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井陉之战

第七十章 井陉之战

赵国,井陉。

太行山绵延数千里,首始于河内,自河内北至幽州,共百岭,其山多虎熊出没,豺狼并行其中,人迹罕至。从上空眺望,太行山一路蜿蜒,将偌大的北方一分为二,太行山以东称之为山东,以西称之为山西。

韩、魏、赵、齐、楚、燕六国国土或大半或全部位于太行以东,故为山东之国,也是中原文化的发祥地。与之相比,山西可谓蛮荒之地。因为这片土地的原住民是戎人、狄人,不习中原文化,时人多歧视之,这也是身在山西的秦国为何一直不容于天下列国。

有太行阻隔,山东山西沟通原本应该不易。所幸有横谷贯穿太行山东西两侧的山麓,当地人名之为陉。著名的有八陉,称之曰太行八陉。作为沟通山东山西的咽喉要道,太行八陉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第一曰轵关陉,乃太原郡、上郡联通洛阳的要道。第二曰太行陉,由此南下既是虎牢,可逐鹿中原。第三曰白陉,北可窥安阳、邯郸,南可攻新郑、大梁,东可取邺城。第四曰滏口陉,位于邯郸、安阳之间,赵魏两国对峙于此地。第五曰井陉,北望幽燕之地,南俯邯郸,东瞰临淄。第六曰飞狐陉,第七陉曰蒲阴陉,第八曰军都陉,各自形胜而险峻,车行太行道,如浮沧海、帆长江,身居危险之境。

如此要塞,赵国自然在此设井陉邑,治兵三千人而守之。若是敌军来犯,数日之间还可再征兆五千大军而退敌军。这也是赵国的谨慎所在。原本像井陉这般据险要之地的城邑,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又地处赵国腹心之地,遭受敌军攻打的可能性小之又小。但如今韩、赵交恶。韩之上党重镇阏与距离井陉不过百余里之遥,不得不防。

自从李牧领大军屯驻涉邑,邯郸可谓草木皆兵,赵国一方面令平原君赵胜偕乐乘堵塞滏口陉东口,以为邯郸第一屏障;另一方面则是下令太行东麓的城邑加强防备。毕竟秦军翻山越岭,深入赵国境内的事情还历历在目。这样的可能性虽然小之又小,但一旦成真就会造成不小的混乱。眼下赵军主力正兵围临淄,胜负未分,安定对于赵国的意义无以复加!

井陉县自然也接到了这样的命令,县令赵野、县尉赵扩将常备军的数量从三千提高到四千就是明证。在两人看来,韩国大军进攻自己的可能性小之又小。毕竟李牧的大军在涉邑,往东一马平川既是邯郸,没必要舍近求远来攻打自己。

但摄于赵王的命令,谁也不敢保证耍小聪明。对赵王的命令阳奉阴违。即使现在掌权的只不过是太子何,所有的人都知道,所谓的赵王的旨意实际上是太子的旨意也不例外。

井陉的赵军枕戈待旦了足足半个多月,没有等到盼望中的韩军,却等到了邯郸新发的战报。这恐怕也是太子的意见,将最新的消息告诉全国的各级官吏,让他们保持信心。战报上说,赵奢率领十五万大军戏耍了田单、晋鄙一行。已经包围了临淄,一场大胜已经可以预期。齐国求和指日可待。等齐国屈服,赵国之危自然消解。至于咄咄逼人的李牧大军,沉寂了半个多月,丝毫不敢发起一起像样的攻势。战报里宣扬平原君屡战屡胜,逼迫得韩军龟缩在涉邑城内。总之,国内国际上的形式一片大好!

赵野放下战报。大为松了口气,赵王的身子一日比一日渐好,齐国自顾不暇,魏国受困于河东,韩国不敢妄动。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这次的邯郸至危似乎来得快去得也快。邯郸没有危险,自己的家族自然也就转危为安。是时候缩编一下常备军了,毕竟夏收已经开始了,兵无战心,将无战意。大势所趋之下,韩国如果再动大军,殊为不智。这场战争应该很快就结束了。

“赵县尉,阏与的韩军有没有新的动向?”

赵扩正在琢磨战报里描绘的形式,闻言一愣,然后下意识地回道:“哪里会有什么新动向!就韩国那群龟儿子,属乌龟的,一直缩在城里。城外的戒备倒是森严,一副如临大敌的样子,生怕我们去偷袭他们!”

说到阏与的韩军,赵扩没有一点好气。刚开始双方都互相戒备,派出少量的斥候侦查对方的虚实,以为对方说不定会来偷袭。这样的情形持续了半个多月,居然没有发生一场十人规模以上的战事。双方的斥候甚至变得熟络,会打招呼,讨论下发生在南面的战事。对方甚至不经意地说起阏与城内的官员载歌载舞,欢庆没有战事。眼下正是夏收的季节,双方言语间都有对各自家中的担忧。毕竟,如果这个时候来一场大雨,半年的辛苦就废了。

赵扩郁闷非常,自己原本还以为可以趁着这次大战的机会捞一些战功。哪里想到,阏与的官员和赵野是一个心思——求稳求和。这也难怪,双方的出发点毕竟不一样。县令希望风调雨顺,辖境五谷丰登。县尉希望的却是立功,既然要立功就要有战事,即使是一场小规模的战事也好。对于迟迟不敢攻过来的韩军,赵扩的怨念不是一般的深。如果不是未得命令不能进入敌境开启战端,赵野早就挥兵打过去了。

眼下,战报里说秦国已经出兵河东,魏国派大军前去增援。韩国和秦国对峙在汉中、武关一线,抽身无暇。齐国更是国都被围,着急解临淄之围。这场战事怕是不日就会结束了。赵扩大呼可惜,郁闷。

赵野满意的点了点头,沉声说道:“如此看来,韩国对我们用兵的可能又小上了三分。赵县尉,眼下正是夏收的季节,不少士卒的家里人手不足,收粮缓慢。我夜观天象,过几日怕是隐晦不明,恐有大雨。我们是不是可以解散部分士卒。让他们各自回家收粮,待过几日,再征召回来如何?”

赵野提出这个建议纯属是出于爱惜民生,赵国百姓赋税很重,否则也不能以区区两百万的人口养活四十多万大军。如果因为暴雨淋坏了粮食,不但自己的前程受阻。百姓们也会流离失所。国家才不会管他们是不是受灾,国家只知道到了收赋税的时候,百姓就必须交齐。否则,就是灭家也要凑齐。

赵扩想了想,回道:“李牧大军受阻于涉邑,不敢与平原君大军交战。依我看来,韩军不过是徒有虚名罢了。或者他们一开始就打着让我们赵国和魏国、齐国消耗的主意。如今齐国自顾不暇,魏国分身乏术,韩国再继续打下去的可能性已经很小了。战报里也顺便提及了。要我们准备好征收夏粮。不如先解散两千大军,只留两千大军驻守吧!”

赵野当即有了惺惺相惜之感,没想到赵扩这次对自己的工作如此支持。毕竟征收夏粮是不讨好的事情,完成了是理所当然,没有完成则是过错。大的惩罚倒不至于,但三年无法升迁也足以给许多办事不力的人一个教训。自己算是欠下了赵扩一个人情。

赵野却不知道,平日里寡言少语的赵扩有过一次惨痛的经历。当初赵扩年幼,适逢一场旱灾。地里的收成极低,赵王却是颁布旨意。宣布赋税招收,最起码也要先交八成。赵扩的家境本来就贫困,用一个饥寒交迫也不为过。毕竟父亲生病,家里缺了一个劳力,还增加了一笔巨额的开支,能富裕才怪!

眼看最后的日期就要到了。县里的皂吏、衙役呼五喝六地要将赵扩的家里拆光用来抵作赋税,赵扩一家都要绝望了,任由命运扼住他们的咽喉。好在最后关头,离家经商,十多年杳无音讯的叔父回来。为赵扩一家缴齐了所有的赋税。这才避免了赵扩一家的悲惨命运!有了叔父的财力支持,赵扩的父亲才渐渐痊愈。日子也是越来越好。但这段经历,赵扩无论如何都不敢忘记的。

既然赵野都说了再过几日就会有雨,赵扩又知道一旦粮食被暴雨淋了,不知道多少家庭会颗粒无收。赵扩自然而然地就接受了对方的提议。无非是一起承担些风险罢了,和让数千个家庭受益相比,这样的冒险不值得一提。在赵扩的内心深处,韩军半个多月都不敢出兵,眼看战事已经逆转就要结束了,还出兵的话,不是疯子就是傻子。

韩腾就是赵扩心里所想的疯子、傻子,只不过,他可不这样认为。绕道井陉,南下邯郸,袭击平原君后方,怎么看起来这都是一个疯狂的主意。毕竟深入敌国境内数百里已是孤军,加之敌情未明,为了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还不能沿途补充粮草,一应所需全赖本身携带的干粮。长驱八百里后,等到了武安,韩军势必已经是疲军。就是这样,韩军还需立即发动攻击,配合李牧大军主力消灭赵军,否则,之前的一切努力都成了白费。

李牧提出这个建议的时候,韩腾直呼疯狂,以为自己得罪了李牧,对方这是借机报复自己。毕竟涉邑距离赵军主力所在的武安不过五十里而已,骑兵须臾间即可抵达。若是自涉邑北上阏与,出上党,走井陉,沿着太行山南下武安,足有八百里之远。这其中,大半的距离都是在赵国的土地上。自己麾下的羽林军都是骑兵不假,但正因为是骑兵,耗费的粮草更多。没有粮草补给,需要掩藏行迹,还要攻破井陉关隘,怎么看这都是一个不能完成的任务!韩腾几乎下意识地请战,愿意作为先锋猛攻武安。在他看来,即使猛攻武安,自己所付出的代价也要远远小于跋涉千里远征赵国的损失。甚至,李牧在自己服软之后,能够对自己麾下的士卒“网开一面”。

但李牧用诚恳的说辞说服了韩腾。韩军已经在涉邑按兵不动近二十天了,赵军难免陷入思维定势,认为韩军胆小,不敢和赵军正面为敌。李牧就是要用这个“美好的误会”,挫败平原君的大军。如今,随着赵奢领军包围临淄,秦国陈兵河东,形式对赵国变得极为有利。赵国现在怕是酝酿着一场反击吧。甚至想要夺取涉邑,封锁滏口陉!胡服骑射赐予赵国的骄傲可不是那么容易践踏的,这个时候,谁会想到韩国会出兵,绕道井陉,包抄赵军后路呢?这个计划不成则已。若成,形式必然急剧逆转。就算赵国在临淄取得大胜,也不得不回师邯郸。

韩腾细想了下,夏收在即,燕赵之地少风多雨,赵国不可能召集多少大军防备己方的偷袭。和虚无缥缈的偷袭相比,在暴雨来临前抢收粮食无疑更加重要。何况眼下的局势似乎让赵国越来越相信,韩国不过是外强中干,奇袭也就有了先决条件。只要自己小心谨慎些。沿着太行山山麓前行,被赵军发现的可能性实际很小。就算被赵军发现,只要不被合围,凭借骑兵的速度摆脱追击也很容易。长途跋涉这种事对羽林军来说更是小菜一碟,虽然最长的记录不过是三日行进五百里,这次的八百里显然更难一些,但绝不至于无法完成。

“干了!”这是韩腾权衡之下的决定。先不说这是李牧的命令,单看冒险后巨大的利益。也值得韩腾这么去做。富贵险中求嘛,何况这还不是危险到让人丧命的危险!羽林军乃国之精锐。想来李牧也不会拿羽林军来冒很大的危险!与此同时,韩腾也隐隐猜测到,李牧多半是担心过多的伤亡。蒙骜领兵拿下巴郡,汉中大军正在攻略蜀郡的消息韩腾已经得知,一旦巴蜀为韩国所有,韩国其势已成。面临的必然是列国的忌惮。能够保存多少实力就该尽量保存!

“将军!前面的隘口守卫极为松散,末将担心是不是我们的行踪泄密,赵军故意设下的埋伏!”在听到斥候的汇报后,副将不无担心地说道。

这也不怪副将的疑心,谁会想到赵国在井陉口居然只有数百人防守。这地势是险要不假。但要挡住七千羽林轻骑,数百人完全不够看。韩腾一行自然不知道,在接到赵野、赵扩就地解散两千大军的命令后,征召而来的赵军士卒大喜,连夜各自返乡。在仅剩下两千大军的条件下,赵军在离城二十里的土门关留下五百精兵,在更西面的娘子关留下三百精兵已然不错。

韩腾也觉得纳闷,井陉的重要性赵军不可能不知道。如果换做自己是守将,至少也要留下一千精兵驻守娘子关,主力再屯驻土门关,戒备也必森严。哪会像现在,被自己轻易地拿下了娘子关不说,近在咫尺的土门关更是喧哗之至,成何体统!莫非对方真以为赵国大胜在即?!没有隐忧?!如果真的如此,自己势必会给他们一个终生难忘的教训。

在最初的计划里,自己必须硬碰硬,强攻井陉,才能打通一条通往武安的大道。自己沿途已经足够小心翼翼,截获了赵军所有的斥候,消息不可能走漏,那眼下的这种情况唯一的解释只能是赵军实在太大意了。就像李牧所说的,二十多日的按兵不动让赵国上下都以为韩国不过是想威慑邯郸,牵制赵国兵力而已!真要和赵军硬碰硬的话,韩军不敢,也没有这个实力!

不管是不是埋伏,韩腾既然已经领兵到了土门关之下,就决计没有不战而退的道理!攻占井陉乃是偷袭武安最为重要的一环,这个不容有失!韩腾第一时间决定,先派一千大军攻打关隘,等确定没有埋伏后再集中主力,争取在一个时辰拿下。如果真的是埋伏,等自己看清楚赵军的目的所在,再行计较。

很快,窃窃私语声在羽林军中传递,士卒以最快的速度建造云梯,半个时辰后,二十个最简易的云梯矗立在韩军面前。被选为先锋的千人将强按住内心的激动之情,在夜色的掩盖下,悄无声息地往土门关而去。这样的情形羽林军已经演练过许多次,在很早之前,所谓的骑兵不过是会骑马的步兵而已,骑马到敌军方阵一箭之地,远远和敌军的步兵对射,起一个骚扰敌军的作用。如果不能骑马闯进城中,骑兵拿紧闭四门的城池办法实在不多。这也是北方的胡族为何对中原的坚城为何深恶痛绝,无他,骑兵面对防备森严的城池伤亡太大。如同鸡肋耳,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只有装备齐全的步兵才能敲开一个有着立体防御的城池,这是无数献血应证过的事实。但土门关的赵军似乎全然不在状态,这让领命强攻土门关的羽林军千人将看到了获胜的希望。如果成功的话,这无疑会被载入史册,也会是一件奇功!(未完待续……)

展开全部内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