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熹元年(189),汉灵帝去世,少帝刘辩继位,何太后临朝,外戚何进主政。那时宦官的势力已大到空前,朝中一切都掌握在他们的手中,何进当朝不过是挂个空名,朝中诸务几乎毫无可由他着手之处,何进心有未甘,也想动手除掉这些宦官,他找到手中握有相当武力的司隶校尉袁绍商谈此事,但又怕袁绍握有的武力不够充足,暗中又派人到陇中去招请当时领军屯驻在扶风的前将军董卓,要他率领所部即行进京,想让他与袁绍合力,一举灭绝宦官。何进召集兵马,干得有欠周密,董卓应召,还在路上,宦官们却已先知道了。他们大为吃惊,抢先在宫中动起手来,不但杀了何进,就连何太后也被他们杀了。在外边的袁绍,听说宫里的宦官们已经开始动手,为了自保,便也纵兵杀入宫去。混乱之中,袁绍干得倒很得势,他吩咐杀入宫中的军兵,见到宦官便杀,一个也别放过。他这一仗杀得很是彻底,宫中的宦官几乎被他完全杀尽,甚至一些没有胡须的人,也被误认为是宦官,全被杀了。宦官与外戚之争,经袁绍这样彻底地一干,宦官一时元气大伤,算是终于告一段落。但紧跟着的却是董卓率军入京,赶走了袁绍,废了少帝刘辩,另外立了汉献帝刘协。汉献帝是汉代的最后一个皇帝,他先在董卓的手中,后来又转入曹操的手中,苟延残喘地当了31年的皇帝,其时虽然不再有宦官与外戚之争,但汉之为汉,却已名存而实亡了。
唐代宦官的声势称盛,开始于唐德宗(李适)在位的兴元元年(784),那时唐代的藩镇割据之势已成,因而唐德宗对于领兵在外的将领们都不放心,要派出一些他所亲信的宦官去监视他们。他最初派出窦文场和霍仙鸣这两个宦官,让他们到左、右神策军中去做监军。等到贞元十二年(796)时,唐德宗便将左神策大将军柏良器的官职贬去,而任窦文场为左神策军中尉,霍仙鸣为右神策军中尉,并明令左、右神策军此后俱由中尉来管辖。这样一来环绕京畿一带的禁军便全落入了宦官的手中。窦、霍二人又不断加以扩充,后来所辖人数竟达十五万之多,他们的势力也随之增大了。
晚唐时期的宦官由于手中掌握了这么大的兵力,他们的声势实已远远超过了东汉末年的宦官。东汉之末的宦官不过只杀了几个外戚,对于皇帝可是一个也没敢杀过;晚唐的宦官可就不同了,那时不但很多皇帝的拥立和废黜都由他们做主,就连一些皇帝的生死,常常也是由他们来决定的。
晚唐时期,第一个由宦官所立的皇帝乃是唐宪宗李纯,他是由宦官俱文珍和当时的一些朝臣联合着拥立的。那是在唐德宗去世后,唐顺宗李诵初立,局势未定,俱文珍等趁机把他拥上帝位的。李纯因为是由宦官拥立而得帝位的,所以他就特别倚信宦官,其中最为他看重的便是宦官吐突承璀,他任命吐突承璀为内常侍,知内侍省事,统率所有的宦官。他还任命他为左神策军中尉,不但把禁军交由吐突承璀来掌管,甚至将当时中外诸将的调动指挥权也交由吐突承璀来管。唐宪宗一共做了15年的皇帝,他是由宦官所立,但到后来,也是被宦官给杀掉的。唐宪宗为了求仙和长生,很早便开始服用丹药,由于药性燥烈,他变得性情烦躁怪异,动辄便要杀人。常在唐宪宗左右的,差不多都是些大大小小的宦官,因此在他性发时被杀的,常常也就是这些宦官。唐宪宗李纯,倒是个颇能有些作为的皇帝,在平定各路藩镇上,他还做出了一些成绩。由于他的性情,那些拥立了他的大宦官们,早已兴起了废立之心,想另立一个和顺点儿的皇帝来代替他。不过唐宪宗又颇具杀伐手段,使宦官们也不敢轻动。然而唐宪宗的暴烈,终于使得他们忍无可忍,就在元和十五年(820),寻到个机会把唐宪宗杀了。
由于唐宪宗还在世时大宦官就已想着要试行废立,所以在那些大宦官的心目之中,各有各的继位人选。宦官梁守谦和王守澄等人所看中的人是皇太子李恒,他们认为,父死子继,这样最为合适,也少争端;然而,有军权在握的吐突承璀却不赞成,他想要使之继位为帝的是和他亲近的澧王李恽。他们相互争持着,一时不相上下。但得到弑杀唐宪宗机会的是梁守谦和王守澄那帮人,他们杀掉了唐宪宗后,先把唐穆宗李恒拥上了帝位,然后顺手又把吐突承璀和澧王李恽也都杀了。宦官们胆敢杀掉一个在位已有15年的还有些作为的当朝天子,跟着又杀了一个有争位身份的亲王,这实在是旷古未有的奇事,而更奇的却是,满朝的文武官员竟眼看着他们不断地杀,却都噤不敢言,连说个“不”字的都没有。由此也可看出,晚唐时宦官们的势焰之大,已经到了何等的程度。
由梁守谦和王守澄所立的唐穆宗李恒,在位为时实在很短,他和唐宪宗一样,也是个渴望长生,拼命乱服丹药的人。他在位只有4年。从元和十五年(820)初,到长庆四年(824)初,他便因所服丹药的药性发作而短命身亡了。
继唐穆宗李恒被立为帝的乃是唐敬宗李湛,他也和唐穆宗一样,是个只想着过自己的放纵生活,对于朝政绝不过问的人。这样,在他在位之时,朝政便更进一步地落入了宦官们的手中。唐敬宗比唐穆宗在位的时候更短,他从长庆四年元月登基,只坐到宝历二年(826)十二月,在位还不满3年,便被一心想要拥立唐宪宗的儿子李悟为帝的宦官刘克明所杀,结束了他的皇帝生涯。
唐敬宗突然被杀,引起了朝中极大的混乱,那时已经身为枢密使的宦官王守澄,为了争夺势望,发动了禁兵入朝平乱。他杀掉了宦官刘克明和绛王李悟,而改立唐文宗李昂为帝。这位唐文宗乃是唐穆宗李恒之子,原名李涵,受封为江王,是在即位为帝时才改名为李昂的。唐文宗最初乃是个不甘心由着宦官们来摆布的皇帝,他在位时,曾不断秘结朝臣,设法与宦官对抗。但是,那时宦官的势力已成,根基已深,他的多次挣扎都以失败告终。到太和九年(835)唐文宗又与李训、郑注等人密谋杀尽宦官,但他们为执行此事而策划的“甘露之变”(1)因出了岔子,也失败了,结果唐文宗倒成了宦官们的俘虏,被软监起来,孤零无助,每日唯以饮酒消愁。他曾赋诗自遣,自称受制于家奴,境遇比周赧王、汉献帝还要不如。唐文宗就这么一直活到开成五年(840),才因病而死。
在唐文宗之后即位为帝的是唐武宗李炎,他是由宦官仇士良和劫余后的朝臣们共立的。唐武宗由于任用了颇有才能的李德裕为相,对内对外都颇有成就,宦官们的势焰也略见减弱。但唐武宗也是个迷信服食丹药可以长生的人,他服食到会昌六年(846),又因药性发作而去世了。
继唐武宗而为帝的是唐宣宗李忱,他也是由宦官们的拥立而登上帝位的。这唐宣宗为人颇有智术,即位以来便严禁朝臣与宦官之间有所往来,这个禁令使朝臣与宦官们声气难通,彼此对立,这样便使为势已大的宦官们的势头稍见减弱,他也可以略有所为。唐宣宗和在他以前的几个皇帝一样,也酷爱服用那些据说可以长生的丹药。但他是在大中十三年(859)去世的,也是死于药性发作,只是他在位的时间略长。
紧接着唐宣宗被拥上帝位的是唐懿宗李漼,他是在大中十三年八月唐宣宗去世便登上帝位的。唐懿宗才即位便赶上了浙东农民起义。那时宁国人裘甫率众起义,首先攻下了剡县,很快就集众至三万余人,造成了很大的声势。这次的起义虽说前后只有几个月就被官军大力镇压下去了,但它却代表着农民的心声,农民的意念。这次的起义竟成了农民起义的嚆矢,此后的农民起义便此起彼伏,不断发生了。
唐懿宗是在咸通十四年(873)死去的,在他在位的这十多年里,虽说没再发生过比浙东农民起义更大的暴动,但旋起旋灭的农民起义还是不断发生。他去世以后,唐僖宗李儇登基。其在位期间,由王仙芝和黄巢所率领的彻底动摇了李唐王朝的农民大起义,便爆发了。
唐僖宗李儇是由宦官田令孜拥立为帝的。宦官们为了便于掌握由他们拥立的皇帝,在拥立之初,先杀光了唐懿宗所遗留的年长诸子,只留下了年仅12岁的李儇,让他来当皇帝。那时的朝政全由田令孜一人把持,唐僖宗不过是个傀儡,摆在那里做个样子而已。李儇成天只是玩耍,一切实际也真得全要依靠田令孜,他甚至称田令孜为“阿父”。
最初发动农民起义的王仙芝,乃是濮州人,他是于乾符元年(874)在河南长垣县带头起义的。起初,他只聚集起了数千人,直到次年,乾符二年(875)他攻下了濮州和曹州,四方的农民才纷纷起来响应,人数一下子也多了起来,黄巢便是在那时和王仙芝会合在一处的。黄巢是山东冤句县人,他在王仙芝起义后,也聚集起了数千人遥为呼应,和王仙芝会合后,他带领的起义军不断扩大,很快便增到了数万人。唐代从乾符元年到中和四年(884),是晚唐农民大起义从爆发到兴盛,又转到消亡的一段时期。到中和四年以后,实际的局势已成为以李克用和朱全忠为主要人物的藩镇相争的局面,宦官们把持着的那个朝廷竟已成为政令不行,势难自保的小朝廷,干不成什么事情来了。虽然在唐僖宗之后又由宦官杨复恭在文德元年(888)三月拥立了唐昭宗李晔,表面上还保持着宦官专权的样子,实际上却已是政令难出国门,无足为道了。
自唐而下,历经五代、宋、元,宦官在朝政中虽仍占有一些颇具影响的地位,但与汉、唐相比,却又显得望尘莫及。到了明代,宦官的活动变得触目惊心,另具特色。
明代是宦官用事历时最久的一朝。明初,在明太祖和继之而即位的建文帝时期,由于那时对宦官的管束极严,他们的活动很少,可以忽略不计。但从明成祖夺取帝位以来,直至崇祯十七年(1644)明代灭亡,二百多年来,都是宦官极为活跃的时期,历时之久,即以汉、唐而言,也难与之相比。但明代宦官用事的时间虽长,势焰却又不够,在对于皇帝可以兴废由己这一点上,却又远远不及汉、唐。即如明末天启年间,已经成为干儿义子满朝堂,生祠遍天下、被人呼为九千岁、与称万岁的天子几乎已是平起平坐了的大珰魏忠贤,原已起了篡位之心,并且很不想让人把信王召进京来嗣位,但因他所握有的朝权、军力等都还不足,不但未能阻挠崇祯嗣位,而且在崇祯即位三个月后,便完全垮了。这种情况,若和汉、唐相比,特别是和晚唐时的宦官相比,在气势上可又差得太远了。
清代入关以后,一切都因袭明制,然而对于宦官却一反明代之所为,对待他们变得很是严厉,立有不许宦官出京之戒,在宫中的限制也较明代为多。所以清代宦官的权势比着明代要差得多,为害民间的处所也少于明代。但宦官身居宫中,在帝左右,要想让他们与政治绝缘,几乎是不可能的。如在一向以英明自诩的清高宗(乾隆)的鼎盛时期,还发生了军机大臣于敏中与宦官高从云等内外勾结,窃探硃批的事情,使乾隆感到非常羞怒,大发了一阵雷霆。于敏中因有失圣意而病,乾隆派人前往探病,带去的恩赐之物,竟是他常在大臣们身后赐给他们用于在棺内覆盖尸身的陀罗经被。于敏中睹物会意,不久遂以病势不起,已经去世见闻。此事在清代流传很广,人们论及内外交接最应慎戒时,每每以此为例。清代宦官最为活跃的时期,是在清末慈禧太后垂帘听政的时候。在先慈禧所最宠爱的宦官是安德海,慈禧常叫他为小安子。这个小安子仗恃着慈禧的宠爱,平日无恶不作。为了讨好慈禧,小安子时常外出,到各省去横行勒索,其势焰之高,为害之大,比起明末那些在外横行的宦官来,几乎还有过之。那些地方官们,知道安德海是太后身边的红人,都很怕他,由着他在境内横行。但是那时却也有不怕祸事,敢于打击邪气的人,譬如山东巡抚丁宝桢就是一个这样的人。一次,小安子去到山东,在省城一带大肆横行,丁宝桢得知这个情况,便以“祖宗向有内监不许出京之戒”为由,指称小安子是个冒充太监,招摇撞骗的恶棍,吩咐人们把他拿来,问也不问,马上杀了。丁宝桢奏明慈禧也说他在济南拿到一个冒充安德海的恶棍,已经即行正法了云云。慈禧虽然知道丁宝桢是存心要杀安德海的,但因他抬出了“祖宗严禁宦官出京”之戒,也拿他没有办法,只好忍了。
在小安子之后见宠于慈禧的是宦官李莲英。李莲英原本是给慈禧梳头的太监,小安子被杀后,他就窜上来了。李莲英得宠后所干的坏事比小安子要多得多,但他吸取了小安子的教训,除非跟着太后,他自己只在京中横行,决不单身出京。
清末的宦官,其势焰远不及明末的宦官那样豪横,这虽与清朝执行禁例比明朝要严有关,但时势的变易也是原因之一。在太平天国革命以后,封建王朝的崩溃已极显见,宦官们无论自觉或是不自觉,大概都已经感到,他们的来日实在是已经无多了。
(1) 甘露之变是密谋除去宦官的李训在郑注去往凤翔后,唐文宗自己单独安排的。他先在左金吾厅近处设下数百名伏兵,然后令人谎奏在左金吾大厅后的石榴树上降有甘露。唐文宗故示不信,派左、右神策军中尉仇士良、鱼志弘领众宦官去那里察看,以便在那里把他们围杀。仇士良等抵达前发现了伏兵,率众逃回殿上,先把唐文宗劫持在手,然后派出神策军分头杀了李训、郑注等人,这次事变宦官们前后杀了李训、王涯、郑注等共达一千数百人,朝陛为之一空,而宦官们则更进一步,完全控制住了皇帝。他们的势焰更盛了。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