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些理解——多理解别人一次,也就多了一次宽容

今天,多数男孩都是独生子,从小就是家庭的中心,很少顾及别人的感受,而对别人给自己带来的一点伤害总是耿耿于怀。这样的男孩,长大后也不会成功。只有真正站在他人的立场考虑问题,理解他人的难度,才能真正做到宽容。善于体谅他人、对生活保持宽容态度的男孩,一定是一个充满爱心的人。作为家长,在生活中,一定要教育男孩学会理解他人。

徐徐和邻居涂涂同龄,两人还是同班同学,玩得也很投缘,每天都一起玩一起学习,成绩也不错,楼道里常能听见他俩欢乐的笑声。看到儿子有个童年的玩伴,徐徐妈也感到很高兴。

一天,徐徐一个人安静地回了家,却没听见涂涂的声音,妈妈感到有些纳闷:俩孩子每天都一起回来,在楼下还能听见他们嘻嘻哈哈的声音,今天怎么这么安静?莫非出了什么状况?

妈妈问徐徐:“涂涂怎么没跟你一起回来?”

徐徐答道:“不知道,我不理他了。”

看到两个孩子闹矛盾,妈妈决定好好开导,于是问:“干吗不理他了?”

徐徐生气地说:“他把你送给我的卡通书弄脏了,他不赔我。”说着,儿子还把卡通书递给妈妈看。

妈妈接过一看,果然书面弄得很脏,好像掉在了水坑里。

“涂涂跟你道歉了吗?”妈妈问。

徐徐说:“虽然道歉了,但他不肯赔,我说了他两句,他就哭了。”

妈妈说:“涂涂向你道歉就可以了,他又不是故意弄脏你的书,既然是好朋友,就应该宽容对方,不能这么小气,再说书还可以看,你说呢?”

徐徐不出声,妈妈只好接着说:“你看,上次你把涂涂的玩具车弄坏了,他怪你了吗?现在你不理他,你开心吗?”

徐徐想了想,说:“我一点也不开心。他没有怪我,那我也不应该怪他,妈妈,我找涂涂玩去。”

徐徐终于想明白了,妈妈也由衷地高兴。

宽容是人的美德,让男孩学会宽容,与人友好相处,有利于身心健康,还能让男孩很好地融入集体之中,更好地学习和生活。

让男孩从小懂得宽容,能使他们拥有更多的朋友,懂得如何与人相处,更能让他们获得进步。教育男孩无小事,每一时、每一刻发生在亲子之间的事,都应该谨慎对待,要利用这些小事,教他们学会做人的道理,学会宽容别人,学会关爱别人,使他们健康成长。

◆教男孩理解他人

在生活中,由于各自生活环境、年龄、性格等有所不同,男孩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和反映。如果他们不懂得换位思考,不会替别人着想,就很难理解他人,无法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甚至还有可能给别人带来伤害。

小敬正在上小学五年级,他常常跟妈妈说,班里有一个同学的力气很大,简直是一个“小霸王”,这个“小霸王”经常在放学的时候堵在班级门口不让小敬出门。

一天,下雨了,妈妈开车去接小敬放学回家。当妈妈打着雨伞来到校门口时,发现小敬说的那个“小霸王”正在门口着急地四处张望,原来他今天没有带雨伞。

妈妈走到“小霸王”的身旁,对他说:“小朋友,快到阿姨这边来,一起上车,我顺路送你回家。”

小敬立刻拽妈妈的衣角,意思是不要带着他一起走。

妈妈假装没看到,坚持让小敬把这个同学拉上车,顺路把他送到了家。

到了“小霸王”的家门口,他高兴地对小敬妈妈道了谢。

“小霸王”一走开,小敬就质问妈妈:“妈,你明知道他欺负我,为什么还要把他送回家?”

妈妈听后,开导小敬说:“他欺负你,有困难的时候你也不帮他,你们是不是永远都是仇敌呢?在他有困难的时候帮他一下,你们是不是有可能成为好朋友?”小敬听后点了点头。

正如妈妈说的那样,在这件事情之后,“小霸王”主动和小敬交朋友,再也不欺负小敬了。后来,他们俩还成了好朋友。

例子中的妈妈很聪明,她恰到好处地教会了儿子怎样为人处世。男孩一旦学会了善待他人,就自然学会了宽容。

孔子有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就是告诫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多站在别人的立场去体谅别人的感受,理解和善待他人。每个人都有或多或少的缺点,家长要告诉男孩:在与同学和朋友交往时,要学会理解他人,站在他人的角度上考虑问题。

◆体会男孩的感受

如果男孩由于某种原因产生了强烈的内心感受,家长的劝解发挥不了任何作用,他们的不良感受也不会因此消失。但如果家长能对他们表示理解,表示感同身受,他们的情绪就会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小波放学回家,委屈地对爸爸说:“爸,我们班主任真讨厌。我今天迟到了两分钟,她就不让我进教室,让我站在教室外,我要转班!”

小波面红耳赤,好像受了极大的委屈。听了小波的讲述,爸爸说:“迟到两分钟就被罚站,确实有点委屈。”

看到爸爸这样说,小波的气消了一半,说:“对啊!在外面站了一节课,我的腿都麻了。”

爸爸看看儿子的腿,说:“站一节课,腿确实会麻。别站着,多走动走动。”听了爸爸的话,儿子开始在客厅走动。

这时,爸爸继续说:“可是,如果你不迟到,也就不会经历这样的事情了。”

小波一边走,一边说说:“恩!但谁没迟到过?”

爸爸笑了笑,说:“其实,只要早点起床、早点走,完全迟到不了。”

小波回答说:“嗯!”

爸爸说:“将闹钟定好时间,到点就起床!我相信,你能做到!”

小波点点头。

案例中,小波放学回家后告诉爸爸:“我今天迟到了,老师就不让我进教室,还让我站在教室外面……”爸爸先对小波表示了理解,让他平静下来。之后,再听他讲述事情的经过,而他的情绪得到了有效缓解。设想,如果爸爸说:“你不能生气,迟到了当然要惩罚。下次早点!”听到这样的话,男孩多半都不会再跟爸爸沟通了。他们会带着委屈和气愤回到自己的房间,可能还会将门重重地一摔,甚至还会将家长的脾气引出来。

男孩和家长是两个独立的个体,有不同的感知系统,各自的感受也不同,没有对错之分。情绪低落时,男孩需要他人的理解,需要被关注。因此,表达对男孩的理解,就要站在他们的立场,发自内心地体会他们的感受。

展开全部内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