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怎样成为“专业大牛”?庖丁教你技艺升阶之道

7.怎样成为“专业大牛”?庖丁教你技艺升阶之道(1/3)

人在职场,总想着一步步向上走。

比如先好好做上几年,然后在部门带个小团队,然后升职,然后再好好干,然后再升职。当然,不可能总是升职升上去,升个三四次,也就算是人生赢家了,这职场之路就很圆满了。

听到这里,有的朋友可能就比较郁闷了。做领导、做主管,那也不是谁都能做的。比如有的人,性格内向、沉默寡言,不擅长与人沟通交流,也不乐于做策划搞营销,就想一个人静静地做点自己喜欢的工作,把手头活做得漂亮一点。这样的人,听起来,好像天生不是当领导的料,改也改不来,那是不是这辈子没法在职场出头了?

当然不是的。有句话,叫作“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也一定会为你打开一扇窗”,做领导这扇门是关上了,但还有一扇窗,那就是做专业大牛。你不是喜欢一个人静静地做活吗?那么把自己的专业水平做到极致,在这个专业领域内做到顶尖,做到别人望尘莫及,照样在职场上赢得领导重视、同事尊重,混得不比做领导的差。看过《射雕英雄传》吧,男女主角郭靖、黄蓉,黄蓉多才多艺,聪明能干,能说会道,八面玲珑,她就很有领导的潜质,所以领导一个大丐帮,做得风生水起。而郭靖呢,笨嘴笨舌,质朴木讷,他要做丐帮帮主,非搞砸不可。但他一门心思练武功,把降龙十八掌练得炉火纯青,在武功上是不折不扣的专业大牛。郭靖在江湖上的地位,比起黄蓉来那是只高不低吧?算不算人生赢家呢?

所以说,你要是做不了黄蓉,那也没关系,做郭靖也不错嘛,说不定还能娶一个黄蓉这样的老婆呢。

当然,你可能觉得《射雕英雄传》毕竟是小说,人物都是虚构的,没有什么参考价值。这里,我们就来说说一个古人的故事。他的职业是一个大厨,他最大的本事呢,那就是宰牛。对,你肯定知道了,这个故事就叫“庖丁解牛”。

这个庖丁,是梁惠王的御厨,梁惠王又叫魏惠王,就是春秋时魏国的国王。庖丁其实是个绰号,庖,就是厨师,丁是他的名,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厨师丁。名字前面加个职业,在春秋时候,不是全国最好的专业人士是没有这个待遇的。比如师旷,是晋国最著名的乐师,名旷;卜偃,是春秋晋国最有名的占卜人,名偃;医和、医缓,这名叫“和”、名叫“缓”的两人,是当时秦国最为有名的医生。可见,庖丁在厨师这个领域,已经是全国最有名的厨师了。梁惠王就把他招过来,专门为自己烧菜,也算是做厨师的最高地位最高荣誉了。那么,这大牛是如何炼成的呢?

据说庖丁最高超的技艺是宰牛,连梁惠王听说了,也特意来看他如何宰杀。只见庖丁不慌不忙,摆好姿势,他手接触的地方,肩膀靠着的地方,脚踩着的地方,膝盖顶住的地方,你仔细观察,都是恰到好处。更有趣的是,跟牛身接触时,还会发出一阵阵有节奏的声响。即使是刀子刺进牛的身体,发出的声音,听起来也是合着音乐的节拍,非常有节奏感的。这个庖丁,几乎是把杀牛这件事表演出了跟着音乐跳舞的感觉。

梁惠王也是个见过大世面的人,见到这个场面,也不禁大声喝彩:“啊哟,厉害了,技术竟然还能高明到如此地步?”

国王一问,庖丁就放下刀子,介绍起心得体会了。他说,这个,当然全是练出来的。我开始宰牛的时候,看牛就是整一头牛。练了三年,再看这牛,就不是全牛了,而是一根根的骨头、一条条的筋、一块块的肉。再到了后来,连眼睛也不用看了,只凭着感觉,就知道这刀子往哪个地方走。我宰牛的时候,手中的刀,会自然而然顺着牛的身体结构,刺进大的缝隙,切入骨节间的细细空间,那些脉络相连、筋骨

聚结的地方,我的刀碰都不会去碰它。一个好厨师,一年换一把刀,那是他宰牛时用刀来割肉。一般的厨师,一个月换一把刀,那是他宰牛时,用刀来砍骨头。而我手中这把刀,用了整整十九年,宰的牛大概也有几千头了。但你看看这刀刃,还像是刚刚磨过一样。说起来其实也简单,因为这牛,它的骨节处其实是有缝隙的,只是你的眼睛看不见。而我这把刀呢,又是极薄极薄的,当这刀进入骨节缝隙时,根本连骨头都不会碰到,这刀当然也就不用磨了。庖丁又说,宰牛这活,最难的就是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每当这时,我就打起精神,小心翼翼,放慢动作,轻轻地使着刀,慢慢地切进去--听听这话,知道的明白他是在宰牛,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外科医生动手术。这种外科手术式的宰牛术,最后是“哗”的一声,一头牛骨肉分离,像一摊烂泥摊在地上。庖丁大功告成,提着刀环顾四周,悠然自得,心满意足。他仔细把刀擦拭干净,收藏起来,在掌声和鲜花中准备下一次的表演。

听到这里,你或许不以为然,不就杀个牛吗,也值得如此显摆?是的,还真值得显摆。先秦时候,一个好厨师,地位还真是不低的。伊尹曾经辅佐商朝五代君王,在朝五十余年,是商朝立国之初最大功臣,他就是厨师出身。因为烧菜烧得好,成了商汤王的私人厨师,备受信任,他不仅调理好了商汤的胃口,还开发出整套治理国家的方法,“治大国若烹小鲜”这句名言,说的就是他。春秋时期,厨师成了当朝大臣的,还真有好几个。庖丁后来有没有做大官,我不知道,不过,看他如此受梁魏王赏识,在宫里的“话语权”肯定是不小的。说句笑话,这就叫不会宰牛的厨师就成不了好宰相,宰相宰相,不也有个“宰”字吗?

据说,梁惠王听了庖丁解牛的现场演讲,领悟到了养生之道。说实话,我把这故事翻来覆去看了好几遍,只看到杀生,没看到养生。不过,倒是从中领悟出了几条专业大牛的养成之道。和大家分享一下。

一是始终只做一件事。庖丁最后一把杀牛刀用了十九年,那在他神技练成之前,至少也得杀了十几年的牛吧。这样说来,庖丁这几十年,做的就是一件事:宰牛。这就是庖丁的成功之道,一生只做一件事。所谓“简单的事情重复做,你就是专家。重复的事情用心做,你就是赢家”,庖丁就是一个证明。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一个人的天赋更是有限的,能同时把几个领域的事都做到极致的,那只是极为罕见的天才。所以,你要在某个专业领域上领先于99.99%的人,只有把全部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这一件事中,才有可能。你想想,假如大家每天工作十个小时,别人十小时做了三件事,你只做一件事,你等于比人家多花了两倍的时间,想不做好也难了。十几张纸摞成一叠,一把刀未必能刺穿,细细小小的订书针却能一下子就穿透,订书针肯定不如一把刀坚硬锋利,但它把力量全集中在两个点上,就有了比小刀更强的力量。

所以,你要想在专业上超越同事,就只能是始终只做一件事。一旦认准了一件事,就锲而不舍地做下去。你要学郭靖,专心练武功,而不能学黄蓉,武功也练,数学也学,烧菜也会,诗词歌赋样样都懂。连黄蓉这样绝顶聪明的人,都做不到样样精通,一个普通人要是贪大求全,简直就是自取其辱。其实看看成功的范例,那些在专业领域出类拔萃的人,其天资不一定是最高的,他们的成功只在于全身心投入做一件事。世界首富洛克菲勒有句名言,叫作“只有偏执狂才能成功”,什么叫偏执,一生只做一件事,这就是偏执。

二是始终不放弃。庖丁向梁

惠王介绍说,好的厨师一年用坏一把刀,一般的厨师一个月用坏一把刀,这可以看作是他的经验之谈,在他进入大师境界之前,肯定也经历了一个月用坏一把刀、一年用坏一把刀的时期,但他没有放弃,而是坚持着宰牛宰牛再宰牛,庖丁的成功之路,就是一把把用坏的牛刀堆积起来的。有个段子,说有一个人问大师:“成功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是否很遥远?”大师说:“并非如此。成功对于每个人都只需要两步。”“哪两步呢?”大师说道:“一步开始,一步坚持,就会功到自然成。”开始可能并不难,难的就在于坚持。

坚持只有两个字,但要做到实在不容易。在成为一个专业大牛的道路上,实在有着太多放弃的“理由”:苦苦训练却总是冒不出来的时候,可能会放弃;遇上职业“瓶颈”无法突破的时候,可能会放弃;一个人做事没人理解、倍感寂寞的时候,可能会放弃;小有成就志满意得的时候,可能会放弃;外界**太多的时候,可能会放弃。这就是为什么想做专业大牛的很多,成功的却很少的原因--坚持太难。因此,想要在专业领域有所作为的话,就必须得像庖丁这样,用坏一把刀,再换一把刀,一条道走到黑。也许当你坚持再坚持,每个人都觉得你没有希望的时候,希望就来了。

三是始终不满足。庖丁解牛,当他“所见无全牛”,眼中只是一堆牛的筋骨肌肉的时候,已经是名副其实的大师了,但他还不满足,还要精益求精。等到闭上眼睛也能知道牛的筋脉骨骼在哪里,只需要跟着感觉走的时候,他已经是大师中的大师了。但他还是不敢掉以轻心,当“解牛”解到筋骨交错等复杂敏感位置时,仍是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正是这种追求完美和极致的心态,庖丁确保了宰牛技艺“日日新”,工作“零差错”。

所谓“不逼自己一把,永远不知道自己有多优秀”,很多时候,能手与专家、专家与大师之间的差别,就在于这种“逼自己一把”的心态。我们要在专业的路上越走越远,就必须是永不满足,始终逼着自己把品质从99%提高到99.99%,这样,你也能比别人从领先99%到领先99.99%,成为专业大牛。

现在我们不妨来总结一下。一个人的职业生涯,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探索期。初入职场,通过不断的比较、选择来找准职业方向和定位,这时候,需要的是“始终只做一件事”,为自己确定职业航标。第二个阶段是积累期,慢慢地在某一职业领域拥有一技之长,这时候,需要的是“始终不放弃”,决不能因为艰难、因为浮躁、因为名利、因为寂寞而轻易放弃。第三个阶段是成熟期,在某一专业领域内已经是功成名就了,即使吃吃老本也没有问题了,这时候,需要的是“始终不满足”,再逼自己一把,使自己从优秀成为卓越。用一句古话来说,这就叫“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职场论语:

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列子·说符》)

专注和简单一直是我的秘诀之一。简单可能比复杂更难做到:你必须努力理清思路,从而使其变得简单。但最终这是值得的,因为一旦你做到了,便可以创造奇迹。(乔布斯)

现代社会的天才越来越少,就是因为让人分心的东西越来越多。

没有专注力的人生,就仿佛大睁着双眼却什么也看不见。(村上春树)

起点差其实并不可怕,只要是一直坚持到最后的人总会胜利的,因为绝大多数人跑到中间就会因为各种各样的事情放弃了奔跑。

没人会把我们变得越来越好,时间也只是陪衬。支撑我们变得越来越好的是我们自己不断进阶的才华、修养、品行以及不断的反思和修正。

(本章完)

展开全部内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