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树挪活变死,人挪死变活 (3)

第四章树挪活变死,人挪死变活(3)

比如在2009年连夺欧洲金球奖和世界足球先生两项荣誉,并带领球队巴萨勇得欧冠冠军的梅西,在俱乐部踢得真可谓是顺风顺水、无人可挡。但我们看看他在阿根廷国家队的表现,简直是判若两人,不是一个级别的。

为什么梅西在国家队时,永远踢不出在巴萨的水准呢?

阿根廷老帅梅诺蒂分析得很透彻:“在巴萨时,梅西是在踢球,而在阿根廷队时,他却在奔跑。”他把矛头直指掌管帅印的马拉多纳。确实,我们看看阿根廷在世预赛时的风雨飘摇,就知道最大的问题出在哪了。虽然老马在刻意克隆巴萨的风格,但阿根廷国家队没有哈维和伊涅斯塔,本来当边锋使用的梅西位置感全无,对此,老马要负主要责任。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人是环境的产物,人的生存发展也离不开一个适合自己的环境。我国有句古话: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侍。对于我们来说,只有选择好了自己的生活环境,才能为事业的成功铺就一条康庄大道。

孟母三迁的故事,我们都知道。孟子小的时候,父亲死了,母亲仉氏守节。他们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孟子没事的时候总是喜欢模仿上坟的人烧纸和痛哭。孟母想:“这个地方不适宜孩子居住。”就把家搬到了城里。

可是这个住处离杀猪宰羊的地方很近,于是孟子又总是模仿杀猪宰羊的样子。孟母又想:“这个地方也不适宜孩子居住。”于是又把家搬到了一座学宫旁边。

夏历每月初一这一天,官员们进入文庙,行礼跪拜,揖让进退,彬彬有礼,孟子见了,就开始模仿大人们的各种礼节。孟母说:“这才是孩子应该居住的地方。”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了。

古代“孟母三迁”,追求的是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环境。由于现在初高中是就近入学,因此,在许多大城市,有的父母为了给孩子寻求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上一所好的学校,不惜代价,几易住址,上演了一出出现代版的“孟母三迁”。

并且,一个小区里面如果有一所高质量的初中或高中,这个小区的房价都会跟着涨高。但既使房价再高,房子也照旧好卖,不但好卖,简直是供不应求。精明的开发商们觉察到了这个商机,纷纷在开发新楼盘时注入“教育因素”。他们或依托小区建设高质量的幼儿园、小学甚至中学;或注重开发名校周围地段,可谓费尽了心思。

这说明,环境,对一个人成才是多么重要。因此,对于每一个渴望成功的人来说,选择一个良好的生活、工作环境是非常重要的。生活工作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事业就容易成功;生活工作在一个恶劣的环境中,不要说事业,恐怕连生存都会成问题。

为什么有的人在此地就能成功,到彼地就不能成功;为什么同样的一个平台,有的人就能成功,有的人就不能成功,这都是环境在起作用。孔子也是深谙这个道理,像他老人家这么优秀的人才,怎么能不选择一个可以发挥自己才能的好单位和善用自己的好领导呢!

《左传》中有这样的记载:

卫灵公寻问孔子关于作战布阵的事情,孔子立即回答说:“祭祀礼仪之类的事,我听说过;用兵打仗的事,我没有学过。”

之后,孔子便催促学生们准备离开卫国。学生们不知其故,孔子说道:“鸟则择木,木岂能择鸟。”这句话后来就演变成“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侍”了。

对于我们这些在职场奋战的上班族来说,第一要知道到哪里去,目标明确清晰,第二要乘一艘好船,共同与大家齐心协力划桨,才有可能到达彼岸。

因此,我们除了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还要找到一条好船。记得我的一位领导说过一句一针见血的话:让一个不好的员工进了公司,等于让“贼”上了船;一名优秀的员工进入一家不好的公司,等于上了“贼船”。

一位职场人士要想实现自己的梦想,必须一步一个脚印历练、积累,借助一个平台磨练自己,发挥自己的才干,体现自己的价值。选择进入一家企业也是这样:

一是这家企业要有好的文化,积极向上,有士气,老板员工拧成一股绳;

二是寻找和抓住每个机会锻炼自己,自己和公司要能共同成长;

三是跟一个好的老板,这位老板心好,爽直,事业心强,关心员工,能带领大家一起奔小康,而非“周扒皮”式老板,要跟对人,走对路。

因此,进入一家好企业,跟对一个好老板非常重要。这样,在全力以赴之后才有可能实现自己的目标。否则,鞍前马后地立下了不少汗马功劳,最后老板来个“卸磨杀驴”,你就哭了。

在快节奏的今天,“忠臣不侍二君”已经成为历史了,“良臣择主而侍”才是再明智不过的选择。因为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大家只是合作的关系,没有必要你死我活地非要绑在一起,合则聚,不合则散。爱情,婚姻,事业,人们基本上都是这个态度。

这本无可厚非,但可能由于束缚了几千年,一下子“自由”了,人们对于任何事物的态度都变得异常轻率、飘忽、无所谓了,这也引发了不少社会问题,值得我们深思。既“严肃”又“活泼”的中庸之道,也许是比较好的选择吧。

在古代,人们基本都倾向于“忠臣不侍二君”这一边,因为那时候的“君”基本就是一个家族的代表,是一代一代传下来的。不像现在,不是民主就是共和,没有了那个让你一直“忠”下去的对象。

但人总是有一些“奴性”跟“惰性”的,没有了“君”让人寄托这颗相思之心,人难免会觉得空虚、寂寞;虽然空虚、寂寞,但人又太懒,自己懒得想这生活到底有什么意义。于是,人们开始跟“国家主义”、“民族主义”、“物质主义”、“虚无主义”等等东西“谈恋爱”。虽然自己不知道什么是“爱”,但竟也自欺欺人地“爱”得如痴如醉,彷佛这样的生活还是很美好的。

结果,德国人跟着纳粹跳了一支性感的伦巴,让全世界为之疯狂;日本人跟着他们还健在的天皇和被招安的禅师,把大半个亚洲了一把。之后,被**了的世界各国人民不干了,于是他们又在“民族主义”当中自娱自乐,各个民族之间的冲突也迅速升级、爆发。结果弄得世界的版图好像一个小孩在玩拼图,合了又分、分了又合,到现在也没拼好。

再后来,战争时期的风云人物们像唐僧一样停下他们的唠叨,去西天取经了,于是,整个世界也清静了。但经还没有取回来,信仰还没有找到,于是,心里没了主儿的人们在一个日益繁荣的世界里,在金条跟美元,酒精跟大麻,虚无跟扭曲里看到了新的希望,日复一日、乐此不疲。

有人说,阳光下有三件骗人的玩意儿:政治、诗和形而上学。政治,是热衷于权力者玩的多人游戏,比星爷的搞笑还要无厘头,当然不必认真。对于“生怕情多累美人”的有些诗人,矫情、文饰、心口不一是他们的一贯特色,他们进则儒法,退则释道,总能求得心理平衡,当然也不必过于认真。对于如同小猫捉自己尾巴玩的形而上学,就更不必太认真了,它是讲“循环逻辑”的,可以证明白的就是黑的、鹿就是马。

三者当中,诗和形而上学都是语言的外化,都属于语言的范畴。而任何语言,总是有其局限性的;真正的交流,往往是不能通过语言实现的。读书,就像听人讲故事一样。听的人一般不能判定这是有人在镜头前剖心沥血、吐露衷肠,还是有人在舞台上胡诌吹牛、调侃嬉戏。

无怪乎曹雪芹在《红楼梦》里感叹道: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当然,笔者没有自大到以曹雪芹自拟,只是为了让我们的广大读者提起精神,别错过真正有价值的东西;也提高警惕,别被人忽悠了。忽悠,也分多种:有书本式的“精神忽悠”,有政治式的“身体忽悠”,更有情话式的“情感+身体忽悠”。总之是不一而足,防不胜防。生活当中的真实情况往往是:我们被忽悠了,自己却不知道。

被“忽悠”了,就是失去了自由,或者如鲁迅所说“当上了奴隶”。歌德说:“那些错误地相信自己是‘自由的’之人,是最无可救药的被奴役者。”经历了以博爱为名义的几千年的宗教战争,经历了日本天皇领舞下的一个民族的疯狂探戈,经历了轰轰烈烈的意识形态上的荒谬革命……笔者真不希望我们再次将自己的“理性”丢失,再被人忽悠了!

有人说:人都是喜欢做奴隶的。仔细想想,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经历了数不清的奴隶制王朝、封建式政权,享受了几千年的奴化教育,我们人类——你不让他做奴隶他都会跟你急!

千年之前可不是这样。犯人最初进监狱的时候,一定非常渴望重新回到外面的世界。但当他呆了十几年、二十几年甚至更长时间之后,当所有的亲人、朋友、街道都离他远去,外面的世界还是属于他的世界吗?他还会像当初一样,期盼着看到头顶的那抹蓝天,嗅到身边的那枝迎春花吗?

在影片《肖申克的救赎》中,有这样一个让人记忆深刻的场景:在监狱里呆了50年的布鲁克斯被假释出狱了,他是如此害怕并要逃避这种自由,甚至想到用跟人打架甚至杀人的方式毁掉假释,以便能继续在监狱呆下去。但最终,他还是被释放了。

年近七旬的布鲁克斯走在完全陌生的街道上,看着川流不息的人群与车流,他感到了一种恐惧:在监狱里,他是监狱图书馆的管理员;而在这里,在这熙熙攘攘的繁华中,他是谁呢?他可以做些什么呢?突如其来的“自由”把他压倒了,最后他选择了自杀。

剧中有这样一句台词:这将你围住的高墙很有意思——刚入狱的时候,你痛恨它;慢慢地,你习惯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

时间与环境的力量是巨大的,它不仅改变了人的容貌,更改变了人的心灵,最可怕的是它让你变得麻木,甚至麻木得已经不知道自己已经麻木了。就像上面的布鲁克斯一样,最终成为一个“丢份”的人。

我们到哪里换个环境,激活自己呢?也许只有在我们冷静下来,具备了充足的理性之后,才能回答这个问题吧。

展开全部内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