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分腊八粥

老陈头的头越来越低,他也知道这些年三房做的事多。家里的地上的活基本都是他带着陈三郎和兆勇做的,平时老二在镇上老四不着家,只有春播秋收的时候老二老四才搭把手。

家里就老三媳妇是个眼里有活的,老二家的不说了。老四家的是戳一下动一下,让她做的肯定做好,不说的不会多动一下。

玉芝也是三四岁就跟在她娘身后帮忙打下手,玉荷十一岁了也不会做什么家务,而老四家的玉茉…老四媳妇嫌弃家里吃的不好,把玉茉和兆双送回娘家养着,这孙子孙女就像她老林家的一样了,老四这些年折腾的钱也都送到老林家了吧。

这些其实他都看在眼里。但是他总觉得都是一家人,只要表面上大家和和气气的日子就过得下去,何必计较谁做多做少呢。却没想到老三夫妇没说什么,兆志却拆穿了这一切。

虽然兆志碍于长幼有序没有直言大房二房四房几家的大人,只拿了兆勇和兆毅比,但是言下之意不仅老陈头听出来了,孙氏也听出来了。

孙氏更加怒了!大声骂到:“缺了良心的小崽子!你是在埋怨我们两个老的偏心眼?怎么我使唤不得你家里这群金贵人了?以后我们两个老的不能动了是不是你家这群金贵人得把我和你爷抬地里刨个坑活埋了!”

陈三郎听了这戳心窝子的话眼泪都要出来了。兆志却淡淡的说:“奶说的哪里话,爷奶养我爹长大,出钱供我读了五年书,这些恩我们都记得。以后我们指定孝顺爷奶。至于兆毅兆双读书的钱,以后我家也每年出二两银子,一人给满五年,就当还这些年来二叔四叔供我读书的情了。”

兆志嘴上说着二房四房供他读书,但这个家里谁都知道陈二郎拿回来的钱少的可怜,按说一个木匠师傅算是赚钱行当,无奈陈二郎太憨了,手笨心实,这么多年了还不会雕花,只能做最基础的白板柜子,连卯榫都会偶尔弄错。

若不是看在老陈头这么多年结下来的好人缘的份上,东家早就把他赶回家了。其实陈三郎比陈二郎有天分多了,不过老陈头是个心中有些死规矩的人,一定要顺着排行安排好儿子们才行,

陈四郎都不用多说,这几年家里都没见过他一分钱。兆志读书的钱其实大部分还是地里产出和陈三郎农闲时候去镇上出大力挣的钱。

老陈头哪里听不出来他的意思是以后分了家了就只管自己这两个老的了不会管叔伯兄弟了!他万没想到兆志竟然是个这么强硬的人,甚至在他看来兆志有些六亲不认!

他颤抖着嘴唇:“兆志…你…你是读书人,就不怕我去告你不孝吗!”

兆志微带一些笑意的看着老陈头:“爷,虽说自古以来有以孝取士的说法,本朝也以孝为先。可我大周朝先帝隆德皇帝早已对此做了注释。

若父告子不孝,则由县令起依次下查,当地里正,户长,村长都要走访乡邻查明实情依次签字上报,甚至还有专门的郎中查验告状之人的身体有没有受到虐待。

若属实则判被告流放之刑,若不实嘛…则要责罚诬告者三十大板!若有冤案被发现,则从里正,户长到村长一剥到底。

所以父告子不孝在大周算是重案了,您说我爹平日的表现会让村里人和村长觉得他不孝吗?”

一段话说的老陈头和孙氏满头大汗,他们哪里懂得什么先帝注释!不过是听街上的人说子不孝就不能读书不能考功名,才想着拿这来拿捏三房,万没想到还有这种诬告不诬告的事情!

孙氏不过一乡间妇人,听到什么“先帝,县令,三十大板”之类的话早就吓得两股战战,差点跌下炕去。

老陈头虽然好些但那唇和手却也越抖越厉害,他在心里暗悔:“明明刚打算好和三房好好相处,怎么话赶话说到这了呢!都怪死老婆子撺掇起我的火又骂了三房!”却一点不想归根结底起因不过是他的偏心。

陈三郎看着两个老的的样子有些不忍心,开口道:“爹,娘,这泰兴楼掌柜的说今日腊八,送了我们一桶腊八粥,我特地拿来与爹娘尝尝!”边说边打开桶盖,一股子香甜气息充盈了整个屋子,也缓和了刚才剑拔弩张的气氛。

老陈头稳了稳心神,略带嘶哑的开口道:“这么多我与你娘也吃不了,老婆子去拿个盆来装一盆,就留出二房四房一人一碗的量就行了。剩下的你们带回去吧,最近你们起早贪黑也累的不行了,既然是掌柜的给你们的,你们就多吃点补补吧。”

孙氏现在倒是乖觉,闻言下地去隔壁灶房拿了一个盆进来,盛了满满一盆,端都端不动了,还是陈三郎帮她端回了灶房。

一前一后回到上房后,老陈头也稍稍缓过来了,对陈三郎说:“今日你们也累了,拿着粥早点回去歇着吧,今晚家里不做饭了,就尝尝这大酒楼的腊八粥。还是我儿有本事能让爹也吃上这粥。”他自觉这么说是努力缓和与三房的关系,却没想到陈三郎和兆志依然面色如故,只低头称是没有别的话,心底一阵失望,这三房今日怕是记了仇了,到底走到这一步。

陈三郎和兆志行了礼提着半桶腊八粥回到小东厢。家里早就做完了明日的调味料在等着他们父子回来,刚推开门李氏就围了过来:“怎么了!听着上房他奶又哭又叫的!你们是不是被骂了,为何骂你们??”

陈三郎苦笑道:“你问兆志吧,我今日太累了,先躺躺。”脱了鞋就躺在炕上。一家人面面相觑。李氏招呼几个孩子去了只有一帘之隔的儿子们的屋里,听兆志娓娓讲完了在上房经历的事情。

几个孩子气的直瞪眼,李氏也抹眼泪:“这些年,我起早贪黑抢着干活,我两个儿子六七岁就下地,就是怕他们说他们供兆志上学我们欠了天大的恩,没想到我们家做的再多,在你爷奶心中也不过是那路边的野草!”

展开全部内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