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三斤

小杜祖籍杜康村,拿他们当地音读做:“duangtuang”,普通话里没这个音,村人外出,常拿这个音难为不顺眼的城市人。小杜在市里读大学时,也常拿方言搞笑外地同学。

这小杜外形标致,不高不低,不胖不瘦,两只大眼滴溜溜机灵。小伙子读书不算少,是个中文专业。可做起事来,总有一些不靠谱。第一不靠谱就是爱吹。在宿舍里吹自己三斤的酒量,于是众人叫他杜三斤。第二不靠谱就是做事没原则。结果,周末一帮大学男生到校外聚餐,坐在谷水夜市里,点两个凉菜,外加每人一份凉皮下酒,半斤酒下肚,杜三斤就话多了,吹嘘在老家十里八村的女孩子都把他当偶像。现在有三个女孩子追着要嫁他。众人起哄:“你能把这三个女孩叫来看看不?”杜三斤一拍胸脯。果然前脚送一个走,后脚接一个来地让三个女孩都来学院转了一圈儿。

但不久,杜睿璞又和谷水西铜加工厂一个小女工好上了。女孩有工资,常常请小杜出来看电影、品小吃,还多多少少资助他零花钱。结果,小杜就不想回家了,假期跟着女孩住在洛阳。家乡的三个女友等不回小杜,碰到一起把话说透了,建立统一阵线,到学校把小杜给告了。新学期一开学,全学院开学典礼前的系预备会上,宣布了对小杜的警告处分。

这是小杜人生第一个拐点。小杜便背着这十字架熬到毕业,返回家乡进了酒业公司。

两伊杜康商标争夺战时,杜三斤立了一功。他的大学男同学父亲在国家工商总局,岳母在省工商局。他便坐着公司小车天天入省进京。

商战获胜,杜三斤自请进洛阳做杜康经理部经理,天天兜儿里揣着厚厚的公款,陪着客户出入酒店歌厅。醉意朦胧中被小姐摸去了几万元公款,他一怒之下咬得小姐鲜血淋漓……这件事是杜三斤人生第二个拐点。

从拘留所出来,离了公职,在家乡也难呆下去了。杜三斤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

发现自己一次次的失败都源于自己遇事没有原则。那些天,他呆在屋里,一支接一支抽着烟。妻顿顿把饭端到手上,劝他吃下。第五天上,他叫住收拾完屋子的妻说:“搬家吧。进洛阳,不回来了。”

他们租了门面,开起第一家私人酒业经理部。代售国营公司正牌酒利薄,勉强够花销。杜三斤的胆儿又上来了,他返回村中,联系小酒厂和家庭作坊,为他们销酒,获取更大的利润。杜三斤有一个自己的原则。商标可以假冒,但是酒的质量一定要过关。一定要保证纯粮酿制。

杜三斤在市里买了套房,成了洛阳人。开着皮卡经过新区回“duangtuang”时,一幢幢高楼闪向后面,一辆辆私家小车超到前面。他不由感叹:“洛阳发展太快了。得自己搞一个品牌,注册一个商标,获取百倍的利润。”

这个感悟是他人生又一个拐点。他发现自己从学校出来这些年,日子都跟文化脱离了,这一次,他又拾起来了。他为自己的酒作坊取名“瑞福坊”,设计一系列文化酒,投重资搞文化活动做宣传。

给商标注册,他跑了七七四十九回省城;向外推出品牌,他联系了九九八十一个文化活动。郑州、洛阳、新乡、安阳都成立了一家家“瑞福坊”经理部。

杜三斤成功了,也有了许多时间品味文化。他在QQ空间写心情日记:“人永远不能甘于平庸、满足现状。如果自己当初安心于代售一件酒,赚十块钱,现在还开着面包车奔波在洛界高速运酒。人做事也一定要有一个原则,如果我没有创自己品牌,投资注册商标,而是假冒品牌赢利,现在可能被罚得翻不了身。”

他的中文底子不薄,偶然兴至,也敲两句诗,常招一帮文朋诗友喝酒唱歌,然后去喝茶。

杜三斤依然爱吹, 吹跟省长碰过杯,吹跟中央委员的亲戚是同学……吹自己三斤的量。吹自己当初太傻太天真,要不,早做到哪一级高官了。一吹半天,开心,果真喝下去三斤茶水。

那天,他花巨资从一位“国务院研究员”手中买到一幅伟人的真手迹。专门设宴请一帮专家来鉴赏。酒足饭饱的专家,一致认为书法是假造的,因为傻瓜都知道,这幅伟人“真迹”落款的日期,在伟人去世半年后。

杜三斤,终于让比他更能吹的治住了。

展开全部内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