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二章 劝阻

安庆绪和严庄一听,才深深的点头。

安庆绪喜道:“那这样一来,不是正好可以解除史思明的威胁了吗?”

严庄也同样看着陈文周,他也想问陈文周同样的问题。

陈文周摆摆手,然后笑道:“史思明和主上是多年的兄弟,他们二人相互了解最深,既然主上明白史思明的想法,那么史思明也未尝不明白主上的想法!侍郎大人,刚才不是说了吗,范洋附近的卫戍部队频频调动,都向范阳城靠拢,我看这和史思明回河北范阳大有关系。”

严庄是个精明的人,一听边明白了陈文周的意思,“陈老弟的意思是说,史思明准备动用范阳附近的卫戍部队?”

“正是如此!”

陈文周看了看严庄和安庆绪接着说道,“主上既然召史思明回河北,那么肯定是让他单独回来,不会让他带军队回来,史思明如果带他的手下人回来那便是公然抗旨,而他的野心也就完全暴露了!所以他只能够单独回来,但是他也应该料到主上的心思,所以才会调动范阳附近的卫戍部队,以备急用。”

安庆绪听了陈文周的话,才明白安禄山此此举的意思,“原来如此。”

“所以说唯一能够阻止此事发生的人,便是侍郎大人了。”

“那我应该怎么做?”严庄问道。

陈文周笑道:“这事情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侍郎大人只需要把范洋附近卫戍部队的异动,禀报给主上就可以了,以主上的精明,我想他不难看出史思明的狼子野心!”

严庄略微沉吟了一下,便点头说道:“那好,既然如此,事不宜迟,我立刻进宫!”

安庆绪和陈文周赶紧拱手相送。

等严庄离去之后,安庆绪才问道:“先生,你有多大的把握?”

陈文周看了看安庆绪,“王爷是说的我们要做的大事吗?”

安庆绪没好气的看了他一眼,“要不然呢,还能指的是什么?”

陈文周点了点头,“不知道王爷进过赌场没有?”

安庆绪疑惑道:“什么意思?”

陈文周笑着说道:“王爷,这件事情对于我们而言,就好比是在下注,越有把握的事情,风险越小,胜算也越大,但咱们能够赢的东西也是越少的!而如果咱们赌注越大,并且赢了的话,获得东西自然很多,咱们现在不就是赌徒吗?”

安庆绪点了点头,苦笑了一声,说道:“咱们这可是拿身家性命在下注呀!”

陈文周心里没好气的说道:本孔明自从进入河北开始,就已经是在拿身家性命下注了!

这时安庆绪又问道:“先生,就算咱们做成之后,可我还是怕这大燕国的许多人都不服气。”

陈文周却摇了摇头,“王爷你怕什么?等咱们做成了这件事情,这大燕国,就只有你一人能够继承皇位了,别人不服又能怎样?再说了,你早年为大燕国立下了汗马功劳,其他人未必不知道,只不过他们迫于郑王的势力太大,不得不服从而已。”

安庆绪听了陈文周的话,似信非信的点了点头。

陈文周又给他打气地说道:“王爷,这世上的人多半是势利之辈,有几个忠臣义士?形势对哪边有利,这些人就会趋向于哪边!他们对郑王是这样,对您未尝就不是这样,咱们就拿唐狗来说吧,主上还没有起兵的时候,哪个大臣武将不是叫着要效忠皇帝,可自从咱们大燕国的军队横扫河北以后,许多唐狗的大臣,不照样是望风而降!所以始终是形势比人强,人们为了利益和自己的身家性命,是什么事都可能做得出来的。”

安庆绪点头说道:“先生分析的有道理。咱们接下来的事情,光靠严庄恐怕不行,这个人城府太深,不到最后关头,咱们不能把全部的赌注都托付在他身上。”

陈文周笑着拱手说道:“王爷明鉴,我刚才说了,这世上大部分人都是势利之辈,他们都会根据形势的好坏,来决定自己下一步的动向,严庄不外如此。”

安庆绪皱眉说道:“可严庄是咱们的生力军,咱们怕是寸步难行。”

“王爷放心,严庄已经被咱们逼到了绝路上,现如今主上对他已经有所芥蒂,而郑王那边也对他深恶痛绝,他如果不倾尽全力帮助咱们的话,只怕下场不会太好,”陈文周说道。

安庆绪闻言,才放心地点了点头。

范阳城皇宫。

“严爱卿,你来啦,起来说话吧!”

御书房里,神色憔悴的安禄山对跪着的严庄说道。

“谢陛下,”严庄谢恩起身。

“找朕有什么事情吗?”

严庄面色凝重的说道:“陛下,微臣听手下人的禀报,据说最近范阳附近的卫戍部队频繁调动,大有向范阳靠拢的趋势!”

安禄山闻言,眉头一抬,“有这种事?”

严庄赶紧拱手说道:“微臣不敢欺瞒陛下,微臣以为,卫戍部队应当驻守在本地的屯所才对,不应该擅自调离,此乃古之大忌,尤其是京城附近的卫戍部队,更应当如此。”

安禄山沉默片刻,“朕似乎记得京城附近的卫戍部队,是由贾循负责的,对吗?”

严庄点头说道:“陛下明察秋毫。”

“哼,”安禄山哼了一声,“这个贾循怎么如此不知轻重进退?”

严庄面色有些深沉,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

安禄山看了他一眼,问道:“有什么话直说便是,何必吞吞吐吐?哪像我千牛卫大将军的样子?”

严庄拱手说道:“微臣斗胆一问,陛下是否打算召大将军回范阳?”

安禄山点了点头:“确有此事。怎么我看你神色不对,你认为有什么不妥吗?”

严庄却没有答话。

安禄山长叹了一声,“朕近来感到身体十分不适,恐怕是早年征战的时候,留下的隐疾!”

顿了一下,安禄山的脸色似乎有些黯然,“储君是国家的希望,早日立储,也能够安定大燕国的民心,昭示我大燕国国运绵长,所以朕决定,最近将立储一事确定下来!史思明是我多年的同乡,也是好友,对于他朕是信得过的,所以我才打算找他回来,共商大事。”

--

展开全部内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