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德三年(620)七月,李世民在平定了西北的割据势力之后,奉命率大军出关东征。
这时,李密、宇文化及等人都已失败,关东中原地区只剩下王世充、窦建德两支武装,江南仍然还有杜伏威、萧铣两股力量。李世民一出关,首先要解决的是王世充和窦建德两大问题,他们比李世民在西北战场所遇到的对手要强得多。
当然秦王李世民所率的唐军主力,也比四年前攻洛阳时强大得多,就军事力量而论,关东任何一个武装集团单独和唐军相比,都比不上。但是,假如王世充、窦建德联合起来,或者再加上杜伏威、萧铣,那么关东军事集团的力量将大大超过唐军。如果局势按照这样发展,李世民就很难应付这种局面了。然而,王、窦在唐军的攻势面前并没有能够联合起来,而是仍然处于敌对状态,王世充军攻窦建德之黎阳,窦军则攻王世充所据之殷州,相互之间斗争激烈。杜伏威远在长江下游,与王、窦好像不相往来,李渊利用了这一点,派说客拉拢了杜伏威,使其在东方派兵助唐。
另外,在幽州的原隋朝总管罗艺也归附了唐政权,从北方牵制了窦建德军的力量。盘踞长江中游的萧铣,原是后梁皇室的后裔,与王、窦也无任何瓜葛。还在李世民出关之前,李渊已派河间王李孝恭为山南道招慰大使,与李靖一起率军自金州出巴蜀,再沿长江而下,攻克信州,直逼萧铣的割据中心江陵,从南方与李世民所率唐军形成相互呼应之势。
这样,王世充、窦建德实际上四面都受到唐军的威胁。因此,李世民率军出关时,在战略上居于主动出击的极为有利的地位。在战略方法上,李世民决定先吞并王世充,占领洛阳后再攻窦建德。他之所以这样选择,一是担心舍近就远先攻窦建德,容易腹背受敌,遭受夹击;二是王世充的武装集中在洛阳,易于聚歼;三是洛阳乃隋的东都,政治上和军事上的地位极为重要,攻克之后,可使唐军处于更有利的地位。
王世充郑军的长处,一是占据洛阳地区多年,防守经验非常丰富,且熟悉地形,士气顽强;二是洛阳外围防卫严密,李密瓦岗军屡攻不破,可见一斑。但郑军在政治上、军事上都存在着致命的弱点。
第一,王世充曾经是隋炀帝的亲信,他是直接接过了隋政权,是在镇压反隋斗争的基础上起家的,因此郑的统治不得人心,无法获得人民的支持和帮助。
第二,在东都的上层统治集团内部,矛盾重重。一部分关陇军事贵族,始终倾向于唐,被俘的李密旧将,大部分不愿为王世充卖命,凡属于裴仁基一派的,如秦叔宝、程知节、罗士信等人,都先后弃郑降唐。武德二年,在东都还发生了独孤武都和裴仁基的两次叛变。
第三,郑政权所控制的地方州县非常不巩固,大部分官吏都明白王世充根本无力派兵保护自己,因此当他们看到唐郑相争锋时,就纷纷倒向唐。
第四,王世充的主力军队,由江淮排攒手组成,善于防守,进攻能力较弱,不适合野战。
第五,郑的政治中心洛阳距前线新安不过百里之遥,完全暴露在唐军面前,使郑在战略方面处于被动地位。
另外,洛阳距补给地回洛仓虽然不远,但由于距前线太近,粮道保护十分困难。
在唐军方面,这次虽是在控制区外作战,但和四年前那次东征相比,情况已大不相同。唐的后方地区大大扩大,特别是后顾之忧——突厥已解除,后方基地是巩固、安定的。武德三年(620)七月,唐在关中施行了一项重要改革,即“初置十二军,分关内诸府以隶焉。每军将副各一人,取威名素重者为之,督以耕战之务”,把军事与农业生产结合起来,为前方提供了兵员、粮草等坚实的后备力量。
从前方来说,李世民这次出关带走了唐大部分精锐部队,数量上和质量上都压倒了郑军力量。而且唐军屡获大胜,士气高涨。从地理条件方面看,唐军出关有所谓高屋建翎之势,十分有利。总之,唐军在军事上完全居于战略优势地位。
武德三年(620)七月壬午,李世民率唐军到达新安,此地离洛阳西七十里。面对来势凶猛的强大唐军,王世充一面亲率步骑三万向西迎战,一面部署加强洛阳的防卫工事。
他从所属的州县征集兵员,集中到洛阳,分遣自己的兄弟子侄任要职,防守洛阳要害的五城,齐王世恽守南城,楚王世伟守宝城,太子王玄应守东城,汉王王玄恕守含嘉城,鲁王道徇守曜仪城。
另外,还加强了洛阳的外围防线,也是派遣兄弟子侄镇守襄阳、虎牢、怀州等要地。这些情况说明,王世充除了相信自己的兄弟子侄外,基本上不相信别人。
李世民这次所采取的战术是攻坚战,与打击薛氏父子、刘武周的两次战争不同。
第一仗是进攻郑军西线的主要据点慈涧,这是进围洛阳的要道。王世充闻讯率三万部众来救。李世民一面派大将罗士信率前军围慈涧,一面亲率轻骑赶赴前线观察敌阵。不料半途与王世充大军相遇,寡不敌众,且道路艰险,难以退却,被郑军所围,情势十分危急。李世民不慌不忙地拈弓搭箭,左右连射,敌人无不应弦而倒,反而擒获郑军左建威将军燕琪,好不容易才杀出重围。
李世民满面尘垢,回到营门,守门军士都认不出来了,李世民解胄自明身份,方能够得进。第二天,李世民率步骑五万直逼慈涧,王世充知道难以抵挡,还没有交战,即弃城撤军回洛阳,准备凭险固守。
李世民在占领慈涧后,立即部署进攻洛阳的外围防线,完成对洛阳的包围。他派行军总管史万宝自宜阳南占据龙门,将军刘德威自太行东包围河内,上谷公王君廓自洛口切断郑军饷道,怀州总管黄君汉自河阴攻回洛城。李世民则亲率大军屯于洛阳北的北邙山,连营逼近洛阳,牵制王世充对外围防线的支援。
战事按照李世民的部署顺利进展。从八月至九月,黄君汉以水军袭取了回洛城,切断了河阳南桥,降服其堡共二十余个,并击退王世充太子王玄应援军的反攻;刘德威袭击怀州,入其外城,占领堡垒,史万宝进军至寿安的甘棠宫;王君廓先攻下辊辕关,接着大败来支援的郑将魏隐等部,然后往东长驱直至管城。郑政权的州县官吏目睹唐胜郑败的形势,纷纷归附于唐,其中有邓州、显州总管所属二十五州,以及尉州刺史所部的杞、夏、陈、随、许、颍等七州。
由于这些州县的官员们大批降唐,洛阳与南阳间的通路被切断,使郑失去了南方的外围屏障。李世民对归附的郑官一律保留原职,有的还加以提拔,让他们治理原来的地方。这样进一步分化瓦解了郑政权,使洛阳完全陷于孤立的境地。
次年二月,王世充的侄子王泰放弃河阳逃走;怀州刺史陆善宗率城降唐;太子王玄应带兵数千人自虎牢护运粮米,被唐将李君羡部消灭;保护洛口的悍将单雄信等在王君廓围困下苦苦固守,后来李世民亲率步骑五千增援,单雄信在强大压力下弃城而逃。不久,王君廓又夜袭虎牢,取得了胜利。与此同时,唐大将李大亮奉李渊之命从南路连克樊城镇、沮州、华州,牵制了襄阳的郑军,给李世民大军以有力地配合。
这时,洛阳的外围据点大多被唐军控制,郑外围防线被彻底摧毁,李世民率大军浩浩****地来到洛阳城下。于是,王世充出兵于洛阳城西北的青城宫,隔水与李世民军相对。他想与唐军讲和,隔河对秦王李世民说: “隋室倾覆,唐帝关中,郑帝河南,世充未尝西侵,秦王忽举兵东来,这又是为何?”李世民使宇文士及回答: “四海皆仰皇风,唯公独阻声教,为此而来。”王世充又说:“相与息兵讲好,不亦善乎!”宇文士及干脆回答说:“奉诏取东都,不令讲好也。”
虽然外围防线已被攻破,但洛阳守军仍有相当强的实力,因而对唐军的进攻,进行了顽强地抵抗。有一天,李世民在榆窠打猎,遇王世充领步骑数万来战,王世充骁将单雄信直逼李世民,情势十分危急,幸好尉迟敬德跃马大呼,横刺单雄信落马,郑军才稍退。尉迟敬德保护秦王世民冲出重围,随后掉头再率骑兵与王世充交战,几个回合,大败郑军,并擒获王世充将领陈智略,获排攒兵六千人。
回营后,李世民感慨地对尉迟敬德说: “比众人证公必叛,天诱我意,独保明之,福善有征,何相报之速也。”因此赠送金银一箧。原来尉迟敬德曾是刘武周的部将,柏壁之战时,与寻相一起降唐,跟随李世民东征,没想到出关后,寻相仍勾结刘武周旧部起兵叛唐,因此牵连到尉迟敬德。一些唐将怀疑他也将叛变,把他抓了起来,囚在军中。
行台左仆射屈突通、尚书殷开山对李世民说: “尉迟敬德初归国家,情志未附,此人勇健非常,絷之又久,既被猜贰,怨望必生。留之恐贻后悔,请即杀之。”李世民说: “寡人所见,有异于此。尉迟敬德若怀翻背之计,岂在寻相之后耶?”李世民不仅不准杀他,而且当即下令释放,召尉迟敬德进入自己的卧室之内,赠予他金银,对他说: “丈夫以意气相期,勿以小疑介意,寡人终不听谗言以害忠良,公宜体之。必应欲去,今以此物相资,表一时共事之情也。”
其实尉迟敬德不一定没有叛心,他的心情是矛盾复杂的,因为李世民爱才与信任,施之以恩德,使尉迟敬德极为感动。自此以后,尉迟敬德对李世民忠心耿耿,成为李世民的心腹大将。
这时,唐、郑之间的战争进入急剧阶段。二月辛丑,李世民移师青城宫,尚未扎营,王世充率众二万从方诸门出城,在谷水边凭借废弃的马坊布阵,气势汹汹地想要与唐军决一死战。李世民将精兵良将部署在北邙山,然后登上魏宣武陵瞭望敌阵。他见王世充倾巢而出,觉得是个歼敌的好机会。便命屈突通率步兵五千渡水进攻,并关照一旦开仗则放狼烟。等到见烟起,李世民亲率骑兵南下,直冲敌阵,与屈突通部合势力战。战事进行得十分激烈。李世民急于了解敌阵的纵深情况,便与精骑数十杀进敌阵,一直冲到敌军阵后。由于地形不熟,李世民与骑兵散失,只有将军丘行恭随侍在侧。王世充立即率骑兵紧追,李世民坐骑中流箭而毙,丘行恭赶紧回马射箭,发无不中,挡住了追兵。丘行恭将自己的坐骑让给李世民,自己执长刀步战,奋力保护。两人一前一后,好不容易冲出重围,与大军会合。李世民了解敌情后,继续挥军进攻。
王世充也率众殊死搏斗,队伍四次被唐军冲散,又四次迅即聚合。战斗从早晨打到中午,郑军渐感不支,王世充下令撤退,双方胜负才见分晓。李世民率军紧追,直抵城下。
王世充退入洛阳城,李世民乘机下令猛攻。洛阳守军皆用重武器,防守很严。大炮飞石,重五十斤,掷二百步;八弓弩箭如车辐,镞如巨斧,射五百步。李世民挥兵从四面攻城,昼夜不息,但都被击退,二十余日不克。攻城战处于胶着状态。这时,一部分将士久战疲惫思归,总管刘弘基建议李世民班师回关中。
李世民对将士说: “今举大计而来,当一劳永逸。东方诸州已望风款服,唯洛阳孤城,势不能久,功在垂成,奈何弃之而去!"远在长安的李渊听说洛阳守备坚固,久攻不下,便密令李世民退兵。可是李世民身处前线,更了解战场的实际情况,深信自己的判断没有错,因此坚持围攻洛阳,拒不撤兵。唐军将领和士兵见主帅斗志坚决,也抖擞精神,继续攻城。
到了三月,洛阳城由于长期被围,粮食严重缺乏,草根木叶都吃尽,公卿贵族连糠皮粗屑都不充足,死者相枕于道,城中三万家减至三千多家。眼看马上就要攻下洛阳城了。但是就在这紧要关头,形势骤变。河北的窦建德率众十余万人,到达成皋的东原,援救被围困的王世充,对唐军的侧翼形成了严重的威胁。于是,一波未平,另一场大战又即将展开了。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