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阵前决策
据探子报,洪承畴已经到了潼关。并且,不是已经,而是在此等候多时了。接着,又是一个接一个不妙的消息传来。
罗汝才的救兵杳无音信。隐约听说,他也投降了,现在成了房县一带的驻军。
生死关头到了。
后面,孙传庭数万精兵紧追而来;前面,潼关插翅难飞。
洪承畴,明朝直到清朝都是个大名鼎鼎的厉害角色,现在,他统兵据守潼关,一贯沉稳的李自成都不免脸色惨白。
崇祯末年,有两个极为重要的人物,在崇祯皇帝眼中分量极重,一个杨嗣昌、一个洪承畴,他们俩都是皇帝朱由检的左右手。后来,杨嗣昌领兵挂帅剿贼,没想到反倒被义军*死;而洪承畴,带领明朝几乎倾国之兵与清兵决战,一战下来被俘投降。这两个人,都为明朝岌岌可危的江山付出了生命,也付出了名节。这是后话。
此时,洪承畴身为“太子太保挂兵部尚书兼右都御史,陕西、三边总督兼摄河南等五省军事”之衔来到潼关。
他要在此剿灭最彪悍的李自成部。
潼关中军大厅,身穿二品锦鸡补子大红苎丝蟒服,头戴六梁冠,腰系玉带的洪承畴威严矜持,他的身旁是钦赐的尚方宝剑,总兵以下,他可以先斩后奏。
“剿贼十数载,唯有闯贼李自成一股冥顽不化,誓与天朝对抗到底,全无畏罪投降之相,今迭经痛剿,能战之士不足数千,且被我军网入天网,成瓮中之鳖,各位,明日一战务必竟全功,勿使一人漏网。我辈报君恩,救黎民,光前裕后,在此一战。务要将首贼李自成、刘宗敏等生擒。尔等明白啦?望诸君勿负上意!”
洪承畴开了几句官腔,接着就对孙传庭,丁启睿,几位总兵,众多副将说起了明日大战之事。身为大明第一权臣,深沉老练、狡诈阴险,在历史上他都算得上是一等一的人物,但今天,他也难免喜形于色。大战在即,他没有焦虑和紧张的情绪,因为,一切运筹都在数日前布置妥帖,现在只不过走走形式罢了。明天,他就可以带着李自成等人到北京献俘了。杨嗣昌是他政治上的老对手,这次他可是没有想到,李自成竟然会在洪承畴的手下覆灭。
----.
李自成不得不再一次召开军事会议。眼前的形势发生了变化,所有最险恶的情形都凑齐了,而原本希望的情形一个也没出现。
洪承畴带着尚方宝剑亲自来压阵,这个老谋深算的家伙不可能出现任何的疏忽,潼关周围的敌军合拢了包围圈,要打破这个包围圈,已经没有哪怕是一丝的希望了。原本寄希望前来驰援的十五万大军,现在连影子都不见一个。据侦察报,曹*罗汝才在一个月前曾在潼关附近几个县出现过,这一个月来却踪迹全无,说不定,他真的投降了官兵。
“他奶奶的,洪承畴算个球,李哥,我们还是按计划冲过去!没什么大不了的。”郝摇旗一副粗嗓子总是喜欢打头阵。
李自成沉默不语,他要听一听众将领的意见。
袁宗第紧皱着眉头。他看了看今天参加会议的人,有二十几个,明天之后,有多少人还能活下来就很难预测了。牺牲是难免了,重要的是“闯”字大旗得留下来,谁来保护闯王突出重围才是最重要的事,也是最实际的事。所以,他思考了一会后说:“我认为,按原定计划已经不现实了,只有分兵一计才有一丝生路。我想,总哨刘爷和闯王不能分开,折回陕南,进商洛山隐蔽,伺机再起。李过、田见秀你们也随闯王左右,保护闯王南下。我和中军高一功等佯装主力,打闯王旗号,继续东进,掩护你们脱离战场。你们看,这样行不行?”
袁宗第话音才落,嗡的一声,议论顿起,有人赞成,有人反对。
刘宗敏没等大家再议论下去,大声说:“此办法也许是唯一的法子了,不过,我估计洪承畴也会想到这一招,他一定会在我们后面埋下重兵,所以,随闯王南下的也会危险万分。当然,宗第老弟,你这样等于是自投罗网,不会有生路的。”
“反正是一死,多杀几个敌人挣了就行。双喜、张鼐,还有来亨,你们要紧紧跟在闯王左右,不能让闯王有半点闪失。”高一功平常很少言语,他看着几个年轻人,很有些伤感。
... -->>
看来,这一方案大家都赞同,闯王肯定会同意这一方案。
李来亨本来就是来劝说闯王改变策略的,但是,他听说洪承畴已经出现在潼关,他改变主意了。既然洪承畴来到了潼关,一切都会在他的算计之中,折回去,也好不到哪里去,况且,回商洛山的史实是李自成最不成功的结果。现在讨论的方案,和史书上记载的大同小异,没有本质出别,稍有不同那也可能是记录时文字上的差异而已。所以,现在看到的应该就是正史。结局也就会完全一致。
李来亨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闯王,我有一个主意,闯王出东路,打闯字旗,选几员大将往南折,这叫虚虚实实,让洪承畴弄错方向。”李来亨说。
又是一阵沉默。
这主意有道理,和洪承畴斗智,必须反其道行之。但是,太凶、太险,冲过潼关,又没有接任,数百里才能进入伏牛山脉,即使突出重围那也没多少生机。不行,肯定不行。大部分人这么想。
“然后呢?”
一直在聆听的闯王问。显然,他对这一建议有些动心。
“突出重围后,直奔伏牛山脉。”李来享说。
“那可是八百多里啊。谁来断后?”刘宗敏问。
“我!”
李来享说。
“你?给你多少人马?”
“两百多。就我的本部人马就行。”
再一次沉默。李来享近半年确实给人一个全新的印象,就连他父亲李过也似乎对儿子有种陌生感。他这主意不错,但有很大漏洞。漏洞在于谁能抗击追兵?现在,即使所有兵力都交给李来亨,对于洪承畴的数万精兵,那也是不堪一击的。
不可能实现的目标。
“别胡闹!”李过愠怒。
“闯王,我有三分把握。”李来亨说。
众人骇然。
来亨这孩子,最近怎么这么英勇无比?半年前,他比李双喜,张鼐差了一大截,现在反倒是他们两个加起来也比不上他了。但是,战场上,勇气固然重要,不过,勇气超出了一定限度,那么,勇气就是致命的东西了。
“如果今晚的计划能够成功,那我就有六分的把握了。”李来享再补充一句。
什么计划?众人凝神细听。
“刺杀洪承畴!”
“噢!”
“不行,这事绝对不行。来亨,你的计划可以考虑,但是,刺杀洪承畴的计划必须取消,这是不可能的事,白白的把命丢掉,还不如明天在战场上多杀几个敌人。好,明天我们按照来亨的想法,继续东进。宗第,你南折,突出去后你就在商洛山打我的旗号发展武装。老刘,具体的部署由你安排。”李自成最后下决心说。
刘宗敏略微想了想,随即把明天的计划说了遍。袁宗第是刘宗敏之后最有才华的将领,独挡一面在陕南开展游击非他莫属,所以,他带几员偏将假装是李闯王,往南冲,其他大部分就和闯王往东去。他计划,一旦突出包围圈,闯王轻骑前进,带领小部分精兵,一路上绝不恋战,直奔伏牛山。断后部队分三个梯队,第一路,田见秀和李过领兵,坚守不住后再往后撤;第二路,李来享的两百精锐,如果突围时损失惨重,就加上张鼐的本部一百多人,至少可以阻缓一下敌人的进军速度;第三路,就是他刘宗敏了。
这种布阵是典型的刘宗敏风格,敌人一般到了第三道防线基本上就成了强弩之末,没有什么锐气了,这时,用上最强的一股力量一击,往往就可以把敌人彻底打败。
李自成很满意这种安排。
但是,李来亨知道,明天不是一股两股敌人,“三而竭”不会实现,面对的是排山倒海的一波又一波攻势,唯一可行的是,让敌人的首脑指挥不灵,闯王才可能安然脱险。
李来亨暗中继续按计划进行。(未完待续) 展开全部内容
罗汝才的救兵杳无音信。隐约听说,他也投降了,现在成了房县一带的驻军。
生死关头到了。
后面,孙传庭数万精兵紧追而来;前面,潼关插翅难飞。
洪承畴,明朝直到清朝都是个大名鼎鼎的厉害角色,现在,他统兵据守潼关,一贯沉稳的李自成都不免脸色惨白。
崇祯末年,有两个极为重要的人物,在崇祯皇帝眼中分量极重,一个杨嗣昌、一个洪承畴,他们俩都是皇帝朱由检的左右手。后来,杨嗣昌领兵挂帅剿贼,没想到反倒被义军*死;而洪承畴,带领明朝几乎倾国之兵与清兵决战,一战下来被俘投降。这两个人,都为明朝岌岌可危的江山付出了生命,也付出了名节。这是后话。
此时,洪承畴身为“太子太保挂兵部尚书兼右都御史,陕西、三边总督兼摄河南等五省军事”之衔来到潼关。
他要在此剿灭最彪悍的李自成部。
潼关中军大厅,身穿二品锦鸡补子大红苎丝蟒服,头戴六梁冠,腰系玉带的洪承畴威严矜持,他的身旁是钦赐的尚方宝剑,总兵以下,他可以先斩后奏。
“剿贼十数载,唯有闯贼李自成一股冥顽不化,誓与天朝对抗到底,全无畏罪投降之相,今迭经痛剿,能战之士不足数千,且被我军网入天网,成瓮中之鳖,各位,明日一战务必竟全功,勿使一人漏网。我辈报君恩,救黎民,光前裕后,在此一战。务要将首贼李自成、刘宗敏等生擒。尔等明白啦?望诸君勿负上意!”
洪承畴开了几句官腔,接着就对孙传庭,丁启睿,几位总兵,众多副将说起了明日大战之事。身为大明第一权臣,深沉老练、狡诈阴险,在历史上他都算得上是一等一的人物,但今天,他也难免喜形于色。大战在即,他没有焦虑和紧张的情绪,因为,一切运筹都在数日前布置妥帖,现在只不过走走形式罢了。明天,他就可以带着李自成等人到北京献俘了。杨嗣昌是他政治上的老对手,这次他可是没有想到,李自成竟然会在洪承畴的手下覆灭。
----.
李自成不得不再一次召开军事会议。眼前的形势发生了变化,所有最险恶的情形都凑齐了,而原本希望的情形一个也没出现。
洪承畴带着尚方宝剑亲自来压阵,这个老谋深算的家伙不可能出现任何的疏忽,潼关周围的敌军合拢了包围圈,要打破这个包围圈,已经没有哪怕是一丝的希望了。原本寄希望前来驰援的十五万大军,现在连影子都不见一个。据侦察报,曹*罗汝才在一个月前曾在潼关附近几个县出现过,这一个月来却踪迹全无,说不定,他真的投降了官兵。
“他奶奶的,洪承畴算个球,李哥,我们还是按计划冲过去!没什么大不了的。”郝摇旗一副粗嗓子总是喜欢打头阵。
李自成沉默不语,他要听一听众将领的意见。
袁宗第紧皱着眉头。他看了看今天参加会议的人,有二十几个,明天之后,有多少人还能活下来就很难预测了。牺牲是难免了,重要的是“闯”字大旗得留下来,谁来保护闯王突出重围才是最重要的事,也是最实际的事。所以,他思考了一会后说:“我认为,按原定计划已经不现实了,只有分兵一计才有一丝生路。我想,总哨刘爷和闯王不能分开,折回陕南,进商洛山隐蔽,伺机再起。李过、田见秀你们也随闯王左右,保护闯王南下。我和中军高一功等佯装主力,打闯王旗号,继续东进,掩护你们脱离战场。你们看,这样行不行?”
袁宗第话音才落,嗡的一声,议论顿起,有人赞成,有人反对。
刘宗敏没等大家再议论下去,大声说:“此办法也许是唯一的法子了,不过,我估计洪承畴也会想到这一招,他一定会在我们后面埋下重兵,所以,随闯王南下的也会危险万分。当然,宗第老弟,你这样等于是自投罗网,不会有生路的。”
“反正是一死,多杀几个敌人挣了就行。双喜、张鼐,还有来亨,你们要紧紧跟在闯王左右,不能让闯王有半点闪失。”高一功平常很少言语,他看着几个年轻人,很有些伤感。
... -->>
看来,这一方案大家都赞同,闯王肯定会同意这一方案。
李来亨本来就是来劝说闯王改变策略的,但是,他听说洪承畴已经出现在潼关,他改变主意了。既然洪承畴来到了潼关,一切都会在他的算计之中,折回去,也好不到哪里去,况且,回商洛山的史实是李自成最不成功的结果。现在讨论的方案,和史书上记载的大同小异,没有本质出别,稍有不同那也可能是记录时文字上的差异而已。所以,现在看到的应该就是正史。结局也就会完全一致。
李来亨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闯王,我有一个主意,闯王出东路,打闯字旗,选几员大将往南折,这叫虚虚实实,让洪承畴弄错方向。”李来亨说。
又是一阵沉默。
这主意有道理,和洪承畴斗智,必须反其道行之。但是,太凶、太险,冲过潼关,又没有接任,数百里才能进入伏牛山脉,即使突出重围那也没多少生机。不行,肯定不行。大部分人这么想。
“然后呢?”
一直在聆听的闯王问。显然,他对这一建议有些动心。
“突出重围后,直奔伏牛山脉。”李来享说。
“那可是八百多里啊。谁来断后?”刘宗敏问。
“我!”
李来享说。
“你?给你多少人马?”
“两百多。就我的本部人马就行。”
再一次沉默。李来享近半年确实给人一个全新的印象,就连他父亲李过也似乎对儿子有种陌生感。他这主意不错,但有很大漏洞。漏洞在于谁能抗击追兵?现在,即使所有兵力都交给李来亨,对于洪承畴的数万精兵,那也是不堪一击的。
不可能实现的目标。
“别胡闹!”李过愠怒。
“闯王,我有三分把握。”李来亨说。
众人骇然。
来亨这孩子,最近怎么这么英勇无比?半年前,他比李双喜,张鼐差了一大截,现在反倒是他们两个加起来也比不上他了。但是,战场上,勇气固然重要,不过,勇气超出了一定限度,那么,勇气就是致命的东西了。
“如果今晚的计划能够成功,那我就有六分的把握了。”李来享再补充一句。
什么计划?众人凝神细听。
“刺杀洪承畴!”
“噢!”
“不行,这事绝对不行。来亨,你的计划可以考虑,但是,刺杀洪承畴的计划必须取消,这是不可能的事,白白的把命丢掉,还不如明天在战场上多杀几个敌人。好,明天我们按照来亨的想法,继续东进。宗第,你南折,突出去后你就在商洛山打我的旗号发展武装。老刘,具体的部署由你安排。”李自成最后下决心说。
刘宗敏略微想了想,随即把明天的计划说了遍。袁宗第是刘宗敏之后最有才华的将领,独挡一面在陕南开展游击非他莫属,所以,他带几员偏将假装是李闯王,往南冲,其他大部分就和闯王往东去。他计划,一旦突出包围圈,闯王轻骑前进,带领小部分精兵,一路上绝不恋战,直奔伏牛山。断后部队分三个梯队,第一路,田见秀和李过领兵,坚守不住后再往后撤;第二路,李来享的两百精锐,如果突围时损失惨重,就加上张鼐的本部一百多人,至少可以阻缓一下敌人的进军速度;第三路,就是他刘宗敏了。
这种布阵是典型的刘宗敏风格,敌人一般到了第三道防线基本上就成了强弩之末,没有什么锐气了,这时,用上最强的一股力量一击,往往就可以把敌人彻底打败。
李自成很满意这种安排。
但是,李来亨知道,明天不是一股两股敌人,“三而竭”不会实现,面对的是排山倒海的一波又一波攻势,唯一可行的是,让敌人的首脑指挥不灵,闯王才可能安然脱险。
李来亨暗中继续按计划进行。(未完待续)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