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七章 贪腐问题
一代枭雄,烟消云散。
冒顿的时代终于过去,匈奴人短暂的统一了草原,而今,在秦国的强力打击下,草原各部落又将开始新一轮的残酷竞争。
在韩信扫**翰难河之时,冒顿的儿子,左屠耆王稽粥正带着残部向北海溃退,等待这支冒顿嫡系势力的,将是蠢蠢欲动的匈奴各别部的清剿和打压,对于象呼衍邪、赫连壁、丘力金,还有其他如丁零、楼烦、东胡等部落的英豪们来说,翻身的时候到了。
有时,赫连壁等人也会不禁在心底暗暗的庆幸,要不是有秦国这个强敌,他们这辈子恐怕都只能仰冒顿之鼻息了。
河西走廊。
呼衍部落正在快速的从祁连山下撤退,十一月下旬,抱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态度的呼衍邪在须弥布通的催促下,无奈的发动了敦煌战役。结果很悲催,呼衍部落的将近七万勇士面对严阵以待的秦军,碰了一个头破血流。
秦军以甘勇部二万辎重兵守卫城池,季布、李仲翔从罗布泊大泽深处遁出,包抄匈奴人的后路,等到呼衍邪见势不妙命令撤退时,于半途上又遭到从西域回归的骆甲骑军的追杀,也幸好呼衍邪行事老到,事先在科布多湖留了一万兵卒,要不然的话,他只怕也会象冒顿一样落一个尸骨无存的下场。
与呼衍邪一样,在攻打马邑时出工不出力的丘力金,如潮水来去一般向茫茫原始丛林遁逃,苏角、杨翁子合兵一处追杀,也只是截住了丘力金一部。
秦、匈大战,战幕徐徐落下。
九原、高阙、永泉等边郡城池,在经历了这一次大战之后,均被毁坏,九原郡的将近十万边民,也跟着边军一起。经历了一次生死的轮回,幸好秦军的反击势头迅猛,有相当数量的被俘军民在北上途中,又被追杀的秦军给救了回来。
十二月初。
漠南漠北的天气,寒冷到了极点,连续多场的大风雪,让秦军各部的冻伤冻死军卒人数急剧上升。
李原下令。各部回转驻地,与此同时,为了彻底消除北方草原部落对河套一带的威胁,秦军大将苏角奉命率领五千精卒驻守龙城。同时,待来年开春之际,秦国将正式修建一条连接九原、高阙、龙城的驰道。
有了这条驰道。秦军的布防就能更从容不迫,虽然龙城的兵力只有五千,但只要苏角能够坚守三天左右,从九原、高奴等地的援军就能源源不断的上去。
另外,王离战死之后,边军体系也就不复存在,虽然还有苏角、杨翁子、蒙虎这些曾经的边将活着。但他们已经融入到了新秦军体系之中,尤其是在目睹了王离因为私心而召致身死的悲剧之后,他们更加的不想游离在团体之外。
考虑再三,李原即以李左车为郡守,以扈辄为步军郡尉,驻扎在大河之畔,他们将会同回归家园的边民一起,重建九原、高阙等城池。
十二月九日。
秦军班师回长安。一路之上,沿途军民夹道相迎,对于秦国的百姓来说,这一年的冬天,惊心动魄的消息太多,而今,终于可以放平心态。安安稳稳的过一个好年了。
长安城。
新年的气氛一天比一天浓烈起来,一度因河西战事吃紧而减少的胡商们,不知从什么地方又冒了出来。
瞧他们热情邀客的样子,似乎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一样。但在不少的有识之士心里,这些见风使舵的胡商,已经是不可全部信任的小人。
灞桥上。
人来人往,来自北方的寒流丝毫不影响秦人出门的热情,与胡商受到的冷淡相比,那些来自关东的客商渐渐的被关中的老秦人所认可,而这份认可的背后,就是一支支由关东新秦人组成的军队在对匈战场上的优异表现。
炎黄子孙。
同根同种,在没有了六国后裔、士族利益牵绊之后,不管是关东人,还是关中、巴蜀或者河西人,都在为秦国的强大而自豪,这种由抵御外族入侵而升腾的自豪感正是一个民族未来发展延续的不息动力。
——。
**之后,即是平静。
随同李原一并回归的,还有当初随同出征的数万将士,这些来自关内各郡的士兵,他们在长安城短暂的休整之后,将在各自带兵将校的率领下,返回出发时的地方,与长年驻守边境的秦军边卒们不同,这些将士的隶属关系并没有发生变动,他们回去之后,会继续原先负责的守卫地方、治靖剿乱的事务。
当然,对于那些在战场上立下功劳的将士,秦国也会按照军爵制的等级,对他们加以厚赏,继续在军中服役的,会有一定程度的晋升,而那些受伤不能继续效力的,则会安置到各郡的县、乡、亭里,担当县尉、父老等职务。
秦国的根基,需要一大批忠诚的人,而这些退役的士兵,无疑是最值得信任的一群人。除了士兵之外,将领级别退役下来的,职务最高的,是边军宿将杨翁子。在马邑之战中,杨翁子率军驰援苏角,却不想在与匈奴人的交战中,失足坠马,杨翁子的胸口更被惊马重重的踩踏了一下。
马的重量,足有五、六百斤,要是这一踩实了的话,杨翁子怕是骨断筋折,立时血洒沙场,也幸好这惊马跳跃着奔走,其它三蹄依旧踩在硬地上,不过就算如此,杨翁子也是伤重不起,在被医师简单救治之后,即送回河东郡休养。
匈奴人被逐之后,秦国国力空前强大,特别是在军事声望方面,更是达到了最顶点,甚至于在北方的异族中,李原的声望比当年的始皇帝还要响亮了许多,始皇的主要功绩还在于统一六国,在与北方部落的交战中,真正的战绩还是蒙恬夺回了河套一带,而李原则是真正意义上的开疆拓土了。
公元前199年的新年来临之际。
秦国的北境国土,往西已经拓展到了天山南北,姑师城是秦国最西方的一座边城,季心和他的千余将卒成为了秦国入主西域的象征。在燕北一带,韩信借着大破匈奴的有利契机,整合了位于右襄平一带的原始部落,并在燕郡的基础下,又增设了辽东、高丽两个县城,其中的高丽城已经深入到鸭绿江的边上。
相比北方的烽火连天,秦国的南境变化不大,如果说有让人眼前一亮的事物的话,那就是巴蜀通往滇国的五尺道正式的通行了。
滇国。
其地理位置,位于云贵高原的腹地,也就是今天的抚仙湖一带,这颗高原上的明珠在秦时的方位和现在别无二致,但有一点却大不一样,那就是秦时并没有湖泊的存在,取而代之的是繁荣的滇国古城。
在河西走廊、西域北方丝绸之路被匈奴人威胁而时断时续之时,在秦国的南方,另外一条文明悠久的东西方文明交流的通道,逐渐的成为了秦国对外贸易的窗口。
滇国以南,是一望无际的大山丛林,而翻越了这一座座的深山峡谷,就是东南亚、南亚的异邦风情。
锡兰的珠宝、印度的象牙,还有采自东南亚海底的珠贝,这些东西在南方很是平常,而到了秦国,其身价就立马飚升了数倍。
不过,秦国上下对于奢侈品的消费目前还说并不强烈,这主要还在于李原个人的示范作用,一个人由俭到奢容易,从奢到俭难,随着新秦的强盛、官员地位的稳固,李原也不时听到和看到负责监察的御史丞送来的关于内腐情况的报告。
在其中的一份报告中,丞相陈平赫然在列,据朝中一个叫汲黯的谒者起奏,丞相陈平私自接受了南越国使者吕嘉送的一整块的珊瑚。
陈平为相,已有八年。
在李原率军出征的时候,秦国的内政一应事务,基本上由陈平在操持着,可以说,如果不是有陈平在,李原要想在几年之内统一关东、击败匈奴几乎没有可能,而等到李原回转长安时,汲黯弹劾陈平的这件事已经在长安城闹得沸沸扬扬。
要如何处置才好?
是不理会汲黯的弹劾,继续信任陈平?
还是对这一事件的真相进行彻查,让事实大白于天下,又或者做一个和事佬,双方各打五十大板?
李原在一边暗中命令阎乐的治靖司对真相进行调查的同时,也第一次的认真审视起如何平衡官员将领们的利益关系链来。
人活一世。
有私心杂念不可避免,十全十美的完人,在真实的生活中最找寻不到的。
军中将领,各有派系。
内政官员之中,也同样如此。
以陈平为首的相国派,以李政为首的御史派,以关跃、侯喜等人为代表的中立派,还有象娄敬、陆贾、召平这些逍遥不结盟的官员,他们之间相互利益关联,有时合作,又有时分化,汲黯的这一次弹劾,其背后有没有其他派系势力在背后支持,李原必须先调查了解清楚才能定夺。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