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五章 子贡:巧言令色,鲜矣仁

画面中。

朗朗的读书声不绝于耳。

大孩子和小孩子都俯首在案桌前读书。

他们摇头晃脑,他们沉醉其中,一切都正正好。

突然之间有人察觉到了周然的存在,而且,夫子就走在旁边,却未曾阻止。

别人看到眼下情况,面色一变,“这人是谁,适合穿着这样一身怪异的衣服,来自何处,是否有什么目的。”

就在这男子的话音刚刚落下时,他正起身来上前走了一步,直接就拦在了周然的面前。

他又仔仔细细的向周然上上下下大量的衣服。

周然不仅衣服穿的奇怪,而且这发型更是古怪,他们当真是闻所未闻。

他跟着孔夫子读书识字,已有一些时日,无论是各诸侯国的书籍还是西域书籍,甚至是那些外邦都有所接触。

虽然西域外邦之人的衣着与华夏有所区别,但他们也从来都没有见过如此的着装。

这当真是奇怪。

正因为如此,他的眼神之中多了一丝惶恐,还要小心谨慎。

此处虽然破败,那也并非是随便什么人想来就来,想走就能够走的地方。

平时,他们夫子也会在此处清修,在这种时候容不得有任何人打扰。

“子贡,你忘了,有朋自远方来……”

子贡在听到夫子的这番话时,愣了一愣立刻回答。

“夫子的教导,子贡牢记于心,可是此人穿着如此怪异,如何能够称之为朋友?”

孔子在听到这番话时面色突变,当即怒斥,“从一个人的穿着打扮便判断一个人的出生,这是最要不得的。”

子贡虽然不服气,但看见夫子如此颜色倒影,没有再继续争辩。

他非常的清楚,我每当这个时候他没有伸出手去接受惩罚。

孔子将戒尺打在他的手心上,力道之大。

就连站在一旁的周然,都已经感觉到了一阵劲风。

一戒尺打下去,子贡的手掌心发红,甚至有些发作。

孔子在打完了之后面不改色的询问,“知道疼吗?”

“当然疼,可是子贡不知,子贡究竟做错了什么?”

子贡左手紧紧的抓着那只被打疼了的右手强忍着疼痛。

他的不服输,他的不甘心都已经表现在了一举一动之中。

就连周然在看见子贡如此模样时都忍不住佩服。

如果换做是他,他当真不一定能够受得起这一戒尺。

子贡本就是一个不服输之人。

这是什么事情,他都必须得追求一个道理。

如果没有一个能够让他幸福的道理,他绝对不会认输。

周然从论语中孔子和子贡的对话,对子贡的性情也能够感知一二。

孔子自有自己的教育方式,周然看在眼里,心中虽然有所感触,但他也只是安安静静的站在一旁,并没有打扰。

“疼也不疼?”

孔子再一次打下去,再一次询问。

子贡还是刚才的回答依旧不屈不饶,一点都看不出来要认输。

“疼,我并不想改变。”

“夫子说过,巧言令色,鲜矣仁。”

“刻意讨好,这是丧失自我仁德。”

“子贡此问真心实意,从未将夫子的教导抛之于脑后,不过想知道这究竟为何。”

“弟子以心待人,并无错处,不知父子有何教导?”

子贡的手掌心已经通红,可是他依旧坚定,没有半分要动摇的意思。

观众们看在眼里,抿了抿嘴,一时之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这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这弹幕又延迟了几分吧。

“孔子提倡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这的确是非常先进的教育观念,即便是在两千年之后的现在,也依然为人所要,遵从依旧不落后,不过这动不动就打,动不动就责骂的方式,好像有那么一点点的……”

“孔子这般或许也有自己的说法,不过,我看到这里的时候,真的有一丁点都不太明白。”

“刚才那句文言文是什么意思?我怎么好像有点没明白?”

“就是说,没有必要去刻意的讨好一个人,刻意的去讨好旁人,只会失去自我。”

“朱熹曾经说过一句话,人尽皆知,好其言善骑射,致仕于外物以说人,则人欲肆而本心之德王也。这句话大概就是孔子所说的那句话的延伸。如果一个人总是在言语上去琢磨,如何才能够巧取方便,神情上也会故意做出一副讨好的样子,第一个会伤害到的人,只会是他自己,因为他所说所做的一切从来都不是发自内心,电视看上去善良,也不是真正的善良。”

“没错没错,我们在和自己心爱之人交流时,会有很多医美之词,会有许多欢喜,我们从来都不觉得这是虚伪,因为这是发自内心的,但是,我是带有一定的目的去说这些好听的话,做那些让人觉得不舒服的举动便是巧言令色,是一种伪善。”

“真牛,这一句古文我看了老久都没有看明白,如果不解释的话我还真听不懂。”

“而且我们看节目总会有这么多的人给我们解释,但是周然大大则是直接用古文与其交流,真不知道这文案是怎么写出来的,不知道在背后花费了多少时间和精力。”

“咱们是看惯了大白话的人,在咱们骨子里都是华夏子孙,虽然这些引军据点的话有些听不明白,但是看多了就算是猜也能够猜得出来,一个一二不用担心也不用着急。”

“这些人不懂,但是圈子里总有偶懂的人,看一有人不懂,不是立马就有人出现了翻译了吗。”

“还是弹幕来的周到,每一次有什么不懂的直接在弹幕上问,很快就能有人回答,这真的是一个非常人性化的设计。”

“孔子的言论,一个字每一句话都振聋发聩,虽然动不动就打小说版,但或许这就是孔子在对待子贡时的方式。”

“子贡看上去也是一个极不服输的人,中学孔子就是在实践他的因材施教,孔子需要用这样的方式来压一压子贡的锐气。”

“棍棒底下出孝子,这句话虽然有那么一丁点的落后,但是事实证明他并不是全错,至少对于有些人来说,的确是有用。”

展开全部内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