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在海边

最近我才忽然意识到,辽宁是在海边的。说来有些不可思议,辽宁有2100公里的海岸线,本来就是在海边的,看看地图便可一目了然的事,一个在辽宁生活了三十多年的公务人员,竟没意识到辽宁在海边,这可能吗?吃惊的同时我反思了一下,自己是非常爱看地图的啊,卧室贴着地图,办公室也贴着地图,出差也好带本地图册子,怎么就熟视无睹没去意识这个问题呢?在辽宁工作了三十多年,竟然没去想辽宁在哪里,的确不可思议。

现在认真思议一下,说一点没想过辽宁在哪里,也有点冤枉自己,倒是常常想到是在东北。我敢说,没想到辽宁在海边的人绝不光我自己,省内外都有不少,更有甚者,有个著名作家朋友曾以为辽宁的省会是长春,你说他怎么会想到辽宁在海边吧!因工作关系,我与外省人接触很多,他们总是把我看成东北人那种眼神儿的提醒,还有我出生在黑龙江,工作后到吉林,最后落脚在辽宁的经历,心中便自然生成一个大东北情结。东南西北的朋友们模糊地看待我是东北人或是东北的辽宁人,而我自己也只模糊地意识到自己是辽宁的东北人。而东北人的东北情结里,是潜藏有一个阴影的,这阴影是东北这片肥沃的黑土地曾遭受了太多的不幸,尤其是沙皇俄国和日本帝国等残酷的外来侵略,使东北人骨子里生成一股抗劲儿,抗俄、抗日、抗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新中国更使东北人因抗而得胜的这股劲儿,膨胀定型。但东北人扬眉吐气挺硬腰杆绝不允许外国人入侵的信念,随新中国的强大而牢牢树起的同时,也潜伏下与闭关锁国思想十分合拍的阴影。这阴影,越到后来便越不可避免地遮挡了自己的眼光,对外部世界的一切,都抱以防和抗的心态,这就必然把心思往内地用得多。而改革开放,主要是对外,学习和引进国外的一切先进东西,包括观念、技术和资金,同时输出我们自己的精神和物质成果。这就需要大大地转变眼光,眼光一变,再看自己所在的位置时,自然就不同了。近几年,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澎湃热潮中,辽宁人的观念急剧变化着,改革开放意识越来越和较早转变观念的东南沿海地区同步调了。于是,辽宁在海边,这一古已有之的常识性提法,才忽然又新鲜而响亮起来。

辽宁在海边,这的确是个常识。忽视多年的常识一旦被重新喊响的时候,其警醒作用非同小可。现在,辽宁在我心中,已是两千多公里翻卷着千堆万堆雪浪花的海岸线啦,也成了一条使我们辽宁人精神振奋的生命线。这条美丽的生命线上,北起中朝边界的鸭绿江入海口,第一颗珍珠是曾经受过抗美援朝战火洗礼的丹东市。这座英雄城所辖的东港,正在黄海岸边兴建面向世界的深水大港。从东港沿黄海海岸线往南,辽东半岛最南端的大连,每天都以东北亚最大的港口名城迎送着世界各国的巨轮。从大连的旅顺口沿渤海海岸线向北转折,又一颗渤海明珠营口,格外耀眼,这个古来闻名天下的药材集散港,如今已向各种重工业产品的进出口大港迈出了大大的一步。与营口只辽河一水之隔的石油城和稻米之乡盘锦,也是临海的,盘锦沿海有绵延数十里的红海滩奇观和吸引丹顶鹤等各种珍奇鸟类的自然保护区湿地。从辽河入海口沿渤海北部湾绕一个弧形,渤海西南岸又有一个著名的英雄城市锦州,新中国建立前夜的辽沈大战,最后决胜于此城。眼下,新世纪辽沈振兴的大战,仍在这个锦绣之州进行,捷报频传。从锦州沿海南行不远便是港口城市葫芦岛。民国初期,孙中山先生就在治国方略中提出在该岛建世界意义的港口重镇,这目标今天已成事实。如今环渤海沿线这五大亮点,已通过水陆两线,组合成一条强大的东北沿海经济带了,分外令人瞩目。

前天清晨,我在营口远眺辽河入海处,鲜红的曙色把辽河和渤海融为壮观的一体,那雄浑的景象,不由得让我想到唐朝诗人沈全期到辽宁写下的《关山月》诗:“汉月生辽海,朦胧出半晖……将军听晓角,战马欲南归。”开首这句“汉月生辽海”说明,辽宁自古就以辽海作为地理称谓了。改革开放三十年后的今天,辽宁人重提自己的辽海文化符号,而不再固守辽河文化之说,其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因而,我反思自己的同时,也怀着喜悦的心情提醒东南西北的朋友们周知,我们辽宁,是在海边的!

展开全部内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