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将场面话说到朋友的心坎里
在漫长的人生旅程中,人要与周围环境中的各种事物打交道。但是,在所有的生活经历中,最耐人寻味的还是人与人的关系,而其中最广泛的关系要数朋友关系了。人生在世,离不开朋友,少不了朋友的友谊。哲学家培根曾说过:“得不到友谊的人将是终生可怜的孤独者。”因为多一个朋友,等于增加了一种信息源,多了一个保护层,多了一条生活之路、事业之路、快乐之路。
人生没有朋友,就像天上没有太阳。纯真的友谊不仅能使人获得上进的勇气,还能感到生活的欢乐。然而友情不同于亲情、爱情,亲情是天然的,有永恒的血缘纽带维系;爱情虽是后天的,但可以用家庭来巩固;友情则是无根而生,朋友之间没有共同的利益,只有相同的善意。
古人云:“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在漫漫的人生旅途中,拥有几位相知的朋友,会减少许多寂寞,增添许多快乐。礼物是你送我一份、我给你一份,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份,而友情则是你给我一份、我给你一份,我们每个人都有两份。当然,想要维持良好的朋友关系,你一定要注意与朋友沟通时语言交谈的方式,这样可以避免无谓的争端。
世间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凡人皆有其长处,也难免有短处。在语言沟通中,要极力避免说别人的短处,否则不仅使别人的尊严受到损害,而且还会显示你人格的低下。
第一,不可在谈话中借词刺探别人的隐私;第二,不可知道了别人的一点点短处就逢人宣扬。天地之大,谈话的资料取之不尽,何必一定要把别人的短处当作话题呢?
虚心、坦诚和尊敬朋友是语言沟通的必备条件。为难朋友,以逞一时之快,于人于己都没好处。你不愿朋友伤害你的自尊心,你也不可伤害朋友的自尊心。如果有不妥之处,你可以询问原因,可以向他们解释,但方法和态度要真诚大方。如果你想获得朋友心悦诚服,越是在意见分歧的时候,越不可以用质问的方法。当朋友被你的质问所窘迫时,在形势上他失败了,但他必定会抱怨在心。
与朋友的说笑中,偶然以质问的语气开玩笑是可以的,可是不要经常用,以免养成习惯。
以温存待人就是为自己留有余地。向前冲得太用力,万一摔倒伤痛会更大。不侵害朋友就是护卫自己,你轻易地进攻朋友,必会遭到惨败。
首先你要明白,你所知道的关于别人的事情不一定可靠,也许另外还有许多隐情你不了解。要是随意拿你所听到的片面之言宣扬,难免颠倒是非,混淆黑白。话说出口就收不回来,事后你完全明白了真相时你还能更正吗?“张某借了王某的钱不还,存心赖账,真是卑鄙。”昨天你对一个朋友说。这话是从王某方面听来的,他当然站在自己的立场说话。人都觉得自己是对的,所以说话往往有失公正。如果你有机会见到张某,他也许会告诉你,他虽然借了王某的钱,但有房产证押在王某那里。因为自己资金周转出了问题,到期不能清还,只好延长押期。当初王某表示如果有需要延长押期时,可以延长押期,而今王某急于拿回现款,张某一时无法立刻付清,既然有抵押物,就不能说是赖账。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大半如此复杂,你如果不知内幕,就不可信口开河。社会上有一种人,专好推波助澜,把朋友的是非编得有声有色,夸大其词地逢人就说。人世间不知有多少悲剧由此而生。你虽不是这种人,但偶然谈论别人的短处,也许无意中就为别人种下祸患的幼苗,其不良后果并非你所能预料的。请你自己定下一条戒律:除了颂扬朋友的美德,永不议论朋友的隐私,否则你将永远找不到一个愿意和你亲近的朋友。要是朋友向你说某人的隐私时,你唯一的办法是听了就算,像保守你自己的秘密一样,不可做传声筒,并且不要深信片面之词,更不必记在心上。和谈论别人的短处一样,不可道听途说便在背后拒绝人家。说一个坏人的好处,旁人听了最多认为你是无知;把一个好人说坏了,人们就会觉得你存心不良了。
人们总说女人最爱谈论别人是非,其实男人当中也不乏这种人。如果你茶余饭后要找谈话的资料时,则天上的星河,地下的花草,无一不是谈话的好题目,不一定非得东家长、西家短才能消遣时间。再者,说朋友的短处,说不定就是你自己的短处。相熟的朋友聚在一起,大家不免开开玩笑,互相取乐。说话不受拘束,原是人生一快事,不过凡事有利也有弊,乐极更易生悲,因开玩笑而使大家不欢而散的事情也常有发生。
玩笑之前,先要注意你所选择的对象是否能受得起你的玩笑,一般人可分为三类:第一种,狡黯聪明;第二种,敦厚诚实;第三种,则介乎两者之间。对第一种人开玩笑,他不会使你占便宜的,结果是旗鼓相当,不分高下。第二种人喜欢和大家一齐笑,任你如何取笑他,他脾气很好,不致动怒。对这两种人,你可以通过观察对方,决定能否开玩笑。只有第三种人,你要小心。这种人一般也爱和别人笑在一起,但一经别人取笑时,既无立刻还击的聪明机智,又无接纳别人玩笑的度量,如果是男的往往恼羞成怒,反目不悦;如果是女的就独自痛哭一顿,说是受人欺侮。所以开玩笑之前,要先清楚对方,最为妥当。
其次,要适可而止。一般开玩笑,说过一两句就算了,不要老是专门戏弄一个人,也不要连续取笑下去,那么一般人十之八九都可以忍受。如果专对一人不停地攻击,那么一般人都不能忍受。
开玩笑本来无所谓顾虑到朋友的尊严,但使朋友难过或伤心,这并非开玩笑之道。你笑你的朋友考试不及格,你笑你的朋友怕老婆,你笑你的朋友做生意上当吃亏,你笑你的朋友在人生的道上摔了跟头……这些都是需要同情和关心的事,你却拿来取笑,不仅会使对方难以下台,而且表现出你的肤浅和无情。同样,绝对不可拿别人生理上的缺陷来开玩笑,如斜眼、麻面、跋足、驼背等。维持朋友良好的关系,沟通彼此之间真诚的友谊,可以借鉴如下方法:
(1)要学会使用应酬语
不管处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应酬语”都是非常有用的。如果不善于利用,则往往会在人际关系上遭受很大损失。
“应酬语”的特性是:
使对方觉得你很有礼貌;听起来平易近人,用起来方便简单;给人一种舒服的感觉。
“应酬语”包括:早安、午安、晚安;真是太不好意思了;还不是托您的福嘛;请多多包涵;哪里,哪里,实在不敢当;真抱歉;真是太谢谢您了;请多加指教、拜托了。诸如此类的“应酬语”,关键看你如何恰当地去运作它们。
(2)讲话预期要明快
在我们四周有许多说话的声调,能给人一种明快的感觉,这自然是美的表达方式。若想在谈话时给朋友以明朗畅快的感受,就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①性格——人的性格有明朗型和阴冷型两种。如果你是后者,只要能不去斤斤计较,不过分注意自我,多同别人打交道,尊重别人的意见,相信别人,就能广交朋友,从中获得教益,从而使你阴冷的性格,逐渐转向热情、开朗。
②表情——面带笑容与有说有笑往往给人以亲切之感。如果你能随时面带微笑,别人一定会喜欢你。
③健康——保持身心健康,才能心胸开朗,心情舒畅。
④语调——假如你语言清晰,语音频率高,转折音柔和,则能使朋友有明快的感觉。如果你还没有这样的水平也不必过分勉强,以免弄巧成拙,只要多多注意就行了。
(3)少说“我”多说“您”
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说:“不要老是说‘我想’,而是多询问朋友“您认为如何?”。的确,一般人在说话中总是“我”字挂嘴上。在一个鸡尾酒会上,主人在5分钟内用了30个“我”字。我的车子,我的别墅,我的花园,我的小狗……你想想看,这样怎能不令人生厌?
亨利·福特曾说:“无聊的人是把拳头往自己嘴巴里塞的人,也是‘我’字的专卖者。”如果你在说话中,不管听者的情绪或反应,只是一个劲地提到“我”如何如何,那么必然会引起朋友的厌烦与反感。谈话如同驾驶汽车,应该随时注意交通标志,就是说,要随时注意听者的态度与反应。如果“红灯”已经亮了你却仍然往前开,那必定会闯祸。
多说“您”,这对你并不会有任何损失,只会获得朋友的好感,使你同朋友的友情进一步加深。例如:您认为如何?您怎样处理?您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为什么会如此?您能举一个例子吗?每个人都是喜欢以自我为中心的,你若能暂时放弃自我,而提出朋友感兴趣的问题,让朋友也发表见解,你将会在人际关系上左右逢源。只有在满足朋友心愿的同时你自己的心愿才能得到满足。
(4)不要有意无意地排除他人
谈话时排除朋友,就如同在宴会上赶走客人一样的荒唐和不可思议。千万记住,让你的双眼环视着周围每一个人,留心他们的面部表情和对你谈话的反应。在众多人的聚会中,常有少数人被无情地冷落。假如被你冷落的恰巧是对你事业前途能起帮助作用的朋友,那将是怎样的后果呢?
因此,不要冷落任何人,即使他的言谈举止是多么令人讨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应该想想自己被人冷落的滋味。要使别人觉得你的谈话洋溢着饱满的感情,因而很感兴趣,不是在坐“冷板凳”。
(5)改变不良的说话习惯
以下不良的谈话习惯应尽快改掉。如:打断朋友的谈话或抢接话头;注意力分散,使朋友再次重复谈过的话题;对待朋友的提问漫不经心,使朋友感到你不愿为朋友的困难助一臂之力;不适当地强调某些与主题风马牛不相及的细枝末节,使朋友厌倦,或感到窘迫。
随便解释某种现象,轻率地下断语,借以表现自己是内行。
避实就虚,含而不露,让朋友迷惑不解。
连续发问,让朋友觉得你过分热心和要求太高,以致难以应付。当朋友对某话题兴趣不减时,你却感到不耐烦,立即将话题转移到自己感兴趣的方面去。
将正确的观点、中肯的劝告被佯称是错误的和不适当的,使朋友怀疑你话中有戏弄之意。
忽略了使用概括的方法,使朋友一时难以领会你的意图。
(6)“谢谢”不离口
作为一个普通人,总是希望自己的好意得到朋友的理解,所以在人际交往时对朋友的好意要及时表示感谢,这是一个招朋友喜欢的好办法。事实证明,在交往中“谢谢”这两个字如果能恰当地运用,这会使你变得很有魅力。
必须是诚心的。你确实有感谢朋友的愿望再去说,并赋予它感情,不要让人听起来觉得呆板,成为应付人的“客套话”。
直截了当地道谢。不要含糊其辞地嘟哝,不要为朋友知道你要向他道谢而不好意思。
指名道姓,通过叫被谢人的名字,使你的道谢具有明确性。道谢时,应注视着被谢者。
出乎人们意料的道谢。当别人没想到或感到未必值得感谢时,一句“谢谢”会使对方感到很温暖。回想一下,你不时从朋友那里得到一声友好的“谢谢”,而过去在同样的情况下根本不会得到它,想到当时的心情,你就会明白它的意义了。
2.场面话是友谊的催化剂
还有一种沟通方法多半见于朋友之间,有点儿不打不相识的味道,就是因为彼此太熟了,所以也就不必文绉绉、有模有样地说话了,好像不这样,就显得他俩的交情不够。这种沟通法的好处是,不容易有心结,心里有什么话,就亮出来。像是撒把胡椒粉,虽然让人“哈啾”一声打个喷嚏,但是“喷”完了,也就没事了。萧伯纳和丘吉尔两人,虽然一个在文坛,一个在政界,却是相知的好朋友。两个人的关系,由他们之间信函往来的内容就看得出来。
萧伯纳有一场新剧要在伦敦首演,他特别送了两张入场券给丘吉尔,还附上一张写着寥寥数语的便信。
“附上拙作演出入场券两张,一张给你,一张给你的朋友,如果你还有朋友的话。”
在政界一向饱受竞争者攻击的丘吉尔看了哈哈大笑,随即回了一封也只写了几句话的便条。
“很抱歉,我今晚没空,但是我会和朋友明晚去观赏,如果你那场戏明晚还能继续上演的话。”
新剧上演前,萧伯纳一位要好的在银行工作的朋友也写了一封信给他:“听说你的新剧就要上演了,送给我前排的入场券10张,以便分送朋友观赏如何?”
这位朋友也收到了萧伯纳的回信。
“听说贵行的新钞票已经出笼了,送给我大额票面的钞票10张,以便分送亲朋好友花用如何?”
曾两度竞选总统均败在艾森豪威尔手下的史蒂文森,从未失去幽默。在他第一次荣获提名竞选总统时,他承认的确受宠若惊,并打趣说:“我想得意洋洋不会伤害任何人,也就是说,只要不吸入这空气的话。”在他竞选败给艾森豪威尔的那天早晨,他以充满幽默力量的口吻,在门口欢迎记者进来:“进来吧,来给烤面包验验尸。”几年后的一天,史蒂文森应邀在一次餐会上演讲,可他在路上因为阅兵行列的经过而耽搁,到达会场时已迟到了。他表示歉意,并一语双关地解释说:“军队英雄老是挡我的路。”
他用谈笑的口吻大大提高了自己的人气和威信,赢得了朋友们一致的尊重和爱戴。
有着“说笑”技巧的高手,在人群里一向是最受欢迎的人物。说笑的时候大可放心,因为伤不了人,所以一旦遇到有什么状况发生,心胸宽大地拿自己来嘲笑一番,最能虏获人心。让人哈哈一笑,不但化解了尴尬,也放松了大家的紧张情绪,可真是功德一桩哩!
有一回宰相王安石骑马游极宁寺,马儿由马夫牵着,王安石坐在马上放眼浏览四周的景致,心情十分愉快。
没想到,马夫一个疏忽,竟然让马儿受惊,马失前蹄,王安石由马背上摔了下来,这下大伙儿可紧张了,尤其是马夫紧张得手足无措。
众人赶快扶起王安石,幸好他毫发无伤。王安石看了看趴在地上吓得直打哆嗦的马夫,一言不发地跨上马背,然后用马鞭指着马夫说:“幸亏我的名字叫做王安石,要是叫王安瓦,这下可要摔得粉碎了!”
一句话说罢,他用鞭子轻打了一下马屁股,继续向前行进,一句妙语让四周的人哈哈一笑,解除了紧张的场面。马夫擦了擦额头上豆大的汗珠,松了一口气。你有没有发现,在朋友中间,懂得如何说笑的人最受人欢迎,但是一般人需要心理上的调整,才能够培养这份能力。照着以下的方法自我调适,就能让人际关系向前更迈进一步。
1.放下身份
不管是什么身份,如果想要受人欢迎,就得要放下身份想想看,谁会接近一个成天紧绷着脸,眼睛长在头顶上的人。
2.把话说得亲切点儿
话说得太高雅了,就会拉出距离。“嗨!穿得这么美干什么?要迷死人啊!”这句恭维话就比“嗨!你今天穿的衣服非常漂亮”要来得亲切。
3.偶尔装疯点疯,卖点傻
没有人喜欢成天看一本正经的苦瓜脸,偶尔装点儿疯,卖点儿傻,就算嘴里讲着歪理,也不会有人怪你,反而会跟着轻松起来插科打诨一番。
4.说话不要太教条
就算再有道理,也别把话说得硬梆梆,让人听了不舒服。在“朋友之间说理,只要点到为止,别成天婆婆妈妈的,让人见了退避三舍。
5.把热情拿出来,把诚恳写在脸上
朋友之间遇到麻烦需要有人处理时,尽管举起手来大声说:“让我来!”时常打个电话问候一下、别在有求于人时才登门拜访,结结巴巴地说:“无事不登三宝殿。
3.用商量的语气向朋友借东西
张嘴求人借东西,这嘴实在是不好张。但如果你能够从借者的角度考虑问题,并通过语言消除他的顾虑,那么难事也会迎刃而解了。
首先,说话要用商量的语气。向别人借东西时,说话语气一定不要太硬,更不能伤人,要知道你有求于人。如你的孩子患病住院了,你手头又缺钱,只能向别人借,这时你就可以说:张嘴求人借东西,这嘴实在是不好张。但……“我的孩子病了,还缺住院费800元,不知您手头宽绰不宽绰?下月发工资我就还您。”用这种商量的口气,只要人家手里有钱,是不会不帮忙的。但有些人则不注意这一点,向人借钱时说:“谁不知你存了几万元,借我点儿钱还不是九牛一毛。”诸如此类的话,要是熟人打趣说说还不要紧,但在借东西时这样说,人家是不愿听的。所以借东西时说话一定要用商量的语气,这样才使对方感到你有求于他而且尊重他,他才肯帮你。
借别人东西时,一定要说明归还时间,而且要准时归还给人家。比如你与同事一起去商店,看见一条新式裙子,你想买下来,刚巧手里钱不够,你就可以说:“小王,你先借给我200元钱吧,等回去我就让我女儿给你送去。”说明了归还时间,使人家感到借出去的钱有了保障,才会放心地借给你。其次,说话要诚实。向别人借东西要说实话,不能为借而编假话骗人。比如你借钱时明明近日还不了,为了使人家乐意借,就说“过几天就还”,或说“明天就还”。结果不能如期归还,人家就会把你看成不守信用的人,下次再借可就难了。而且借东西时不能随便改嘴,开始说借1000元,等人家答应了又说借2000元,这会使借主感到为难的。
借不到时,不要说气话。向人借东西,总有不能如愿的时候,不能因为人家不借给你,你就说出不礼貌的话。比如,你向别人借自行车,人家说:“对不起,自行车不能借你用,等会儿我要外出。”你就不要说出“怎么这么巧,我来借时你要用”之类的话,否则,就会大伤和气。你在借钱不成时,如能对人家说:“我知道你手头也不宽绰,我再到别处看看。”这让人觉得你能体谅人。
4.有效说服朋友的场面话
善于劝说,是一种极为可贵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说服朋友,若能掌握一些说服人的技巧,可能会使你的努力得到意想不到的回报。
有些人说服他人常常犯的弊病是先想好几条理由,然后去和对方辩论;还有的是站在长辈的立场上,以教训人的口吻,指点别人该怎么做。这样一来,就等于先把对方推到错误的一方,因此效果往往不好。说服别人的方法和技巧很多,在劝说朋友的时候,以下几种是比较实用和简便的。
(1)用高尚的动机来激励他
在一般情况下,每个人都崇尚高尚的道德、正派的作风,都有起码的政治觉悟和做人道德。所以,在说服他人转变看法的时候,一个有效的办法就是,用高尚的动机来激励他。比如说这样做将给国家、公司带来什么好处,或将给家庭、给子女带来什么好处,或将对自己的威信有什么影响,等等。这往往能够很好地启发他,让他做应该做的事。
(2)用热忱的感情来感化他
当说服一个人的时候,他最担心的是可能要受到的伤害,因此,在思想上先砌上了一道墙,在这种情况下,不管你怎么讲道理,他都听不进去。解决这种心态的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用诚挚的态度、满腔的热情来对待他;在说服他的时候,要用情不自禁的感情来感化他,使他从内心受到感动,从而改变自己的态度。
(3)通过交换信息促进他改变
实践证明,不同的意见往往是由于掌握了不同的信息所造成的。有些人学习不够,对一些问题不理解;也有些人习惯于老的做法,对新的做法不了解;还有些人听信误传,对某些事情有误解,等等。在这种情况下,只要能把信息传给他,他就会觉察到行为不是像原来想象的那么美好,进而采纳你的新主张。
(4)激发他主动转变的意愿
要想让别人心甘情愿地去做事,最有效的方法,不是谈你所需要的,而是谈他需要的,教他怎么去得到。所以有人说:“撩起对方的急切愿意,能做到这一点的人,世人必与他同在;不能的人,将孤独终生。”
探察别人的观点并且在他心里引起对某项事物迫切需要的愿望,并不是指要操纵他,使他做只对你有利而不利于他的某件事,而是要他做对他自己有利、同时又符合你的想法的事。这里要掌握两个环节:一是说服人要设身处地地谈问题,要把别人的事当作彼此互相有利的事来加以对待;二是在促使他行动的时候,最好让他觉得不是你的主意而是自己的主意。这样他会喜欢,会更加主动和积极。
(5)用间接的方式促使他转变
说服人时如果直接指出他的错误,他常常会采取守势,并竭力为自己辩护,因此,最好用间接的方式让他了解应改进的地方,从而让他达到转变的目的。所谓间接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把指责变为关怀;用形象的比喻来加以规劝;避开实质问题谈相关的事;谈别人的或自己的错误来启发他;用建议的方法提出问题,等等。这就要靠你根据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加以运用。
(6)提高对方“期望”的心理
被说服者是否接受意见,往往和他心目中对说服者的“期望”心理有关,说服者如果威望高,一贯言行可靠,或者平时和自己感情好,觉得可以信赖,就比较愿意接受他的意见。反之,就有一种排斥心理,所以你平时要注意多与他们交往,和他们建立深厚的感情,这样在说服的时候,就能变得主动有力。
5.安慰的话要得体
当我们的朋友遭遇不幸时,我们的反应往往不一定得体。我们偏偏说出他们不愿意听的话,令他们难过;他们需要我们时我们却不在他们身边;或者,就是和他们见了面,我们也故意回避那个敏感的话题。既然我们并非存心对他们无礼或冷漠,那么,为什么我们会在其实愿意帮忙的时候有那样的表现呢?我们大多数人都有过这样的经验,就是无意中说错了一句话,巴不得能把它收回。我们怎样才能在某个人处于困难时对他说适当的话呢?虽然没有严格的准则,但有些办法可使我们做出得体而真诚的反应。这里是一些建议:
(1)留意对方的感受,不要以自己为中心
当你去探访一个遭遇不幸的人时,你要记得你到那里去是为了支持他和帮助他。你要留意对方的感受,而不要只顾自己的感受。
不要以朋友的不幸际遇为借口,而把你自己的类似经历拉扯出来。要是你只是说:“我是过来人,我明白你的心情。”那当然没有什么关系。但是你不能说:“我母亲死后,我有一个星期吃不下东西。”每个人的悲伤方式并不相同,所以你不能硬要一个不像你那样公开表露情绪的人感到内疚。
(2)尽量精心倾听,接受他的感受
丧失了亲人的人悲痛欲绝,需要经过悲伤的各个阶段和说出他们的感受和回忆,这样的人谈得越多,越能产生疗效。要顺着你朋友的意愿行事,不要设法去逗他开心,只要静心倾听,接受他的感受,并表示了解他的心情就可以了。有些在悲痛中的人不愿意多说话,你也得尊重他的这种态度。一个正在接受化学治疗的人说,她最感激一个朋友的关怀。那个朋友每天给她打一次电话,每次谈话都不超过一分钟,只是让她知道他惦记着她,但是并不坚持要她报告病情。
(3)说话要切合实际,但是要尽可能表示乐观
泰莉·福林马奥尼是医院的护理临床医生,曾给几百个艾滋病患者提供咨询服务。据她说,许多人对得了绝症的人都不知道说什么才好。他们说些“别担心,过不了多久就会好的”之类的话,明知这些话并不真实而病人自己也知道。
“你到医院去探病时,说话要切合实际,但是要尽可能表示乐观。”福林马奥尼说,“例如‘你觉得怎样?’和‘有什么我可以帮忙的吗?’这些永远都是得体的话。要让病人知道你关心他,知道有需要时你愿意帮忙。不要害怕和他接触,拍拍他的手或是搂他一下,可能比说话更有安慰作用。”
(4)主动提供具体的援助
一个伤病的人,可能对日常生活的细节感到不胜负荷。你可以自告奋勇,向他表示愿意替他跑腿,帮他完成一项工作,或是替他接送学钢琴的孩子。“我摔断背骨时,觉得生活完全不在我掌握之中,”一位有个小女孩的离婚妇人琼恩说,“后来我的邻居们轮流替我开车接送孩子上学,使我能够放松下来。”
(5)要有足够的耐心
丧失亲人的悲痛在深度上和时间上各不相同,有的往往持续几年。“我丈夫死后,”一位老人说,“儿女们老是说:‘虽然你和爸爸的感情一直很好,可是现在爸爸已经过去了,你得继续活下去才好。’我不愿意别人那样对待我,好像把我视作摔跤后擦伤了膝盖而不愿起身似的。我知道我得继续活下去,而最后我的确活下去了。但是,我得依照我自己的方法去做,悲伤是不能够匆匆而过的。”
在另一方面,要是一个朋友的悲伤似乎异常深切或者历时长久,你要让他知道你在关心他。你可以对他说:“你的日子一定很难过,我认为你不应该独立应付这种困难,我愿意帮助你。”
6.妥善拒绝朋友的场面话
答应帮别人办事儿,首先看自己能不能办到,这是人人都明白的道理。可就有那么一些人不自量力,对别人请求帮助的事情一概承担下来,事情办好了什么事也没有,如果办不好或只说不做,那就是不守信用,朋友就会埋怨你。一个有点权力而又很有限的人更应该注意,因为你有权,别人,包括亲戚朋友托你办事儿的人肯定多。这时你应该讲点策略,不能轻易答应别人。有的朋友托你办的事儿可能不符合政策,这样的事最好不要允诺,而是当面跟朋友解释清楚,不要给朋友留下什么念头,不然,朋友会认为你不给办事儿。有的朋友找你办的事儿可能不违反政策,但确有难度,就跟朋友说明:这事难度很大,我只能试试,办成办不成很难说,你也不要抱太大希望。这样做是给自己留有余地,万一办不成,也好有个交代。当然,对于那些举手之劳的事情,还是答应朋友去办,但答应后,无论如何也要办好,不可今天答应了,明天就忘了,待朋友找你时,你会很尴尬。我们在这里强调不要轻率地对朋友做出许诺,并不是一概不许诺,而是要三思而后行。尽量不说“这事没问题”“包在我身上了”之类的话,给自己留一点余地。顺口承诺,只是一条会勒紧自己脖子的绳索。
前几年春节联欢晚会上曾演出过这样一个小品:一个人为了避免别人瞧不起自己,假装自己手眼通天,别人求他办事,不管有多大困难一概来者不拒。为了帮别人买两张卧铺票,不惜自己通宵排队,结果闹出了笑话……
对待朋友的要求,要注意分析,不能一概满足。因为不分青红皂白一概满足,有可能惹火烧身。因此,必须搞清楚朋友的要求是正当的,还是不正当的,是不是符合原则或规范,千万不能碍于情面,有求必应,有求必办。
对待朋友的要求,是否要拒绝,如何拒绝呢?下面几点可供你借鉴:
(1)问清目的
朋友要求你帮助或希望与你合作完成某事时,你必须首先问清楚是什么事、动机是什么、目的何在?如果是正当的,在你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可尽量提供帮助,以尽朋友之谊。假如朋友的要求,你认为超越了正常范围,就应毫不犹豫地拒绝他。
(2)态度坚决
无论对方的要求多么强烈,只要你认为不能接受,便要态度明确、坚决地予以拒绝,不能留有余地。“实在抱歉,我无能为力”,“对不起,我没有办法答应”,也不要给他出主意,否则,你仍难脱干系,说不定他还会来找你,让你想办法。
(3)接受指责
遭到了你的拒绝,对方的要求不能达到,他必然会对你加以指责,对此,你可以表示接受。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能中了对方的激将法。比如他说:“我就知道你可能做不到,看来果然如此。”对此,你不妨报之一笑,承认自己能力有限,“做不到”他要求的事。
(4)消除愧疚
拒绝朋友的要求,朋友可能会愁眉苦脸,唉声叹气。这时候,你没必要自责,没必要感觉愧疚。既然拒绝,你自然有拒绝的理由。最好的做法是,用你的理由来消除内心的愧疚,达到心理的平衡。
(5)不当面拒绝
有时候碍于面子,当面不好意思拒绝朋友。这种情况下,你可以让朋友先回去,告诉朋友等你考虑后再给他答复。然后,打个电话把你的意见告诉他。这样,双方不见面可以避免难以启齿或避免造成尴尬。
7.用场面话回答左右为难的问题
回答问题需要有不寻常的智慧,特别是回答左右为难的问题,就更需要有聪明的头脑加快捷的反应。
两亲家好开玩笑。一次,一家办喜事,宴请亲家,请柬上写道:“来,就是好吃;不来,就是见怪。”另一亲家看了这个请柬,也没在意,还是大大方方地去参加宴会。他带了一份礼物,礼单上写道:“收下,就是爱财;不收,就是嫌礼轻。”请客者的请柬写得真“苛刻”:或者好吃,或者见怪,两者都将使对方难堪。若认真探究,请客者设置的两难推理并不高明,因为它不是在特定的语境中自然形成的,而是挖空心思编造的。如果故事只发展到此,无疑是缺乏机智、缺乏幽默的。被请者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才显得棋高一着,因为他具备答辩的机智,他同样以请客为题,巧妙地反击,把难堪还给了东道主。至此,故事才获得了强烈的幽默效果。
另一个故事是妻子闷闷不乐,丈夫很着急,一直追问原因,妻子说:“你知道吗?昨天夜里,我做了一个噩梦!”丈夫听了,极力安慰:“不要紧,梦是反的。”妻子说:“真的吗?你可不许骗人!”
丈夫说:“不骗你。”妻子要求他发誓。
“我发誓。”丈夫说:“不过,你到底做了个什么梦呢?”
妻子说:“我梦见咱俩一起去首饰店,我想买那条24K的金项链,你偏不肯,今天咱们去好吗?”
妻子是个机智聪明的人,她不直说自己的要求,直说恐怕丈夫回绝。她先用一个问句诱丈夫“上钩”,然后说出自己的想法,从而使得丈夫无法拒绝。她使用的法宝就巧设两难,她的闷闷不乐,原来是装出来的,目的是诱导丈夫落进自己的圈套。她让丈夫发誓,把丈夫牢牢地拘禁在自己的语言陷阱里,当妻子亮出“谜底”,丈夫才发觉上当,已经为时太晚了。丈夫陷入两难困境:如果“梦是反的”为真,那么他就得为妻子买金项链;如果“梦是反的”为假,那么他的誓言就不真实。妻子的计谋天衣无缝,顺理成章,丈夫只好俯首听命。
因此,对于许多突如其来的问题,回答之前,要给自己一些思考的时间。在未完全了解问题之前,千万不要回答,要知道有些问题并不值得回答。有时候回答整个问题,倒不如只回答问题的某一部分。
逃避问题的方法是:顾左右而言他。以不会或不记得为借口,暂时拖延,让对方阐明他自己的问题。倘若有人打岔,就姑且让他打扰一下。针对问题的答案并不一定就是最好的回答,更可能是愚笨的回答,所以不要在这上面花费工夫。
除此之外,你不妨利用下列常见的答话词句,如:请你把这个问题再说一次;我不十分了解你的问题;那要看……而定;那已经是另外一个问题了;你必须讲一下历史的渊源,那是开始于……;在我回答这个问题以前,你必须先了解一下详细的程序……;对我来说,……;就我记忆所及……;我不记得了;对于这种事情我没有经验,但是我曾听说过……;这个变化是因为……;有时候事情就是这样演变的;那不是“是”或“否”的问题,而是程度上“多”或“少”的问题;你的问题太吹毛求疵了,就像一个玩文字游戏的教授;你必须了解症结之所在,并非只此一件而是许多其他的事情一起而导致的这个后果,比方说……;对于这个一般性的问题,让我们来个专题讨论……;对于这个专门性的问题,通常是这样处理的……;请把这个问题分成几个部分来说;可不,事情并不像你所说的那样;我不能讨论这个问题,因为……;我并不是想逃避这个问题,但是……;我不同意你这个问题里的某部分。
8.配合别人的场面话
如果你去问一个听力正常的人:“你会听吗?”一定会遭到对方的耻笑,这种问题他一定不屑于回答你。诚然,长了两只耳朵,又不聋,有谁不会听呢?可谁又会想到,坐在那儿听的人有可能只是一部录音机呢!录音机是一堆塑料和金属构成的没有生气、没有情感的物体,如果听者成了一部只知道开关运行的录音机,那么是无法激起说话者的**的。说话者的第一感觉便是:你在敷衍我!录音机式的听者又怎样达到赞美别人的目的呢?所以,听应该是倾听,是对说者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的听。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来证明听者的态度对说者有着极大的影响。
让学生表现出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结果上课的教授照本宣科,不看学生,无强调,无手势;让学生积极投入倾听,并且开始使用一些身体语言,比如适当的身体动作和眼睛的接触,结果教授的声调开始出现变化,并加入了必要的手势,课堂气氛生动起来。
由此看出,当学生表现出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时,教授因得不到必要的反应而变得满不在乎起来;而当学生改变态度,用心地去倾听时,其实是用一种无声的语言告诉教授:你的课讲得好,我们愿意听。这,就是无声的赞美且起到积极效果。可见,倾听时加入必要的身体语言,是非常重要的。行动胜于语言。身体的每一部分都可以传递出**、赞美的信息。精于倾听的人,是不会做一部没有生气的录音机的,他会以一种积极投入的状态,向说话者传递“你的话我很喜欢听”的信息。俗语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适当的眼神交流可以增强交流的效果。这种眼神是专注的,而不是游移不定的;是真诚的,而不是虚伪的。发自灵魂深处的眼神是最动人心魄的。
录音机做不了“小动作”,而倾听者则必须做一些“小动作”。身体向对方稍微前倾,表示你对说话者的尊敬;正向对方而坐,表明“我们是平等”,这可使职位低者感到亲切,使职位高者感到轻松。自然坐立,手脚不要交叉,否则让对方认为你傲慢无礼。倾听者和说话人保持一定的距离,恰当的距离给人以安全感,使说话者觉得自然。动作跟进要合适,太多或太少的动作都会让说话者分心,让他认为你厌烦了。正确的动作应该跟说话者保持同步,这样说话者一定会把你当作“知心爱人”。
9.朋友之间拒绝虚假的场面话
谈话的目的在于沟通双方的情感,增进双方的交流。而客气话则恰恰是横阻在双方中间的墙,如果不把这堵墙拆掉,人们只能隔着墙,做极简单的敷衍酬答而已。
假若你到一个朋友家里,你的朋友对你异常客气,和你说话时,总是满口客套,唯恐你不高兴,唯恐开罪于你。这样的话,你一定觉得如针芒刺背,坐立不安。这客气显然是给人痛苦的。
可话又说回来,过分的客气话,又是最好的最高明的逐客方法。这种方法更胜于把他大骂一顿。如果你怕朋友们到家里打扰你,拼命跟他说客气话好了,临走勿忘请他有空再来,你知道他决不会再来的。
因此,朋友之间初次会面,略谈客套后,第二次、第三次的见面就应尽量少用,否则就无法建立真挚的友谊。
客气话是表示你的恭敬或感激,不是用来敷衍朋友的,所以要适可而止,多用就流于迂腐,流于浮滑,流于虚伪。有人替你做一点小事,譬如倒一杯水,你说“谢谢”也就够了。要是在特殊的情形下,那么最多说“对不起,这事情要麻烦你”也就可以了。但是有些人却要说:“呵,谢谢你,真对不起,我不该拿这些小事情麻烦你,真使我觉得难过,实在太感激了……”面对这一大串“外交辞令”,假如是你会有什么感觉呢?
把平时对朋友太客气的话说得坦率一点,你一定可以享受到友谊之乐。对平时你从来不会表示客气的人们稍为说话客气一点,你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好处。
10.朋友之间拒绝夸大的场面话
场面话是帮助你待人处世的一种方法,说话的本身并不是我们的目的,没有人愿意做一个口才很好而到处不受人欢迎的人。因此不要为了要表现你的口才而到处逞能,惹人憎恨,口才一定要正确而适当地表现,而不是为了自吹自擂,借以宣扬自己。
爱自我夸大的人是找不到好朋友的,因为他自视甚高,睥睨一切,不理会别人的意见,只会自己吹牛。他一心只想找那些奉承和听从他的朋友。人们对这种人是敬而远之、唯恐避之不及的。因此,请你不要自吹自擂,与其自我夸张,不如表示谦逊,也许你以为自己伟大,但别人不一定会同意你的看法,自己捧自己,间接为自己吹嘘,纵使你平日备受崇敬,听了这话别人也觉得你没品味。
另外,千万不要故意与人唱反调,有的人专门喜欢表示自己与众不同。比如你说这是黑的,他偏说这是白的。如果下一次你说这是白的,他就反过来说是黑的,这种处处故意表示自己与别人看法不同的人,和处处随声附和的人一样,都是不老实,被人看不起,甚至为人所憎恶,是不忠实的朋友。
不要抹杀朋友的一切意见,在做法上也要这样做,如果抹杀朋友的一切,别人的好处一点也不承认,这样,谈话就可能不融洽,要再继续谈下去也会出现困难。无论你的意见和对方的意见距离有多远,冲突有多大,我们也要表现出一切可以商量的胸怀,并且相信无论怎样艰难,大家都可以得到比较接近的看法,使双方不致造成僵局。
你知道多少,就说多少,即使你是一个特别有学问的人,也不可能无所不知。所以,坦白承认你对于某些事情的无知,这绝不是一种耻辱。相反的,这可以使别人认为与你的谈话有值得参考的价值,没有吹牛,没有浮夸,没有虚伪。
11.场面话助你弥补语言上的失误
人有失足,马有失蹄。失足了可以再站起来,失蹄了可以重新振作,而人失言了可以用妙语去弥补。
作为空姐,朱莉叶小姐常常接受严格的语言训练。尽管这样,她有时还是难免失言。那次在的航线上,她和往常一样本着顾客至上的服务精神,热情地询问一对年轻的外籍夫妇,是否需要为他们的幼儿预备早餐。那位男顾客出人意料地用中国话答道:“不用了,孩子吃的是人奶。”
没有仔细听这位先生的后半句话,为进一步表示诚意,朱莉叶小姐毫不犹豫地说:“那么,如果您孩子需要用餐,请随时通知我好了。”
他先是一愣,随即大笑起来。朱莉叶小姐这才如梦初醒,羞红了脸,为自己的失言窘得不知如何是好。
在人们的交际过程中,无论凡人名人都免不了发生言语失误。虽然其中原因有别,但它造成的后果却是相似的,或贻笑大方,或纠纷四起,有时甚至不堪收拾。
那么,能不能采取一定的补救措施,去避免言语失误带来的难堪局面呢?回答是肯定的。具体有以下几种技巧:
(1)及时改口
许多能说会道的名人在失言时仍死守自己的城堡,因而惨败的情形不乏其例。比如1976年10月6日,在福特总统和卡特共同参加的,为总统选举而举办的第二次辩论会上,福特对《纽约日报》记者马克斯·佛朗肯关于波兰问题的质问,作了《波兰并未受苏联控制》的回答,并说“苏联强权控制东欧的事实并不存在”。这一发言在辩论会上属明显的失误,当时遭到记者立即反驳。但反驳之初佛朗肯的语气还比较委婉,意图给福特以改正的机会。他说:“问这一件事我觉得不好意思,但是您的意思难道在肯定苏联没有把东欧化为其附庸国?也就是说,苏联没有凭军事力量压制东欧各国?”
福特如果当时明智,就应该承认自己失言并偃旗息鼓,然而他觉得身为一国总统,面对全国的电视观众认输绝非善策,于是继续坚持,一错再错,结果为那次即将到手的选举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刊登这次电视辩论会的所有专栏、社论都纷纷对福特的失策作了报道,他们惊问:
“他是真正的傻瓜呢?还是像只驴子一样的顽固不化?”
卡特也乘机把这个问题再三提出,闹得天翻地覆。
高明的论辩家在被对方击中要害时决不强词夺理,他们或点头微笑,或轻轻鼓掌。如此一来,观众或听众弄不清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有的从某方面理解,认为这是他们服从真理的良好风范;有的从另一方面理解,又以为这是他们不谓辩解的豁达胸怀。而究竟他们认输与否尚是个未知的谜。这样的辩论家即使要说也能说得很巧,他们会向对方笑道:“你讲得好极了!”
相比之下,里根就表现得高明许多。
一次,美国总统里根访问巴西,由于旅途疲乏年事又高,在欢迎宴会上,他脱口说道:“女士们,先生们!今天,我为能访问玻利维亚而感到非常高兴。”有人低声提醒他说溜了嘴,里根忙改口道:“很抱歉,我们不久前访问过玻利维亚。”
尽管他并未去玻利维亚,当那些不明就里的人还来不及反应时,他的口误已经淹没在后来滔滔的大论之中了。这种将说错的地点时间加以掩饰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当面丢丑,不失为补救的有效手段。只是,这里需要的是发现及时、改口巧妙的语言技巧,否则要想化解难堪也是困难的。
在实践中,遇到这种情况,有三个补救办法可供参考:
①移植法,就是把错话移植到他人头上。如说:“这是某些人的观点,我认为正确的说法应该是……”这就把自己已出口的某句错误纠过来了。对方虽有某种感觉,但是无法认定是你说错了。
②引申法,迅速将错误言词引开,避免在错中纠缠。就是接着那句话之后说:“然而正确说法应是……”或者说:“我刚才那句话还应作如下补充……”这样就可将错话抹掉。
③改义法,巧改错误的意义。当意识到自己讲了错话时,干脆重复肯定,将错就错,然后巧妙地改变错话的含义,将明显的错误变成正确的说法。
(2)巧用场面话化敌为友
不要向你的仇敌找麻烦,只要你心中有好的语言,谁还能成为你的仇敌?有人曾经说过:“假如你做自己的工作,不去理你的仇敌,有一天会有别人来替你对付他的。”
要知道,你向仇敌找麻烦,可以浪费你许多时间和精力。
不过,你不理会他,不等于他也不理会你。如果你的仇敌偏偏要来惹你,那该怎么办呢?
有这样一位农人,新买了一处农庄。这一天,他正沿着农庄的边界走着,遇到邻居。
“慢着,你且别看,”邻居说道,“在你买进这块地时,你同时买进了我对你的起诉。你的篱笆越了我的界限10英尺。”
可是,新主人微笑着说:“我本以为可以在这里找到些和气的邻居,我也希望自己是个和气的邻居,你可要帮我的忙,将篱笆移到你指定的地点,费用由我来付。你会满意,我也快乐。”邻居看看界线,走来走去并自言自语。
那道篱笆始终不曾移动过,很可能成为仇敌的人也改变了。以后这位挑衅者成了一位友善的好邻居。
看来,好的界限比好的篱笆更有力量。
仇敌也许看似渺小而又无足轻重,但又不得不小心。不要给出理由让别人把向你报复作为事业。路口上那个卖报童是讨厌些,但对他态度要好,不然,他会横下心来苦干,要发财,为着买下你正住着的大楼,将你轰出去。
别大骂那个势利眼的金发接待员,虽然她毫不客气地挡了你的驾,不让你进去见老板。说不准,到哪一天丝毫不需怀疑地,她和老板结婚了,也许,这样做仅仅是为了对你报仇。
仇敌各式各样。如何分辨,从而躲开他们,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生活艺术。学学农人,绕着树根来耕地;或者消除那些恶劣的因素,你会多几个朋友。
有位园丁曾在给华盛顿的农业部的信中写道:“以我所懂得的一切,加上从书本上看到的,连同你们那些小册子在内,所有关于如何除去蒲公英的方法我都试过了,可是我在我的园子里总是没有办法消除它们。”
他得到了这样的答复:“亲爱的先生,假如你试了一切的方法而园里仍然有蒲公英,你只有一个办法:学习去爱他们。”
这答复中,正包含着人生的道理。
12.尽量不在言谈上表否定
如果常在言谈中否定对方,则会令对方难堪、生气,甚至产生言语和肢体上的冲突。
莹莹是一个漂亮大方又有人缘的女孩,结婚当天贺客满堂,众人认为新郎新娘“郎才女貌”,一定可以永浴爱河,白头偕老,而莹莹也非常高兴,找到了如意郎君。在婚礼进行时,莹莹透过头纱,偷偷地斜瞄了一下英俊体贴的老公,欣喜与满足之情油然而生,心想不久将展开人生的新旅程。不料,婚后一个月,莹莹开始觉得生活上不尽如人意,也不若婚前想象的那么美好。她过去习惯上厕后,将卫生纸丢入马桶旁的小垃圾桶,可是老公却坚持可以丢进马桶内冲掉。两人竟会为了这个小问题争得面红耳赤,吵闹一个半小时。最让莹莹生气的是,每当两人各持己见、互不相让时,老公总是大男子主义地说:“说你错了,你还不承认!”莹莹一肚子气,委屈地跑回娘家住了两天。虽然莹莹觉得老公很健谈,有时说话也带幽默,但是有时却也令她感到很不是滋味。譬如,有一次,老公竟在朋友面前说:“别的情侣、夫妻是彼此看对眼,我呀,是看走眼了!”莹莹听了,气得白他一眼,一个人走进厨房生闷气。
尽管事后老公解释说,那些话只是在朋友面前“开开玩笑”而已,但莹莹总是觉得很不舒服,为什么每次都是以“否定别人”来开玩笑?而在家里老是一副“只有他是对的”的样子,动不动就说:“你看你,这么笨,连这么简单的事都不会。”“哎呀,你们女人不会懂的啦!”
人最怕莫名其妙地被人家“否定”。“说你错了,你还不承认”,这不仅是“否定”,还是“双重否定”呢!难怪听者会怒气冲天、恨意满腹。不过这还算好,另外还有更令人无法忍受的“三重否定”——“说你错了,你还不承认,你给我闭嘴!”如果再加上一句“你去死吧!”那就变成“四重否定”了;还有人再上一句:“你去死吧,死了也没有人哭你!”您看,这不是又变成“五重否定”了吗?有些玩笑的确是脱口而出,但是“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玩笑式的“否定”说多了,也会叫人听了很不是滋味。尤其是“双重否定”“三重否定”,更能抹杀对方的基本自尊,引起他人不悦。
美国心理励志大师卡耐基先生多次讲到这样一个故事:
“在很多年以前,我所办的成人教育班和示范教学会中,多了一个从纽约《太阳报》来的记者。他毫不给我留情面,不断攻击我和我的工作。我当时真是气坏了,认为这是对我极大的侮辱,不能容忍。我马上打电话给《太阳报》执行委员会主席古斯·季塔雅,特别要求他刊登一篇文章,以说明事实真相,而不能这样嘲弄我。我当时下决心要让犯错的人受到应得的惩罚。”
“现在我时常为我当时的举动感到惭愧。我现在才了解,买那份报的人大概会有一半人不会看到那篇文章,看到的人里面又有一半会把它只当做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来看;而真正注意到这篇文章的人里面,又有一半在几个礼拜后就把这件事情忘得一干二净。”
卡耐基由此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虽然你不能阻止别人对你做任何不公正的拒绝,但你可以做一件重要的事,你可以决定是否要让自己受到那些不公正拒绝的干扰。
尽可能做你应该做的事,然后把你的破伞收起来,免得让拒绝你的雨水顺脖子后边流下去。
美国前总统罗斯福的夫人也曾告诉过卡耐基,她在白宫的行事原则:避免所有拒绝的唯一方法,就是“只要做你心里认为是对的事,因为你反正是要受到拒绝的。做也该死,不做也该死”。
任何人都有拒绝你的权力,无论你做任何一件事,你要把握好以下原则:哪些是听都不要听的,哪些是礼节性地应付,哪些是真正有益于你的工作的。“受人尊重”与“生理”“安全感”“爱与被爱”“自我实现”等,是人的五种“基本需求;每个人都需要从他人语言认同、肯定、赞美中,来增加“自我价值”与“自我尊严”。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