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目标引导孩子的专注力

对于孩子来说,是否有明确的目标很重要。有目标的孩子通常知道自己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要执行什么事情。这样,他就能集中注意力,调控和制约自己的行为,不会在学习或活动的过程中半途而废。相反,孩子如果没有计划,缺乏目标,就会把精力放在琐碎的事情上,从而导致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定,意志力薄弱。轻则影响到孩子的学习成绩,重则影响到孩子一生的发展。

鉴于此,家长可以让孩子明确活动或学习的目标,当孩子瞄准目标以后,他内在的动力系统便开始启动,而内在的动力是调动孩子有意注意和持续注意的关键,能够激发起孩子无限的潜能,使孩子逐步走向成功。

有一位聪明的妈妈是这么给孩子定目标的——

年轻的妈妈小李发现孩子在学习弹琴的时候总是没有计划,刚开始弹琴,不一会又去看动画片了。

有一天,小李对孩子说:“你每天得弹半小时的钢琴,刚回家的时候弹也行,吃完晚饭弹也行,但是,弹的时候你不能半途而废,一定要弹足半小时。”孩子考虑到晚饭前有一个他喜欢看的动画片要播放,于是他选择了吃完晚饭再弹。结果,他确定自己的计划后,居然一直执行得非常好。

过了一些日子,小李对孩子说:“你计划每天练习半个小时的钢琴这件事情做的很好,但是我不知道,你打算用几天的时间把一首曲子弹得熟练呢?”

孩子想了想,很有把握地说:“照我目前练习的情况来说,我觉得一周练习一首曲子,而且把曲子弹好是没有问题的。”

小李听了孩子的话,满意地点了点头。

一周的时间过去了,孩子的曲子果然弹得很好。

事实上,小李的孩子有了种种的目标以后,学习与弹琴这两件事情都做得非常好。因为他懂得了制定计划、确定目标的好处了。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如何帮助孩子确定目标,用目标引导孩子的注意力呢?专家以为,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让孩子认识到目标的重要性,激励孩子实现目标。孩子一般都不愿意关注自己不喜欢的东西,但是发展的需要要求他们必须去学习他们不喜欢的课程。家长和老师必须使孩子充分地认识到这些课程的重要性。低年级的孩子以自己做的事情能否让别人高兴、能否获得别人的认同作为评价自己行为对错的标准,家长可以告诉他,学好某一门课,爸爸妈妈、老师、亲戚、朋友都会更喜欢他。对于高年级的孩子,家长可以对他说,只要学好这门课,才能升上理想的中学,将来才能成为他理想中的人物。此外,家长还可以经常给孩子讲述他所崇拜的人小时候为了成就事业如何刻苦学习的故事,这对孩子会产生很好的激励作用。

第二,让孩子按计划办事,实现自己预定的目标。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向孩子强调计划的重要性,并给孩子的各项行为制定一些计划。当然,这些计划的制定应该让孩子参与进来。当计划制定了以后,孩子必须按计划办事,不能半途而废。对年幼的孩子来讲,家长应该要求他们在玩的时候自己把玩具拿出来,玩完以后自己收好;看书做作业的时候要认真,写完以后才能去玩;做事还应该有责任心,自己把握做事的进度。

一位小学生做事非常磨蹭,本来没有多少作业,却非要拖到很晚,这让妈妈又气又急。

有一次,妈妈想了一个办法。她跟儿子约定,做作业的时间只有半小时。然后,妈妈把闹钟上好,同时,儿子开始做作业。半小时一到,闹钟就响起来,儿子还差两道题目没做完。儿子向妈妈投来求助的眼神,但是,妈妈毫不犹豫地说:“时间到了,你不要做了,睡觉吧。”

第二天,妈妈把儿子没做完作业的原因告诉了老师,老师也支持妈妈的方法。这天晚上,妈妈又上好了闹钟,儿子一开始做作业就很抓紧时间,效率明显提高,居然顺利地在半小时内做完了作业。

从那以后,儿子做作业的速度和质量都提高了。而且,做其他事情的时候,他都会有意识地给自己设定一个时限,有计划地去做了。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还可以训练孩子带着目的去自觉地集中和转移注意力。如问孩子“妈妈的衣服哪儿去了”、“桌上的玩具少了没有”,或是叫孩子画张画送给妈妈做生日礼物等,这样有目的地引导孩子学会有意注意,可让他逐步养成围绕目标、自觉集中注意力的习惯。

当然,培养孩子专注力的方法有很多,其具体实施方法也不尽相同。家长可根据孩子专注力发展的特点,采取适当的方法,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训练和培养。

展开全部内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