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吱呀~”
门忽然打开,子衿措不及防,一头钻进了柳叶熙裙下。
“哎呦~”
柳叶熙余韵犹在**漾,本来心情不错,发现和夫君的恩爱日常尽数被人听了去,不由又羞又气。
“你干嘛呢?”
子衿心虚,不正面回答,反而气鼓鼓道,“姐姐你开门怎么不提前说一声啊?”
柳叶熙冷着脸问,“好听吗?”
“好听好听。”子衿慌不择言,“姐姐的嗓音既高亢,又清脆,犹如黄鹂鸣叫……”
“咳咳!”
许青的轻咳,让子衿醒悟过来,忙改口,“我什么都没听见,只是路过、路过…啊哈哈……”
“夫君,妾前段时间谱了个新曲子,不若去妾房间,妾吹给你听可好?”
你那是吹曲子吗?我都不惜的戳穿你……柳叶熙翻了翻眼睛,一脸无奈。
不过自己刚得了宠爱,若是拦着不让,不免有些霸道。
只好道,“夫君晚上还要跟小青圆房呢,你那曲子吹一遍就好了。”
“妹妹晓得。”子衿笑着答应,“走吧夫君。”
“嗯。”许青朝柳叶熙笑笑,随着子衿往外走,还不忘问:“是笛子,还是箫啊?”
“箫!”
……
许青倾囊相授,两人心满意足。
子衿跟猫儿似的缩在他怀里,嘻嘻笑道,“夫君,晚上你怎么办?”
许青没好气道,“该怎么办,就怎么办。”
“怕是不行吧?”子衿俏皮道,“我观夫君已是囊中羞涩,说不得要出糗。”
许青:“……”
这磨人的小妖精……
——
晚饭异常丰盛,人参枸杞炖王八、猪腰、鹿鞭、羊宝……
两女心里过意不去,一个劲儿地往许青碗里送,生怕夫君丢脸。
这次是她们不地道,让人家新娘子过门头一回就吃剩的。
吃完饭,两女很自觉地各回各房间,给二人留下独处空间。
“走走吧。”
“嗯。”
许青在前面走着,小青在后面跟着,一如往日主仆时的情形。
走了一阵儿,许青觉得有些不对味儿,于是道:“把手给我。”
待她伸出手,许青一把握住,小手有些糙,掌心还有茧,硬硬的。
“你老家哪儿的呀?”
许青找了个话题,但显然这个话题不太好,后者沉默良久,才道,“离苏州不太远。”
“哦。”
两人无言,又走了会儿,许青道,“你原本就叫这名字吗?姓什么?”
见她有些紧张和自卑,许青打算给她换个名字,也算是跟过去做个告别。
子衿原本叫灵儿,后来自己改成了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就很好。
聪慧如子衿,都因身世自怜自伤,更何况是木讷的小青了。
许青觉得,既然娶了人家,就得负责。
小青沉默了片刻,叹道,“以前的姓就算了吧,我跟你姓可以吗?”
“……”许青好笑道,“那咱俩岂不是同名同姓啦?”
“小青是鸨儿起的,我本来叫福宝。”
“许福宝?”许青沉吟道,“不太好听,许宝儿如何?”
顿了顿,轻笑道,“我的宝儿。”
一句调情的小情话,就让小妮子羞红了脸,“嗯…”
良久,又补了句:“好听哩。”
又走了一会儿,天彻底黑了,两人回了房。
小妮子再木讷,接下来要发生什么也是清楚的,很是紧张。
许青这个老司机轻车熟路,一边说着温馨情话安抚,一边剥开她的重重防御……
天不亮,许青就轻手轻脚地起了床。
简单洗漱了一下,早饭都没来得及吃,就赶往皇宫。
饶是如此,也只比朱元璋早来了一步。
古人没什么娱乐,一般天黑就睡了,所以起的都很早,夏天还好,冬天有时朝都散了,天还没亮。
一刻钟后,朱元璋来到大殿。
群臣行礼,山呼万岁。
君臣之礼过后,朱元璋直入主题:“许青,琉球的联名奏疏何在?”
许青连忙取出奏折,双手奉上。
小桂子走下玉阶接过,转呈给朱元璋。
朱元璋打开仔细看了一遍,而后道,“让各位爱卿都看看。”
“奴婢遵旨。”
过了两刻钟,这封奏疏在一众尚书、侍郎手中过了一遍。
武将也象征性的瞅了几眼,虽然他们大多看不懂,但不能露怯。
奏疏重新回到朱元璋的龙案上,“曹爱卿。”
“臣在!”
“散朝后,你立即撰写琉球划归大明的诏书,昭告天下,顺便给皇家学院的那些人解释清楚,做好安抚工作,莫要吓着他们。”
“臣遵旨。”
朱元璋又道,“众卿以为,琉球如何管理更为妥当?”
“但说无妨,咱绝不怪罪。”
群臣面面相觑,一同将目光看向许青。
朱元璋微微一笑,顺势道,“许青,你来说说。”
“臣遵旨!”许青出班,拱了拱手,“皇上,臣以为,可以将琉球设为琉球都护府,最高行政官员由朝廷派遣能臣担任,做实事的…暂由琉球本地官员担任。”
“臣以为不妥!”
许青循声望去,是礼部尚书曹亮。
于是道,“曹大人有何高见?”
“高见不敢当,但王爷之言,下官不敢苟同。”
曹亮拱手道,“皇上,若以长青王所言,那朝廷派遣的官员就成了摆设,做实事都是琉球本地人,官员根本没有实权。”
“臣也赞同曹大人所言。”吏部尚书附和,“既然琉球划归大明,那就应当由大明统治。”
朱元璋不动声色,既不否定,也不肯定。
“皇上,臣以为,曹大人所言不甚妥当。”
李善长出班,“大明官员人生地不熟,上去就全面接管,根本就不现实,弄不好还会搞得一团糟,甚至激起民怨。”
“李尚书过滤了,一个小小的琉球,治理起来又有何难?”礼部给事中跨前一步,“空有其官职,没有其实权,大明谈何统治?”
“不错!”
礼部侍郎附和,“琉球本地官员沆瀣一气,即便是再有本事的人,去了也是一事无成。”
许青正要开口,朱元璋抢先一步,“刘爱卿可有良策?”
刘伯温怔了一下,旋即道,“回皇上,臣赞同长青王的策略。”
“哦?”
朱元璋来了兴致,一直以来,刘伯温绝大数时候都是充当背景板,少有明确表达过观点。
他知道李善长赞同许青,更多因素是揣摩了他这个皇帝的心思,无脑站队,但刘伯温不会如此。
朱元璋尽管不喜欢刘伯温的孤傲,但也承认他的确有真才实学。
“说说理由。”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