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二章 戒骄戒躁,至关重要

观众们议论纷纷。

周然对此却一概不知。

画面中。

孔子也已经在大周王都停留了好几日的时间,总算也到达了,要分开的时候。

实在是算不上太平整的道路上停着一辆马车。

老子顺了顺花白的胡子,他看了一眼,站在自己面前如同雕像一般的年轻人。

他走上前去,缓缓的开口说道,“你千里迢迢来到此处,我本应当送你一程,不过,我想这并不是你所需要的,那我便送你一句话!”

孔夫子在听到老子的这番话了之后,躬身行礼说道,“孔丘必然谨听夫子之言!”

老子深深的吸了一口气,随后转过头去看向芝麻无边际的都城。

他已经将这一片荒芜尽收眼底,这周围这天地,这所有的一切都在他的眼中。

他将这一口浊气给吐了出来,最后转过头去看一下孔夫子,“为人之臣,不得有自己的思想。”

“你离开之后,记住要戒骄戒躁。”

“人未至,而身先闻,其未至,而风已动,如此张扬,如此沉不住气,如同一只猛虎行走于大街之上,根本无人敢若根本无人敢动!”

孔夫子在听到老子的这番话了之后,陷入了一阵沉思之中。

他一直以来都为自己不得重用而惆怅不已。

孔夫子也曾思来想去的考虑这个问题,可是一直以来他都不得其解。

他自认为自己的思想对于整个国家都是有用有价值的。

可是他并没有得到任何人的赏识,也并没有得到重要。

这么长时间以来,孔夫子心中的抱负,从来都没有得到过舒展。

他居然从来都没有对任何人说起过这件事情,一直求学问道,一直坚持。

但是,这心中的情绪却从来都没有得到过疏解。

孔夫子在听到老子的这番话来的时候,似乎有所领悟。

甚至他的眼睛都闪过了一道亮光。

他再一次对孔夫子深深一拜,“夫子刚才所说之言,孔丘必然铭记于心,此话实在是因弟子受益匪浅,一辈子都难以忘怀!”

“这一次回去了之后,弟子一定会谨遵夫子教诲,多谢夫子直言!”

孔夫子在说完这番话了之后再拜。

最后,他转过身去坐上了马车。

马车离着大周王都已经越来越远。

老子看着这辆马车离开的背影,叹了口气。

他看着这辆马车一点一点的消失在自己爷的视线之中,遥望许久,终于转身。

可是,观众每次看得越来越模糊。

“刚才这是什么意思,我怎么好像有点懂,但又好像没有完全懂?”

“我可是接受了九年义务教育的人,不管怎么着也应该实的连字吧,可是这里的每一个字我都认识,怎么连在一起的时候就感觉这么生涩这么难懂,甚至有点读都读不通的感觉?”

“放心吧,兄弟,这肯定不是老子,还有孔夫子两个人说错了什么?只是咱们的文化水平实在是太有限,所以才看不懂而已!”

“哈哈哈,终于找到了一个跟我有同样感觉的人,这里的每一个字我的确都认识,但是我就是不知道这到底是什么意思。”

“哎呀,我去,人家都已经把话说的这么明白了,这人还听不懂,你们该不会是中途进来的吧!”

“开什么玩笑,侮辱我们可以,但是绝对不能够侮辱老子,这一期的节目可是老子,我就算是不吃饭不睡觉,不上班不挣钱,也不能够错过这个呀。”

“对对对,说的没错,这话总算是说出了我的心声,我啥也不干都行,但,这节目肯定是不能错过的,没有文化就是没有文化,但是不能够玷污了老子,对于我们的影响力很有吸引力啊!”

“哈哈哈,我感觉你们几个人该不会是来搞笑的吧,咱们可是在正儿八经的讨论刚才的这个问题,你们都把话题给带偏了!”

“咳咳,我们现在还是赶紧回归正题吧!”

“其实这句话的意思很简单,做人就要戒骄戒躁,太过急切焦躁的人总免不了张扬,张扬的人就如同一只猛虎走在大街之上,会引起人的注意力,但是也会引起人的害怕和拘谨,为人臣子,首要学习的东西就是学会谦虚,学会谦虚!”

“老子其实就是在告诉孔夫子,要学会谦虚,虽然老子也能够看得出来,孔子的确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但是到底还是太年轻,总是会把情绪摆在脸上,什么意气风发,什么胸有大志,这所有的一切只要是看见了他的人都能够看得出,如此明目张胆的摆在外边,你仅仅只是到哪里,人家就已经知道你这一趟来的目的,如此庄严,根本就无人敢用!”

“我操,简简单单的一句话,既然需要这么长篇大论的去翻译,看来这华夏的文化国真是博大精深,现在咱们学习的这些白话文真的实在是太白话了,人家老子儿子说了短短十几个字而已结果咱们需要用几百个字来说,太浪费篇。”

“虽然说,有点浪费,的确是事实,不过,我们得抓住这句话的重心,其实也就是一个意思,就是做人一定要谦虚要低调!”

“枪打出头鸟,做人不能太高调,太高调了,总是会惹人忌惮,说不定你一个不小心就被人给崩了!”

“嘿嘿,这可是咱们都明白的道理,不过,如果真要做着的话,这还真是有一定的难度!”

“本来就是这么个样子,孔子带来自己的这些弟子,周游列国这么多年,仅仅只是这样的举动,就已经在各个诸侯国名声大震,但是在这种情况之下,却没有一个君主要重用他,其实也有这方面的原因,孔子一心一意的只专注于自己的思想和学说研究之中,根本就没有注意到对于这人情世故的处理!”

“孔子没有注意到的问题,老子已经注意到了,而且还告知于对方,老子其实已经做得仁至义尽了,虽然他们两个人的思想有一定的不同,但是求同存异本就是一种思想进步的表现,本就是一种宽容豁达的表现!”

展开全部内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