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真理与自由

从投资错误走向承认投资错误

错误在投资哲学中的地位

人类的头脑既是宇宙的光荣,也是宇宙的耻辱。

——帕斯卡(Pascal)

一直想找个合适的机会,谈谈错误与承认错误在投资哲学中的地位。最近,这个机会来了。前不久,我收到了作者赠我的一本早有耳闻的书《奥马哈之雾》。这是一本想深度了解奥马哈圣人的投资者们必读的书。我也在此向读者们郑重推荐。在书中,我读到了这样一件事:1998年,在与佛罗里达大学MBA学生的座谈会上,当有人问巴菲特在生意上犯过哪些错误时,巴菲特风趣地答道:“那要看你有多长时间听我说了!”于是,他就历数自己投资的种种失误,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再回过头来看看巴菲特每年的致股东信,其中必有的内容,就是对自己在当年所犯的错误做自我检讨。一般人对谈论自己的错误,避之不及,而巴菲特却担心听者时间不够。回避错误,逃避批评,可以说是每个人的天性。错误是投资者的终身伴侣,不犯错误的投资人永远不会存在。离开了错误就没有投资。所谓投资能力,就是寻找到被错误定价的优质资产的能力。有人犯了错误,才有被错误定价的优质资产。造物主赋予了每个人犯错误的能力,但是赋予了少数人寻找到被错误定价的资产的能力。这里所说的少数,就是那些天才的投资者。任何投资生涯都常常始于跟错误邂逅并结缘。如果用四个字来概括投资者与错误的关系,那就是“不离不弃”。

法国思想家帕斯卡说:人类的头脑既是宇宙的光荣,也是宇宙的耻辱。光荣来自人类大脑的惊人潜能,耻辱来自人类大脑常常神经搭错。约翰?邓普顿坦诚,他所做的每三笔投资就有一笔是错的,三分之一的投资决策在回过头来看是不明智的。他也因此变得特别谦卑。彼得?林奇承认,他曾经把40元钱买进来的股票,在50元的价位上卖掉,发现它涨到60元,又赶紧买回。他不觉得承认这件事伤他的自尊。巴菲特曾幽默地说:芒格的长项是分析错误,我的责任是负责犯错误,并提供源源不断的错误案例供他分析。

既然在投资中错误是不可避免的,那么承认投资中的错误也是不可避免的。对替股东或客户管钱的职业投资者来说,仅仅在自己内心中承认错误是不够的,必须从错误走向承认错误。只有承认错误,才能承担错误的责任。乔治?索罗斯认为他自己的优势在于“有认错的勇气”。他说,“对于其他人,犯错是羞耻之源。对我而言,认识到我的错误是我感到自豪的事。一旦我们意识到不完美的理解是人之常情,那么就不会因犯错而感到羞耻,而只是因未能及时纠正错误而感到羞耻。”索罗斯认为,他的真正快乐来自发现了一个错误。他号称他的成功“不是来自于猜测正确,而是来自于承认错误”。

索罗斯更是把能否承担并承认错误与投资者的人品联系起来。不能面对自己的错误及其后果的人,在人品上都是不可靠的。不承认错误意味着不愿意承担责任。谁也不愿意跟不愿意承担责任的人打交道。而不道德的人不愿承担风险。因为,任何投资都不能避免风险。错误与投资者的姻缘也开始受到国内投资者的关注,记得投资家段永平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叫《改错不惜代价》。改错的前提是承认自己的错误。

拒绝承认错误,既是欺骗自己,也是欺骗别人。错误可以原谅,但掩盖错误而说谎就不能原谅。拒绝承认错误也意味着拒绝改正错误,因此也不可能从错误中受益,也就很难避免再犯类似的错误。不仅如此,为了掩盖一个错误,往往还需要犯一连串更多的错误。现实中,承认错误的投资者不会玩完,拒绝承认错误的投资者一定会玩完。以不肯承认错误而著称的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由于无视自己的错误,把自己变成了管理长期资本的短期公司。保守主义的投资哲学是建立在保守主义的人性论之上的。这种人性论不承认这个世界上有什么伟光正。它坚信,人是不完善的,而且不可能达到至善。谁都不是神仙,都会犯点儿错。出错才是人。避免犯错误的最好方式是不投资。可是,如果一个投资者因为害怕犯错误而不投资,他还是投资者吗?还有什么错误比这个更大呢?在这个世界上,找不到不犯错误的人,但是能找到承认错误的人。承认错误,并不是一件令人羞辱的事情。我甚至觉得,巴菲特在谈自己的投资错误时,带有某种骄傲的神情。他甚至在暗示自己的错误也是杰出的错误,并有炫耀那些巨大数额投资损失的嫌疑。的确,普通的投资者根本就没有犯杰出错误的机会。

正是如何面对投资中的失误把普通的投资者与杰出的投资者区分开来。如果你不知道一个投资者水平的高下,那听听他对什么夸夸其谈。是谈起自己的成就缄默不语,谈起错误滔滔不绝,还是谈起自己的失误就王顾左右,谈起自己的成功就滔滔不绝?用这个标准,高下立判。看待投资者与看待政治家很相仿佛:如果碰到拒绝认错的政治家,你的感觉如何?会对他评价很高吗?会对他抱有信心吗?面对拒绝认错的投资者,你会把你的钱交给他管理吗?有人认为,投资最大的风险并不是买到下跌的资产,不是判断错误,也不是发现未来和期望有所差距,而是在于当自己犯错时应该如何去坦然面对。害怕承认,反而会犯下大错。所以,只有承认错误,才能直面错误,才能不断从错误中学习。

由于人们常常不愿意面对错误,其结果之一就是严重低估了错误对成功的巨大贡献。在我看来,通向未来的成功之路是由过去的错误铺就的。错误才是成功的垫脚石。错误是我们学习与尝试的证据。很少错误的人很少成功,没有犯过大错的人,没有大的成功。大的错误甚至是成功人士的专利。跟成功比,失误是更大的财富。成就是外表,错误是内核。前者常常是有形的,后者常常是无形的。

人们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错误跟失败不同。错误不仅不等于失败,甚至能带来更大的成功。不成功的人把失误变成失败,成功的人把失误变成成功。杰出的投资者常常有个非凡的能力,就是把巨大的错误变成巨大的成功。如果没有巴菲特当年在纺织品公司上的投资失误,就没有今天人们津津乐道的旗舰公司伯克夏。错误的投资反而成为巨大投资成功的纪念品。杰出的投资者的能力不仅在于做出正确的投资决定,而且在于把当初的投资失误变成后来的巨大成功。我真觉得,这些杰出的投资者真应该为这些错误而感谢上苍。他们的成功是他们的银牌,他们的失误才是他们的金牌。因为人们从他们的错误中学到的,比从他们的成功中学到的更为宝贵!

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

逆向在价值投资中的地位

炒股日当午,最是交易苦。对着K线图,一哭一上午。哭了一上午,还要哭下午。仓位补不补,心里非常苦。

——白交易(引自网上诗文)

价值投资从本质上看,就是逆向投资。反之亦然。

——塞思·卡拉曼

在我的词典里,价值投资是逆向投资的代名词,技术派投资是从众投资的代名词。从众的投资者靠的是整天面对图标、用各种手段进行技术分析,并不时四处打探内幕消息。前引股民兼诗人白交易便是这种投资者的典型。他关心的不是其投资对象,而是市场上其他投资者提供的报价。对于价值投资抑或逆向投资,其神髓是什么?史学家陈寅恪先生的一句名言也许是最好的答案: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在很大程度上,世界是由逆向思维者与逆向操作者创造的。任何一项发现、发明和创造,无不来自对常规思维的逆行。然而,大多数人的天然倾向却是随大流、从众。这些人像羊群里的羊一样,羊群到哪里,自己就到哪里。其原因或许是从众能让人似乎感到更舒服、更省事、更安全。但是,一味从众却很难实现个人自己的目标。就像在路上开车一样,如果你一直随着车流走,你虽不会感到孤单,但是却无法到达目的地。从众意味着平庸,即意味着不能取得比大多数人更好的投资成绩。

与从众的投资者不同,逆向投资者拒绝随大流。他们的座右铭是:誓不从众。甚至可以说,拒绝从众是他们的本能。他们的投资决定是基于个人的个性选择,而非基于市场的趋势、而非随大流。以逆向投资著名的投资大师约翰?邓普顿为了避免从众,远离华尔街,特地把公司总部从曼哈顿的洛克菲勒大厦搬到了巴哈马群岛。他的信条是:如果你想比大众拥有更好的表现,行事就必须有异于大众。

比如说,从众投资者会在车辆穿梭的马路中间寻找已被无数人盯上了的金子。而逆向投资者认为,最好的投资机会往往埋没在没人注意的荒草中。逆向投资者的眼光总是落在大众的眼光不及的地方,甚至是避开大众眼光的落点,去寻找那些没人要的、被人冷落的金子。

如彼得·林奇所说:投资就是在沙漠中寻找花朵!所以,逆向的投资者要做的就是一定要与众不同。逆向投资的背后是对个人及其与社会之关系的一种独特的看法。

关于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及其与他人关系,有两种“主义”。一种是个人主义,另一种是集体主义。秉持逆向思维的价值投资者在本质上都是个人主义者。他们相信个人是最基本的社会构成单位,也是最高的社会构成单位。没有一种社会存在单位比个人更小,也没有一种社会存在单位比个人更高,以至于可以凌驾在个人之上。个人主义认为,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主人,每个人都是由自己而不是由他人或外在的权威来决定自己该干什么,因此每个人也是自己的一切作为的终极评判者,任何外在的评判对他自己仅具有参考意义。

个人主义与逆向的价值投资理念之间的相关性有个很好的注脚。这就是巴菲特提出的“内在评分卡”(innerscorecard)的概念。所谓“内在评分卡”,是指个人在自己的心中为自己建立的评分卡,自己是自己的打分者。它区别于学者或运动员使用的外在评分卡。外在评分卡上的分数由自己以外的人,如裁判、教练、老师等说了算。心中有内在评分卡的投资者个人以自己内心的标准和原则,而不是以媒体或公众的标准来进行决策与行动。他们不在意媒体或公众在他的外在评分卡上给他打多少分,更不去追求外在评分卡上的高分,他们只是按自己内在的一贯的理念与信条行事。

巴菲特在《滚雪球》(TheSnowball)中说,“我有个内在评分卡:如果我做了某些其他人不喜欢,但我感觉良好的事,我会很高兴,而不管别人怎么指手画脚。如果其他人称赞我所做过的事,但我自己却不满意,我同样不会高兴。”是在意内在评分卡,还是在意外在评分卡,把从众投资与逆向投资区分开来。逆向投资者认为决定终极成就的是自己的内在评分卡。因为个人主义相信自己才是自己的终极打分者。就是说,你的看法不会因为别人赞成你而正确,也不会因为别人反对你而错谬。

有人可能会问,逆向思维是不是在鼓励那种为长城贴瓷砖、为东海装栏杆的不着边际的异想天开?其实,逆向思维不是去胡思乱想,逆向操作不是去胡作乱为。逆向投资者必须具备一些特殊的品行才能确保他们的逆向在正确而不是胡来的轨道上。这些品质包括:要求投资者有批判力、想象力、创新力和持续的好奇心等。没有批判能力的人,不敢于面对众人独自逆行的人,没有机会成为成功的逆向投资者。而创造力是对想象力的一个调整,以确保想象力翱翔在理性务实的轨道上。逆向投资与价值投资的共同之处在于,二者投资决策的基础都是基于严谨基本面分析的价值判断。逆向投资并不能让投资者免于错误,但是它能让投资者少犯错误。当然,逆向投资必须基于保守、审慎、理性,而不是自负、**、疯狂。否则,逆向投资就蜕变成了逆向投机。

有人可能会问,如何才能避免从众随大流呢?避免从众的有效办法之一是,多花些时间来想想自己的长期目标,找到并确定属于自己的独特的目标。如果你有适合你自己的独特目标,你必然要去独立地思考实现你独特目标的独特方法,别人的方法可能对你不管用,你就不会那么从众了。

当一个人无法判断自己是不是逆向投资者时,知名投资人罗杰斯的忠告,也许值得一听:被人嘲笑是成功的关键。我们回过头来看看,成就越大的人经历的被嘲笑越多。互联网泡沫引爆前的巴菲特几乎被投资界的嘲笑声淹没。逆向意味着你要做真正的少数,承受大多数的嘲笑。这时,逆向只能靠自己独立的精神来支持。

如果要想取得超越大众的投资成就,就必须采用与大众不同的投资方法。独立思考,意味着愿意逆水行舟,意味着逆流而动。绝对成功的投资者必然是精神上绝对独立的思考者。

在包括投资界在内的任何活动领域,独立的精神常常是最为稀缺的资源。缺少自由思想与独立精神的人很难有成功的机会。投资大师的能力不仅在于其能力,更在于其态度。独立的精神首先在于独立思考的精神。愿意独立思考的态度甚至比独立思考的能力还要重要。巴菲特认为给他带来成功的最关键因素是独立思考:除非你独立思考,否则你很难成为成功的投资者。只有在独立思考的前提下才有可能正确地做出独立的判断与投资决定。

老子强调“道者反之动”,庄子则认为个人应该“独乐其志”。古今中外,独立的精神是真理与智慧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人类的所有活动领域,是个人自我实现的根本途径。如陈寅恪所说: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独立的精神,不仅包括独立思考,而且包括追求人格与人身的独立。价值投资强调独立精神的重要。独立精神是价值投资者必不可少的品格。独立的精神并不在于要去赴汤蹈火,冒别人不愿意冒的险,而是在于避开风险、在发现价值、在坚守上的独立精神。自由的思想与独立的精神之间有连带关系,没有自由的思想,就不会有独立的精神;没有独立的精神,也不可能去自由地思想。价值投资者也罢,逆向投资者也罢,归根结底,都要有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

从消极自由到财务自由

从工作谋生的角度来看,我是世界上最幸运的人。没有人能够让我去做我自己根本不相信的事情或者我以为非常愚蠢的事情。

——沃伦·巴菲特

有位年轻的中产人士说他的人生是黑色的人生。因为,为了生计,为了饭碗,不论在哪里工作,都常常被迫去做自己不愿意做的愚蠢的事情。作为工薪阶层,中产人士很难去拒绝做自己觉得愚蠢的事情。对工薪阶层的中产人士来说,不仅不得不去做各种蠢事,而且,一旦经济危机出现,辛辛苦苦的一点积攒,常常缩水,甚至化为乌有。许多工薪者在经济寒冬中被打回原形,肩负沉重的债务。

所谓的中产人士,就是在财务上高不成低不就的一群,他们不至于穷到叮当作响,也不至于富到不用早九晚五。在这个社会上,有些人犹如有手提印钞机,如知名画家、书法家,流行歌星。像知名画家,若没有钱了,画幅画就是钱。还有一些富翁,家有亿万净资产。这些人都是中产人士所比不了的。中产人士的另一个定义就是工薪族。工薪族的特点是,工作一天才有一天的收入,不工作就没有收入。他们,常常上有老下有小,为了谋生不得不辛勤工作。更令人不能乐观的是,中产人士仅仅靠工资收入很难获得财务自由,至少在正常的退休之前很难。对绝大多数中产人士而言,靠工资不能获得财务自由。

何谓财务自由?财务自由就是一个人(家庭)不靠工薪和他人施舍能维持既往的生活方式。要获得财务自由,你必须既不必工作又能有足够多的收入,而且这个收入不是来自他人(如馈赠或遗产),不是来自每月上班的薪水。财务自由的标志是被动的收入大于主动的收入。主动的收入是靠主动的工作换来的收入,即为钱工作获得的收入。被动的收入是不必主动地工作就能获得的收入,即钱为你工作所带来的收入。从这种意义上讲,当你靠主动收入谋生的时候,你就有点被动了,你就被迫为钱工作了。当你靠被动的收入维持理想的生活方式时,钱就在为你工作,你就很主动了。

争取财务自由,就是从无到有、不断增加被动的收入。被动的收入通常来自股票(份)、债券、基金等金融工具以及土地、房产、版权等。争取财务自由的过程就是主动地制造被动收入、把主动收入的结余通过正确的投资转化为被动收入的过程。所以,没有被动的收入,就没有财务自由。有财务自由的人,让钱为他们辛勤工作,没有财务自由的人,辛勤为钱工作。从财务自由的角度看,辛勤工作的目的必须最终让钱辛勤为你工作。

财务自由是人身自由与独立的物质保障。没有财务自由,你就必须服从。当国家是唯一的雇主的时候,按照哈耶克的看法,你就会被奴役。致力于研究自由的人士发现,消极自由比积极自由更为根本,更为重要。研究财富的人士发现,被动的收入比主动的收入更为根本,更为重要。要想获得自由,首先要有消极的自由;想要有财务自由,必须有被动的收入。消极的自由让你免受政权的强制,被动的收入让你能够掌控自己。财富不一定能使人绝对自由,但没有能维持体面生活的财富,那一定不自由。终极而言,财务自由是关于对自己的掌控,对自己的时间与生活的掌控,进而是对自己的生命的掌控。财富自由能让你做出你所要做的选择,而不是被迫去接受别人替你做出的选择。

从自由的角度来定义,中产人士就是没有不做傻事的自由的一群人。是追求物质满足,还是追求财务自由,对刚起步的中产人士来说,是两难的选择。许许多多人都在为钱而工作,成为房奴、车奴、卡奴、婚钻奴等等各种奴。然而,没有财务自由,就没有彻底的独立,因而就没有充分的自由。消极的自由是免于强制的状态。财务自由最能帮助一个人免受强制。有了财务自由,就有了不去做蠢事的自由,有了只做自己愿意的事情的自由。可见,财务自由是非常重要的自由,尽管政治学家们通常对它视而不见。

财务自由并不是一个庸俗的话题。财务自由有丰富的道德意涵。财务自由与生活方式有着很大的相关性,有些生活方式与实现财务自由是不能并存的。财务自由鼓励节俭的、自尊的生活方式,要求储蓄,排斥奢侈浪费。追求财务自由,还必须审慎、执著、不断努力,放弃眼前的享受,耐心坚守到甜美果实的成熟。

对财务自由的看法背后隐含着对金钱的看法。认为钱是个坏东西、对创造财富有心理障碍的人,是不会实现财务自由的。靠当忠诚的守财奴是难以实现财务自由的。因为守财奴是金钱的奴隶,而实现财务自由是为了让金钱做你的奴隶。你必须在意钱,但又必须对钱很大度。对钱大度到什么程度不能决定你能赚多少钱,但是能决定你能装下多少钱。财务自由与有多少钱、挣多少钱没有什么关系。有些人,钱不多,却过得很滋润;有的人挣大钱,却入不敷出,不堪重负。所以,财务自由更多与态度有关,而不是与金额有关。享有财务自由是一种快乐,追求财务自由也是一种快乐。最好的情形是,人们可以自由地挣钱,自由地攒钱,自由地捐钱,自由地打发钱。

财务自由有助于帮人确定人生目标,发现自己的真实爱好和追求,并独自加以实现。实现财务自由还需要家庭成员的联合协同,是维系家庭的重要纽带之一。财务自由能使一个人达到真正的心灵自由。心灵自由表现为行动的自由。财务自由鼓励辛勤劳动,鼓励创造性劳动,帮助每个人发现并创造性地使用自己的特长。取得财务自由的过程,是确立自我的过程,是自己对自己全面负责的过程。因为你没有办法靠别人来替你实现对你的财务自由。财务自由的精神是个人主义的精神。

可以预见,财务自由,将越来越成为一个持久的流行,因为亿万中产人士都在追求它!

展开全部内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