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乡间和城市中人民的生活
【自然科学还未发达以前欧洲人的生活】18世纪以前,欧洲人的生活状况大体上和现代世界上其他各部分所谓退化民族的生活状况差不多,非常简陋,非常困苦。现代欧洲人的生活之所以能够这样安适,完全是自然科学发达的必然结果。西方人在自然科学还没有发达以前,原也无所谓“物质的文化”,那时的西方人和现代的退化民族一样,只有一种所谓“精神的文化”——对基督教神学上种种学说的发挥。我们要明白百余年来西方人生活上的进步,不能不略述百余年前他们那种简陋困苦的状况。
【法国田庄制度的留存】我们现在先述那时西方乡农的生活状况。18世纪初年欧洲乡农的生活状况和七八百年前的情形几乎是完全一样的,农奴制度虽然自12世纪以来已经开始废止了,但是各国进行的速度绝不相同,例如法国旧式的农奴大部分在14世纪时已经消失,而英国则迟了一百年。不过直到18世纪时,农奴制度虽然早已废止,但旧式田庄制度中种种流弊却依然存在,例如法国的农民虽然不再终身拘束于某一个田庄,可以自由买卖自己的田产,可以不必先得地主的同意而自由婚娶,可以自由往来,但是凡租种地主田产的人,仍旧必须出租金在地主所设的磨坊中去磨麦,在地主所设的烘炉中去烘面包,在地主所设的酒坊中去酿酒。此外,凡农民经过地主所造的桥梁或使用地主所备的渡船时,亦必须缴纳一种捐税,同时农民必须把一部分的收获送给地主,所以终年劳苦的农民往往得到的还不够一家人的衣食。
【欧洲大部分农奴的境况】上面所述的是18世纪时法国农民的生活状况。至于普鲁士、俄罗斯、奥地利、匈牙利、意大利和西班牙等国家农民的生活状况则完全和一千年前时一样。凡农民终生在一个田庄中工作,不得自由往来。耕种所用的器具非常粗陋,往往就是邻村小店铺或小工场中的产品,耕田的犁仍旧是罗马式的木犁,割麦和割草仍旧用镰,载货的车仍旧用罗马式的木轮。至于他们所住的房屋虽然各有不同,但是大体上来说,房屋很小,光线和空气都不充足,大部分都是茅舍,人和畜一室同居,满地污秽,臭气熏人。当时也没有自来水和排水的管道,所以饮用水只好就地汲取。此外,当时农民多目不识丁,就是英国的农民,识字的五千人中还不到一个人,他们对于村以外的事情就不很明了了,所以精神上亦非常枯燥而无味。
【城市生活的简陋】18世纪时欧洲城市生活的简陋亦完全和中古时代一样。街道狭窄而弯曲,两边的楼屋往往突出街心,弄得非常黑暗,夜间又没有路灯,盗贼成群,行路极苦,加之街上所铺的是石子,高低不平,地下又没有阴沟,积水极臭,和现代城市的宏大、美丽、舒适刚好相反。1760年,英国伦敦一城计有居民五十万,是现在(1)的十分之一。当时没有电车和公共汽车,市民远路来往只靠笨重的马车和轿子。夜间没有路灯,流氓盗贼到处暗伏,街上只有手提灯笼的更夫,没有保护居民的能力,所以上流社会中人夜间不得已必须出门时,往往身带武器以防不测。当时法国巴黎的面积比伦敦大,已经超出中古城墙的范围了;警察制度亦比伦敦好,所以盗贼不如伦敦那样猖獗。有名的大公园伊利森公园和许多林荫大道为现代巴黎的特色,在当时就已经规划起来了。不过大体上来讲,城中的街道大部分都很狭窄;地下既然没有阴沟,一遇大雨,街道上就积水很多,泥烂不好走,臭气袭人,令人难受。市民的饮用水多取自混浊的井中或河中。
【日耳曼境内的城市】至于日耳曼境内的城市,大部分还是以中古的城墙为界线。城中虽然仍旧有许多宏伟建筑,如同业公会和富商居宅的留存,但是大部分已衰落。柏林的人口只有二十万。维也纳比较大一些,因为它有三十名到一百名清道夫,而且它的街道晚上全年都有路灯,所以维也纳的名声在当时的西方世界中当推第一。
【意大利的城市】至于意大利境内各城市如米兰、热那亚、佛罗伦萨、罗马等自中古末年以来本已著名,城中往往有许多宏大美丽的宫殿,但是大部分还局限于中古的城墙内,街道亦多狭窄而弯曲,和现代西方城市的宏伟壮观大不相同。
【工商各业规模很小】以上所述都足以表明当时城市和现代城市市政设施上的不同。还有一点不同的就是当时城市中工商各业规模都非常小,当时既没有大规模的堆栈,亦没有大规模的工厂和商店。因为当时轮船、铁路和机器都还没有被发明,所以除伦敦和荷兰各商埠由于有殖民地物产的贸易堆栈比较多以外,工商各业的规模都极小。
【中古同业公会制度的留存】至于工商业的组织亦大体上沿用中古时代的同业公会制度,物品的买卖仍旧要受同业公会的限制。产品制造大部分还是在同一商铺中进行,自己制造,自己发售。凡是从事某一职业的人——如成衣、剪发、钉书、铁匠等——往往联合起来组织一种同业公会,主要目的在于限制其他职业中人侵夺同业的利益。不过这种同业公会已经只限于旧式的实业了,不久因为新式实业的兴起,情形大变,同业公会的势力就逐渐随同旧式的实业衰替下去了。
第二节 特权的阶级
【贵族的特权】18世纪时,不但中古时代的田庄制度和同业公会有许多遗迹留存下来,就是中古时代的基督教会和封建制度亦有许多遗迹留存未绝,这就是享有特权的教士和贵族。现在我们先述贵族所享有的特权。18世纪时欧洲各国的贵族大都是中古时代封建诸侯的余裔,势力仍旧很大。他们虽然已经没有从前公、伯等爵的声势,但是仍旧享有许多常人所没有的特权和荣誉。
【法国的贵族】欧洲中古时代封建诸侯衰落和各国君主得势的情形,我们在前面已经述及了。现在我们再分别把法国、英国和日耳曼各地贵族阶级盛衰的情形叙述一下。对于封建诸侯势力的削减,要以法国的历代君主最为有成绩,所以法国的贵族到18世纪时已经不像从前那样顽固不服了。他们多数已放了战马,抛了长枪,离开自己的堡垒,移住都城,改穿丝绒的衣服和高跟的缎鞋,低首下心地去侍奉君主的起居,仰君主的鼻息。他们长期离开自己的堡垒,因此乡间的佃户对他们的信仰逐渐丧失。一班经营贵族田庄的人往往狐假虎威,弄得怨声载道,为引起法国大革命的一个原因。
【英国的贵族】英国诸侯堡垒的消失比法国还要早一百年,而且英国的法律始终未曾把特权给予贵族,所以英国人对于阶级的恶感比法国人薄弱。但是英国仍旧有一个贵族阶级,国王每逢遇到重要问题时,都要把他们召集一处开会商议。英国现代国会中的贵族院就是如此发展而来的。不过英国的贵族没有免税的特权,而且他们的爵位只能由长子世袭,这和欧洲大陆上贵族的爵位遍传于诸子和享有种种特权大不相同,因此英国贵族的人数不至于像欧洲大陆上各国那样没有限制。
【日耳曼的贵族】至于日耳曼境内各国贵族的地位,则和中古时代差不多,因为日耳曼向来没有和法国一样的英明君主能够把国内的诸侯压服下去。结果日耳曼境内在18世纪时诸侯的数目竟达数百之多,各霸一方,“夜郎自大”,凡征税、铸钱、练兵等事都行动自由,俨然和小国的君主一样。
【教士的特权】以上所述的是18世纪时欧洲各国贵族阶级的情形。此外还有一个特权阶级,就是基督教会中的教士。他们的势力和组织比贵族还要强大而周密,在信奉旧教的诸国中尤其如此。基督教会中的教士在中古时代怎样辅助君主处理国事的情形,我们在前面已经述及。此外,他们还因为教徒常常捐助款项和土地,所以拥有巨大的收入和领土。同时教会方面向教徒征收什一的教税,因此币藏很富。在18世纪时,所谓大主教、主教和住持往往移居都城,安享尊荣,和世俗的贵族完全一样。至于下级的牧师往往收入菲薄,只能糊口,因此常常产生不平的感想。
【教会的权力】从中古时代到18世纪,基督教会本身虽然经过了许多变化,但仍不失为一个势力强大的机关。它有一种很复杂的仪节、很整齐的官制、很广大的领土,而且对于一般的人心仍有一种驾驭的力量。它和从前民族国家没有兴起时一样,担负许多重要的职务,例如生死的注册、教育的促进、婚姻的承认、贫病的救济、灵魂的安慰,几乎全由教会中人去主持。同时教会亦享有征税和要求信仰等的权力,它可以拘禁反对教义的人或者把他们逐出教会。
【宗教信仰的不自由】当时无论新教的教会还是旧教的教会,都不许一般国民有信仰的自由,各国的政府又往往愿做教会的后盾,对于反对国教或抨击国教的人民施以重罚。
【出版物的检查】至于书籍和其他出版物亦必须接受政府官吏的检查,免得动摇教会或君主的威信。甚至在1757年时,法国国王下令,凡著作或者出版攻击宗教文字的人就处以死刑,所以在18世纪时,法国有许多抨击政府和教会的书籍被政府和教会中人用火烧掉或禁止发行,著作人亦常常有被拘的危险。虽然当时禁纲非常严密,但是反对旧制、主张改良的文字仍旧层出不穷,流通很广。著作人往往隐去真实的姓名,把书籍送到日内瓦或者荷兰去出版。至于西班牙,因为一面有出版物的检查,一面又有宗教裁判所的压迫,所以国内改革的精神大受阻遏,为欧洲西部诸国中最退化的一个国家。
【英国人的言论自由】英国虽然有国立的教会,但国内亦有许多不信奉国教的新教徒,其中最有名的就是17世纪时所创的贵格会(Quakers)和18世纪时所创的卫理公会(Methodists)。前一种主张世界和平,后一种主张生活俭朴,在现代世界各国都有相当的势力。当时英国政府对于旧教徒和不信奉国教的新教徒,虽然不许他们充任政府官吏和取得大学学位,但是对于一般国民的言论却非常放任,听其自由,凡国民出版书籍,并不和法国一样须先得到政府的许可。因此当时英国人对于宗教、科学和政治,都有很多讨论的机会。英国能够成为一个现代强国,这亦是最大的原因之一。
第三节 现代的科学和进步的观念
【复古的思想】18世纪以前欧洲人对于过去的态度亦和从前的中国人一样非常尊重。他们一面看到了当代的种种坏处,一面又不知道以前的确实情形,因此他们就以为过去总比现在好,他们的希望就是做一个能够和古人相媲美的圣人、学者或美术家。他们永远想不到他们是可以超过古人的。他们的理想始终以过去为中心,以为所谓的改良就是复古。
【进步的新观念】但是当时有一部分有思想的人开始感觉到过去的缺点和错误,梦想进步到比过去最快乐的时代还要快乐的境地。他们觉得要进步必须先改革。他们以为当时改革事业的最主要障碍有:(一)一般人的愚昧和成见;(二)法律和制度的不完备。他们若能够排除这种种障碍,或许可以创造一种新的环境来满足他们的需要。
【科学上种种发现的影响】西方人对于未来的希望之所以能够实现,大部分是一班科学家的功劳。这班科学家因为有种种发现,一面指出了一条无限进步的大道,一面无意中动摇了过去的权威。这种态度的变换为现代世界文化史上一件极重要的事迹。
【现代的实验科学】西方中古时代的学者对于现实世界不很注意,一生的精力多用于哲学和神学的研究上。他们对于自然的知识都是从古书中得来的,大部分靠亚里士多德。至于新时代的科学家,则以为单单观察现象或者死读古书是绝对不够的,于是他们开始应用实验的功夫,建设了许多实验室,设计了许多新仪器。他们用显微镜、望远镜、温度表、寒暑表、自鸣钟和天平等来帮助他们做正确的实验。这种新的研究法引出了许多惊人的发现,使现代的世界发生了惊人的革命。我们现代所有的机车、汽船、电话、飞机、摄影机、留声机等都是18世纪以来科学实验结果的一部分。
【科学发现的反对党】当时西方一班旧式的学者,以为各种科学上的新发现一定于己不利,所以竭力反对。因为科学研究的结果足以动摇一般人对于过去的信仰,破除他们的迷信和愚昧,而且一部分科学的原理好像和基督教的《圣经》以及当时人的宇宙观念太不相符。新科学家和旧神学家不同,以为人类并不是生性就很恶劣,非求助于上帝不可。他们竭力劝告一般人应该利用自己的理性,而且以为人类如果能够纠正多年积累的错误和成见,那么人类的状况一定可以无限地改善。这种理论在我们现代人看来本是极为合理且极其寻常的,但当时一班旧式学者却以为是离经叛道、罪不可赦的。
【伏尔泰的见解】18世纪时欧洲方面代表这种新思想的学者要以法国的伏尔泰(1694年—1788年)最为伟大。他在1726年时才三十二岁,就已经放弃了旧日的信仰,到英国去游历,以便领略当时英国人的新思想。他极佩服牛顿的主张,而且以为牛顿所发现的万有引力比古代亚历山大和恺撒两人的功业还要伟大。他说:“我们应该尊重的是了解宇宙的人,不是破坏宇宙的人。”伏尔泰在欧洲终生做一个主张依赖理性和信仰进步的领袖。因为他的著作范围很广,所以他的学说影响很大。他曾著有许多历史的专篇、戏曲、剧本、哲学论文、传奇小说和信札;他也常常攻击当时罗马旧教的教会,以为这是一个反对理性和改革的机关,我们要进步必须先把教会打倒才行。所以,可以说伏尔泰是现代西方改革运动的先锋。
【狄德罗的百科全书】当时亦有许多同伏尔泰一样的人,其中最重要的要算狄德罗(Diderot)和他的许多同事。狄德罗当时主编了一部新的《百科全书》,目的在于传播科学的知识,激起改革的热忱,因此他们在西方史上有“百科全书派”的称号。《百科全书》很温和地攻击宗教的专制、租税的苛虐、奴隶的贩卖和刑法的残酷,同时它鼓励一般人去研究自然科学。《百科全书》的内容虽然温和,主张亦公允,但是当时一班守旧的神学家依然反对它,所以1752年最初两卷出版以后,法国政府为迎合教会中人的意旨,就下令禁止发行,以为书中的学说足以动摇皇家的权威和教会的信仰。
【卢梭】当时能以文字激起一般人对于现状不满的,除伏尔泰外,要数卢梭(1712年—1778年)了。他主张人类是自然平等的,而且人人应该有参与政治的权利。他在他的著名小书《社会契约论》(The Social Contract)中宣称,唯有人民的意志才可以使得政府合法,真正的统治者就是人民。人民虽然可以公推一个人来代他们管理政务,但是所有法律应该由人民自己去规定,因为服从法律的就是人民。后来法国的第一部宪法就完全根据于卢梭的原理,以为法律是民意的表示,不是奉天承运的君主的意思。卢梭也劝人回归到自然的生活当中,简单而朴素。他以为美术和科学的发展足以使人类日趋腐化,因为美术和科学发达之后,人类的生活反而愈加奢侈、愈加诈伪。
【开明的专制君主】当时欧洲有一部分君主却能够诵读改革家的著作而且和他们通信,其中普鲁士的腓特烈大帝、俄罗斯的叶卡捷琳娜女皇、奥地利的约瑟夫二世尤为有名。这几个人在西方史上被叫作“开明的专制君主”,因为他们在政务上虽然很专制,但亦能实行种种有利于人民的改革事业。腓特烈大帝喜欢读法国人的著作,而且喜欢用法文著书,他曾经邀请伏尔泰到柏林城外居住,后来常常和他通信。叶卡捷琳娜女皇亦勤于国事,并且将改革的计划具函告诉伏尔泰,她又竭力帮助狄德罗。她常常谈及农奴制度的废止,实际上反而弄得农奴生活得更加辛苦。她没收教会和修道院的财产,把收入的一部分用来维持学校和医院。至于奥地利的约瑟夫二世则最能努力于改革的事业。他想把复杂的领土团结成一个现代的国家,解放国内的农奴,剥夺贵族的特权。他亦没收教会的财产,自己直接任命国内的主教。他的用意虽然很好,但反对的势力非常强大,因此当他于1790年去世以后,他的改革事业亦随他一起消失了。
第四节 英国的立宪君主
【英国的立宪君主】18世纪时英国的政治情形刚好和欧洲大陆上诸国的君主专制相反。我们在前面已经叙述过,英国自中古时代以来,一切政治大权已逐渐落入国会的手中;而且1688年以后,英国君主的废立完全要受国会的支配,他的一举一动完全受宪法的限制。
【英国的政党】当时英国有两个大政党:继承圆颅党的自由党和继承骑士党的保守党。前一党主张国会独尊和信仰自由,后一党主张君权神授和国教独尊。当安妮女王去世时,保守党人曾经主张召回詹姆斯二世的儿子即王位,后来由于自由党的反对而失败。于是自由党人推举汉诺威的乔治一世来做英国的君主,这就是现代英国汉诺威王朝的起源,我们在前面已经提及了。此后五十年间为自由党得势的时代。
【沃波尔】英国国王乔治一世生长于德国,既不懂英国的语言,又不懂英国的政治,所以他最关心的是汉诺威而不是英国。因此他常常不出席国务会议,把一切责任都交给自由党的首领去承担。当时自由党中出现了一个很有手腕的政治家沃波尔(Walpole),他一面避免国际的战争,一面调解国内宗教意见上的冲突,因此自由党的势力盛极一时,而他自己的地位亦维持很久(1721年—1742年)。
【内阁制和内阁总理制的发展】沃波尔可以说是英国宪政发展史上第一个政党内阁的总理。因为当时两党对峙,各有鲜明的党纲,所以英国国王不得不在某一党中去选择国务大臣。这一班国务大臣逐渐发展为一个小团体,对于政治事务大家共同负责。遇到国会反对他们的政策时,他们就连带提出集体辞职。威廉三世以来的政党内阁制度就此发展成功,到如今还不失为英国政治体制的精髓。
【改革的要求和中止】当时英国的宪政亦有它的缺点。英国的代议制度虽然已经实行多年,但是大部分国会议员是地主和富人的爪牙,不是真正的国民代表,因此18世纪时英国已经有一部分著作家表示不满,很想提倡政治的改革。他们主张凡英国的公民都应该享有选举的权利,而且不成文的宪法都应该变为成文的公牍,使得大家可以遵守。他们也组织含有政治性质的俱乐部,出版许多提倡改革政治的报纸和小册子,而国会中的下议院实为主张改革政治的大本营。当威廉·皮特(William Pitt)任内阁总理时(1783年—1801年),他曾经向下议院提出改革议案。但是当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时,猛烈而混乱,大为欧洲其他各国人所不满,加以英法两国间发生了一次长期的战争,内政上亦不得不暂时停顿。因有这种种关系,英国改革事业的进行就此中止。现在让我们继续叙述法国大革命将起时的状况。
(1) 此处的现在指著者写作该书的年代,即20世纪30年代。——编者注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