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夜间惊哭,称为“夜啼”。中医认为以心、肝两经蕴热为多,一般多因喂养不当,食积有热,或受惊吓而引起。此症轻时失去治疗机会,往往易成顽症,称“夜哭郎“。如因各种疾病(如疳积、虫症、营养不良等)引起的夜啼症,则要治疗原发病。一般夜啼饮食调理宜以清凉泄心、治肝积热、安神镇惊为主。
婴儿夜啼可采用的食谱如下:
1.桂圆粥
【用料】桂圆肉10克,红枣3枚,粳米50克。
【制法】
(1)将红枣洗净,去核。粳米淘洗干净。
(2)锅上火,倒入水烧热,下入粳米,再烧开,加入红枣、桂圆肉熬成粥,出锅即成。
【特点】粥稀稠,味甜香。
【功效】桂圆肉主五腋邪气,安志。大枣、粳米均有安神定惊、和中理脾的作用。此粥适合夜啼不睡和受惊导致夜睡不宁小儿食用。
2.百合莲子粥
【用料】百合50克,莲子(带芯)30克,糯米100克,红糖适量。
【制法】将百合、莲子洗净,放入锅中,再加水适量,烧开,放入糯米,共煮成粥,粥熟出锅时,加入红糖即成。
【特点】清香,甜润。
【功效】百合味甘,微苦,性微寒,能润肺止咳,清心安神。百合与糯米同煮成粥,则有润肺清心、安神和中的功效。
警惕孩子睡眠中的五个异常情况
1.入睡后爱翻滚
小儿入睡后爱翻滚,不一定是疾病的表现,但起码说明小儿睡不深,对此,应找找原因。常见的原因有:第一,睡床有不舒服的地方。如被子垫得不平整或太厚或穿的衣服过硬、过紧等,都会使小儿感到不适,于是翻来滚去。第二,白天过度兴奋。小儿的神经系统较为脆弱,如果白天玩得高兴过度或受到意外惊吓,晚上睡觉后大脑可能不会完全平静,从而表现出睡眠不深,有时还会伴有啼哭。第三,临睡前吃得过饱。有的家长总是担心小儿吃不饱,晚上睡前还让他吃很多东西,使之睡后肚子是胀满的,因而难受,所以睡后会翻来覆去。第四,肠道寄生虫作怪。如肠道蛔虫、蛲虫,经常在晚上捣乱,使得小儿睡眠不安。第五,缺钙。小儿缺钙会睡不安稳甚至惊寝。第六,发热、患病。有的小儿平时睡觉很好,突然出现不安,对此家长应提高警惕,仔细观察小儿是否发热或有其他异常,要把握就医的时机。
2.入睡后多汗
有的小儿入睡后会出汗,甚至大汗弄湿内衣,家长往往非常担心,认为是孩子缺钙。那么,小儿入睡后多汗是怎么回事呢?其实,小儿入睡后出汗大多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小儿新陈代谢旺盛,产热量大,体内含水多,皮肤薄,皮肤内血管丰富,出汗有助于热量的散发,以维持体温的恒定。同时出汗可以排出体内尿素、脂肪酸等代谢废物,汗液还可滋润皮肤,保持皮肤湿润。最主要的是小儿的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当入睡后,交感神经向迷走神经转换时会出现一时的兴奋,导致出汗。所以,小儿仅仅出汗较多,而一般情况较好,缺钙的可能性不大。如果除出汗多外,还伴有睡眠不安、惊跳、枕部脱发等症状,就有缺钙的可能,应及时就医。
3.睡眠紊乱
作为生长发育高峰期的孩子,对睡眠的需求很高。这是因为,睡眠与生长激素的分泌有关。人类的生长发育依赖于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生长激素只有在睡眠时分泌的量最多;人体各种营养素的合成也只有在睡眠和休息时才能更好地完成。所以,睡眠充足,孩子的生长发育就快。年龄越小,睡眠应越多。因此,家长们应对孩子的睡眠加倍重视,以免出现睡眠紊乱。睡眠紊乱,在婴幼儿中极为常见,据统计,30%的儿童在4岁前均出现过此问题,而8个月至2岁则是好发年龄。儿童睡眠障碍有如下表现:夜间频频醒来,睡不安稳、恐惧黑暗、磨牙、遗尿、呓语、梦游、摇动身体、抓挠皮肤、入睡困难等等。
儿童睡眠紊乱的原因归纳起来有两种情况:首先是精神刺激,比如受惊吓,或有苦恼的遭遇又不愿让家长知道,或家庭关系紧张,总在压抑中过日子等。其次是疾病,最常见的是特异性皮肤病,其中90 070的儿童年龄在5岁以下,因夜间起来抓挠皮肤而影响睡眠。对待有病儿童要积极治疗,到专科医院做正规治疗,从根子上解决儿童睡眠紊乱的问题。
4.磨牙
夜晚,孩子发出磨牙声,这对于换牙期的孩子,可能是建立正常咬合所需要的一种活动。由于这个期间上下牙刚刚萌出,咬合尚不合适,通过磨牙,使得上下牙形成良好的咬合接触。对这类夜磨牙,父母不必担心,它常会自行消退而无需治疗。另有一类长期的夜磨牙,通常是由精神因素或错合引起的。这类夜磨牙是由于神经反射的作用,口内既无食物,唾液的分泌也少,牙齿得不到必要的润滑而形成“干磨”,所以牙齿组织的磨损相当厉害,造成的后果也较严重。睡眠过程中的无意识磨牙习惯称为磨牙症。夜间磨牙的人,第二天早晨常感咀嚼肌疲乏,口张不开,牙齿有不舒服的感觉,有的病人年纪不大,但牙齿合面已磨成平板状。由于牙齿表面的牙釉质过分磨损,使釉质下面的牙本质暴露出来,轻者对冷、热、酸、甜等化学的或物理的刺激过敏,严重的可造成牙髓炎,咬合创伤,牙周组织的损坏或下颌关节功能紊乱。咀嚼肌的疲劳和疼痛可引起面痛,头痛,并向耳部,颈部放散,疼痛为压迫性钝痛,早晨起床时尤为显著。
治疗夜磨牙一般多采用除去病因和对症治疗相结合的方法。调节不合适的咬合,除去精神因素,特别是焦虑、压抑等情绪,保持心理健康。有肠道寄生虫病的可做驱虫治疗;有牙齿酸痛的可做脱敏治疗。在必要时,可装一个夜磨牙矫正器,晚间睡眠时戴在上颌的牙弓上,可以控制下颌的运动,制止磨牙齿的动作发生。
5.打鼾
儿科睡眠专家警告,如果孩子经常在夜里打鼾,就应该尽早带他接受治疗,以确定是否患上了阻塞性睡眠窒息症。新加坡国大医院儿童医疗中心丽年前开始针对10279名年龄介于4到7岁的新加坡小孩展开调查,初步结果发现,有28%的小孩睡觉时会打鼾。其中6%几乎每个晚上都打鼾,这当中约1%~2%的小孩可能患上阻塞性睡眠窒息症。
这项调查还显示,如果孩子肥胖,睡觉时经常打鼾的几率是一般小孩的3. 75倍;如果小孩同时患有哮喘、过敏性鼻炎和皮肤过敏等过敏症,经常打鼾的可能性则是一般小孩的7. 45倍。
新加坡国大医院儿科睡眠专科医生吴炎添副教授说:“经常打鼾的情况不仅是诊断睡眠窒息症的重要指标,它也可能导致一些儿童并发症,例如发育、成长和行为方面,出现不正常的发展。”
因此,他认为,家庭医生如果碰到患有过敏症的儿童,应主动确定他们是否有经常打鼾的情况,并在必要时推荐这些小孩进行睡眠测试,尽早诊断出睡眠窒息症,以便及早治疗。
那么,怎样才算是经常打鼾呢?吴副教授表示,医学上并没有统一的定义,不过他指出,孩子几乎每个晚上打鼾,而且鼾声并不因为疲累或生病所造成,家长就应多加留意。
有关调查的初步结果还发现,在受访的7558名家长中,只有约16%知道什么是睡眠窒息症,因此吴副教授认为,家长在这方面的知识和意识应该有所提高。
他说:“很多家长会以为打鼾和睡眠问题是成长的必然过程,但是医学证据已经证明,如果不尽早就医,睡眠问题是会长远地给孩子造成困扰。我们发现,阻塞性睡眠窒息症孩童患者常常面对学习困难、白天爱睡觉、早上出现头痛、头晕等问题。”
小孩患上阻塞性睡眠窒息症,主要是因为腺样增殖体和扁桃体肥大,阻塞了呼吸道所造成。医生一般会为小病人动割除手术,打开更多让空气流通的空间。少部分为鼻息肉、鼻中隔弯曲等引起,均应及时找医生诊治。
一些专家也建议家长为年幼的孩子按摩,让孩子睡得更安稳。由强生健康用品公司拨款资助的一项美国研究就显示,为孩子进行按摩可以减少孩子睡眠中断的问题,减幅高达33.3%。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