众的一种生活和消费需求,以及存在的心理需求。
它具有平民文化的特质,属于一种没有特定规律和标准可循的社会文化现象,是一种动态的、可变的文化现象。科学技术发展引发了创新形态、社会形态的变革,创新2.0也正在成为知识社会条件下的典型创新形态并影响社会的草根化进程。
Web2.0是创新2.0在互联网领域的典型体现,而Blog则无疑是Web2.0的典型代表。
作为管制而没有充分发展,博客提供给普通大众和媒体精英以及潜在媒体精英同样的发挥机会和展示的舞台。
既然媒体精英进入博客写作市场,那么在充分竞争之后,中国博客发展一定和美国的Blog反专业主义、反精英主义发展完全相反,所以中国的博客之后的发展,一定是继续精英化,而不是像在美国祖先一样草根化。
其实不用再多说什么了,那些指望通过BSP(博客服务托管商)的首页,给自己的blog带来流量的草根们,恐怕只好先把自己弄成精英再说了。
看看新浪推荐的优秀Blog,余华、张海迪、潘石屹、徐小平真是够精英的。如果幸运,说不定你可以在左下角“最新更新Blog"那里露一下脸。
不否认精英的影响力,实际上新浪正是在利用他们的这种影响力,来吸引草根们到它的网站上开blog,这会很有效果。
但互联网正在把影响力赋予那些以前不具有影响力的人,blog圈是条长长的尾巴,而每个blogger都是这个尾巴上的那么一点。这就是《纽约时报》所说的,“Everyoneisfamousfor15people”(每个人都可以在15个人中大名鼎鼎)。这15个人,可能包括你的恋人、朋友、同事,你对他们的影响力,可能远远超过那些精英们对他们的影响力。
比如,我告诉你应该看超女,你可能不会看,但你的女友告诉你应该看超女,你就真的看了。
回到前面说的媒体管制,实际上所有的管制都是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的管制,一部分精英对另一部分精英话语权的剥夺。所以很多话只能在自己的Blog上说。
不过有的人不认为写Blog的人会是精英,只不过他的Blog的读者略多于其他Blog而已,但不会像《读者》那样拥有几百万读者。
从媒体的角度看Blog,它的读者总数正在快速增加。尽管每一个单独的Blog都很小众,但它们的读者再少,也一定会有最忠实的。
整个Blog圈的读者绝对是个可以跟任何媒体相抗衡的数字,这就是长尾的威力。管制几个精英很容易,但管制几百万Blogger很难。
中国的Blog圈不可能走向精英媒体的道路,因为再微弱的声音也有发出来的欲望和可能。门户网站用精英做招牌,目的还是吸引大量的草根。Blog让草根不再只是充当衬托精英的背景,至少在15个人中,每个Blogger都是一个主角。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