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七章 世间万物,有因必有果

种瓜得瓜。

种豆得豆。

这是一种最普遍的因果思维。

有因必有果,有什么样的果,必然是种下了什么样的因。

因果关系,又何尝不是我们所相信的最大的谜。

我们所做的事,这是我们种下的因,最后也会结出什么样的果来。

从别人所做的事情之中,我们能够有所推断,从而有所避免。

因和果的关系,大概也是这世上最重要的一层关系之一。

孔子不追寻结果,并不是因为他不在乎结果。

只是因为他知道自己种下了什么样的因,只是因为他早就已经知道了结果。

结果早就已经成为了定局,他无需改变无法改变,所以也无需多问。

周然后知后觉,他总算是明白了这个问题。

观众们也都同样如此,众人纷纷汗颜。

不过,这又有何妨?

孔子是能够被人称颂两千多年的圣人。

古今中外,能够被称之为圣人的又有几个?

扳着手指头只怕也数不出来两三个吧。

周然,还有这些同样和周然一样,后知后觉的观众,他们败给了孔子,他们败给的是一代圣人。

大大方方的承认便是,有何丢人,有何不敢,有何面羞。

孔子是诸多学子的老师,又何尝不是两千多年之后我们现代人的夫子。

周然并没有执着于心,他只是笑了笑,心然接受。

知道能够被称之为圣人,能够成为所有人,夫子之人,又怎么可能一点东西都没有。

是啊!

孔夫子曾说,三人行必有我师。

他善于从所有的人的身上学习优点。

他能够从所有人的身上看到优点。

如此之人,又怎能一常人之理推短。

周然微微的低下头去,连胜是歉意的笑容,“学生并没有关注到此事。”

周然,用惯性思维来思考这个问题,也正是因为他有了这样的惯性思维,所以才会格外的好奇,为什么孔子会和其他的人有所不同,也正是因为对这个问题的追逐,所以他更加的好奇这个问题的答。

对答案的追逐是一种执着,这是所有的人都没有办法免俗的事情。

即便是周然,也同样如此。

孔夫子无疑是给周然上了一个。

如果不是今天,周然恐怕没有办法意识到自己的身上所存在的问题。

他迫不及待的想要确认孔子是否相信自己所说的。

这是因为在这之前所有的人都不愿意相信他,所以他对答案有所执。

周然迫不及待的想要告诉孔子,后世不要。

这是因为,在这之前,所有的人都对这个问题充满了好奇,他们都迫切的想要得到解答。

一次又一次,一遍又一遍,当大多数的人都开始追逐结果的时候,周然也对结果产生了质疑。

他把自己训练成了一个注重结果的人。

所以,他以为所有的人都与自己一样,夫子也同样如此。

这,是一种执念,是一种习惯。

孔夫子的一句话让周然瞬间醍醐灌顶。

他知道,自己从一开始就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或许这仅仅只是一个小小的细节,但是这个小小的细节却关乎着。

我们的日常生活又何尝不是如此。

我们想知道为什么最后的结果和自己心中所想不一样。

我们想来想去,绞尽脑汁都不得其解。

但是,或许这答案就藏在一件不起眼的事情之中。

因为那件事情是那么的不起眼,所以我们从来都没有放在心上,不去刻意关注,不去刻意思考,所以也不会放在心上。

这个问题的答案被尘封在角落里,只能如此。

孔夫子在听到周然的这番话时,爽朗的笑容。

他的目光之中满是和蔼,他看着周然说道,“生而为人,又如何能够实时的观察的到!”

“此事,倒也并不重要!”

“你来自远方,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今日,我应当好好的招待于你,你我本是平等之人,我不必先生自称,你也不必以学生自称。”

“能者为师,你所知道的事情并不比我少,我所知晓的也并不比你多,因为我不过就是相互学习,你称我为夫子,可你又何曾不是我的夫子,你,我本是同道人!”

孔子笑着说这番话,周然听着心中惭愧。

孔子在对待一件事情的态度和看法,已经远远的超乎了周然的想象。

不仅通透豁达,而且,平等二字更是出乎了周然的意料之外。

平等,这是一个二十一世纪盛行的词汇。

所有的人都在竭尽全力的追求着平等。

国与国之间的平等,人与人之间的平淡,男与女之间的平等。

平等,这是每个人都想要得到的。

只有真正的做到了平躺,其他的一切才能有所指望。

不然,就没有之后所说的公正公平。

孔子本是一个在礼崩乐坏的周王朝挣扎之人,他希望尽自己的努力,使周王朝重归平静。

这样的复古思想,讲究的便是阶级的划分。

在这样的结局里,人被划分成了三六九。

每个人都只需要待在自己的阶级里,做自己该做的事,所有的人各司其职,各谋其政。

该干什么就干什么,该做什么就做什么,该穿什么就穿什么,吃的喝的,甚至是用的,所有的一切都有自己的规律。

这,已经将阶级划分三六九等,深入到了骨子里,深入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这样的导向与平等完全背道而驰。

也正是因为如此,周然才会格外的震惊于孔子所说的平等二字。

孔夫子也察觉到了周然震惊的目光。

他的脸上并没有一丝多余的情绪,依旧和刚才一样,目光平静无波。

那双清明的眸子就好像是一潭深水,一眼根本就没有办法看到底。

谁都不知道,此时此刻的孔夫子的心里在想些什么?

观众们在看到这里的时候也立马反应过来。

“平等,怎么会有平等这两个字?”

“我们都知道孔夫子的教育思想非常先进,但是,平等……这好像与孔夫子所提倡的礼仪社会完全背道而驰啊!”

“我也很好奇,节目组是不是搞错了什么,总感觉和我在课本上所了解,到的历史,以及孔夫子所提倡的思想有点不一样。”

“平等这两个字也许能够从其他的思想家那里听来,但是如果患者是孔夫子的话,我总觉得有那么一点违和!”

“难道,是课本欺骗了我们,又或者是那些撰写历史的胜利者,为了巩固王朝断章取义?”

“这还真是有可能!”

展开全部内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