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花未全开月未圆:给自己留个缺(1)
“花未全开月未圆”,这是人间最好的境界。日子过于快乐,人就会迷失其中而不能自拔;事物过于美好,它必定会开始腐坏败落。而未全开、未全圆,仍使我们有所期待,有所憧憬,这不是更好吗?做人做事,稍微留一点分寸,得到的往往是海阔天空的自由。
1.虚空包万物:一只碗的处世哲学
一天,去超市买碗。长长的货架上,整齐地排列着各式各样的碗:有仿古的,像是典雅的青花瓷,古香古韵;有绣着淡淡红花绿叶的,那么小巧精致地可人怜;还有素白的,上面什么都没有——也许它知道,自己只是一只碗吧。于是把它拿了下来,磨砂的样子,很有质感,很庆幸自己的眼光还不错。
回到家,我把它放在桌子上,毫无缘故地看着它发呆,好像想起了前生往事似的,奇怪的感觉。这只碗是什么呢?看它的形状,是执意要守住什么的姿态,是要守住一双筷子,还是一腔的温暖呢?但看它里面,空空如也,什么都没有。
哪里是这只碗呢?是里面的一团空白,还是外面的一层薄壁?它稳稳地坐在桌子上,就在这里;但它,其实是空的吧。正因为空,才可以容天下美食、人间百味。它外示以有,内蕴以空,似乎正和佛家“相有性空”之理。
想到这里,我不禁莞尔,这小小一只碗,竟也暗含玄机、深不可测。“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万事万物,无不在诉说着本然之妙。
继而想到当年读到的老子那段话: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三十根辐条汇集到一根毂中的孔洞当中,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车才能发挥其作用。揉和陶土做成器皿,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才能拿来盛东西。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内的空虚部分,里面才能住人。所以,“有”虽然可以给人以便利,“无”却是在发挥着根本的作用。
平时,我们总认为所谓的碗就是那个实的碗壁,其实一个完整的碗,是由看得见的碗壁和看不到的碗中的虚空部分共同组成的。这虚无的部分,和那个可触可摸的碗壁一样必不可少;甚至这虚空,远比实的碗壁来得重要,它才是真正发挥作用的部分。
这虚空,不就是老子常说的“无为”吗?老子说:“无为而无不为。”“无为”,不是什么都不做,无所作为,只躺在那儿睡大觉。而是不妄为,不随意而为,不违背自然的规律而为。无为,就是只做那属于碗壁的部分。只要把碗壁部分做好了,不多做一点,也不少做一点,然后就能尽享其中的逍遥。
若少做一点,碗就会漏水;若多做一点,就是用东西把碗中间的虚无部分填满,此时,这碗恐怕就盛不了水了,也不再是一只“碗”了。
老子的无为思想可谓影响深远。中国几乎历朝历代都有休养生息、无为而治等政策。老子说:“治大国若烹小鲜。”治理一个大的国家就和煎一条小鱼是一样的,不能胡乱折腾,老把鱼翻来翻去,它就很容易烂掉。国家的法律“朝令夕改”,整个国家也容易“烂掉”。
这就是管理学当中的“无为”,难怪孔子在《论语·卫灵公》中也说:“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
在企业管理当中,我们也需要“无为而治”。一个事无大小全部过问,甚至大包大揽、事事躬行的管理者,一定不是一个好的管理者。因为他们这样做,把碗中的虚空部分都填满了,那让下属去做什么呢?又怎么激发下属的积极性呢?
因此,作为一个管理者,做好碗壁部分就行了,管得太多,反而没有效率。这样,才算是一个高明的管理者。自己轻松了不说,下属也舒服了,两全其美。
在文学艺术方面,老子的无为思想影响更大,促成了中国文学艺术的特有风格。与外国热情奔放、直抒胸臆的艺术特色不同,中国的诗歌、小说、绘画等文学艺术都比较委婉、含蓄,点到即止。
中国画当中的“留白”,最能体现老子的无为思想。一张白纸,可以说是个虚无,但画家在上面略点几笔,整张纸立马就有了生命,鲜活了起来。而纸上虚无的部分,更是画龙点睛地将整张画的审美意境烘托了出来。
另外,中国人含蓄、内敛性格的形成,与老子的思想也不无关系。可以说,老子的思想代表了东方哲学特有的味道:含混、朦胧,对于事理只是点到为止,似乎带有神秘主义倾向。发源于印度的佛家也是这样,因为它们都是个人深入内心世界的发现,不是通过思考、推理得出的结果。
西方的哲学则比较明确、理性,易于理解,因为它是以希腊罗马的理性思辨做根基的,其近现代哲学更是将理性思维发展到了极致。但“二元”理性思维自有其局限,它仅适用于这个现实的世界,始终无法实现人类超越自身的梦想。因此,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古老神秘的东方哲学在西方逐步复兴,成为了一门显学。相信这种融合,必将引领我们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2.得饶人处且饶人,给自己留条退路
有两个村庄位于沙漠的两端,若想到达对面的村庄,有两条路可走:一条要绕过大沙漠,经过周边的乡镇,但是得花二十天的时间才能到达;而如果直接穿过大沙漠,只要走三天时间。
但是,穿越沙漠却很危险,许多勇敢的年轻人曾经冒险一试,却都是有去无回,连尸骨都被流沙吞没了。这条看不见的“马其诺防线”,成为许多人心中的痛。
一天,一位智者来到其中的一个村庄,村里人希望他可以帮他们想个法子,让他们既安全又方便地到达另一个村庄。智者来到村口的胡杨树下,如血的残阳映红了这片不知埋葬了多少生命的辽阔沙漠。风在沙漠上留下了绚烂的花纹,此刻,一切都安息了。远方,一柱青烟直直地耸立,“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似乎美丽的风景总如美丽的女子一般,暗含杀机,不可逼视。
智者看着这棵只剩下枝干的胡杨树,嘴角突然轻轻地一弯。他让村里人找来许多胡杨树苗,每公里种一棵,直到沙漠的另一端。
树种好了,智者也要走了。临走前,他告诉村里人:“如果这些树苗能活下来,你们就可以沿着胡杨树穿过这片沙漠;但如果它们都死了,那每次过沙漠的时候,一定记得要把枯树苗插深一些,并清理四周,以免它们都被流沙淹没了。”
村里人点点头,目送智者越走越远。
结果,这些沙漠中的胡杨树苗都被烈日烤干了。不过它们却也成了路标,两地村民便沿着这些路标,平平安安地走了十多年。
一年夏天,一个外地来的商人来到村庄,他要一个人到对面的村庄做买卖。大家叮嘱他说:“经过沙漠的时候,遇到快倾倒的胡杨时一定要把它再扎深些,如果遇到将被流沙淹没的胡杨树,一定记得要将它扶起来,并整理四周。”商人点点头,便带着水和干粮上路了。
沙漠里,他遇到了第一棵即将被淹没的胡杨树,他想:“反正我只走这一趟,淹没就淹没吧!”
于是,他就这样走过一棵又一棵即将消失在风沙里的胡杨树,看着一棵棵被风吹得快倾倒的树一一倒下。
最后,商人走到了沙漠深处,静谧的沙漠中,只听见呼呼的风声;回头再看来时的路——树影都不见了。商人发现自己竟迷失了方向,他像个无头苍蝇似的在沙漠里东奔西跑,却怎么也走不出去。
商人精疲力竭地躺在沙漠里,一场刚刚过去的沙尘暴将他大半个身子埋了起来。望望头顶火辣辣的太阳,他说了这句话后便停止了最后的挣扎:如果我听了他们的话,起码还有退路可走啊……
人生无常,不会处处顺风顺水。我们应该给自己留条退路,今天的退路,正是明天前进的进路。留条退路,不是让自己有遁逃、懈怠的机会,而是让我们有机会能够重新起步,并且汲取教训,不再重蹈覆辙。
项羽破釜沉舟,其勇气固然可嘉,但置之死地而后生,从来不是兵家常用之策。孤掷一注的人,最后往往会输得一败涂地、体无完肤。事情不能做绝了,最好是给自己留条退路。
三国时的马谡奉命把守街亭。他不根据实际情况,一味信奉兵书上所说的“置之死地而后生”、“居高临下势如破竹……”王平苦谏,他没有听从,更将武侯再三叮嘱的“当道扎营”等语抛诸脑后,而扎兵山上。
结果司马仲达大兵一到,断其水道粮道,然后放火烧山……马谡并没有在热血与烈火中得到永生,反而成为千古罪人。
相反,陶朱公在助勾践一统越国之后,便携西施退隐西湖。或对奕棋盘,或泛舟湖上,或对酒当歌,或推窗邀月,或舞文弄墨,或歌楼听雨……过起神仙眷侣般的生活,传为千古美谈。曾国藩更是在权倾朝野之际,自削兵权,全身而退,最终不但免于杀身,更是彪炳千古。
我们再看创办了曾驰名中外的国药店“胡庆馀堂”,富甲天下的胡雪岩。其一生可谓恪守中庸之道,本分谨慎做人。但在功名利禄的石榴裙下,他最后也失去了自我,膨胀了起来,最后不得善终。
光绪八年(1882年),胡雪岩在上海开办蚕丝厂,耗银两千万两,高价尽收国内新丝数百万担,企图垄断丝业贸易。结果惹怒了外商,他们联合拒购华丝。后又因海关海运操于外人之手,不能直接外运。次年夏,被迫贱卖,亏耗一千万两,家资去半,周转不灵,风声四播。各地官僚竞提存款,群起敲诈勒索。十一月,各地商号倒闭,家产变卖,胡庆馀堂易主,宣告破产。接着,清廷下令革职查抄,严追治罪。胡雪岩遣散姬妾仆从,三年后郁郁而终。
生活当中,我们待人接物也是如此,凡事都要以宽容之心为自己预留一条退路。不是有那么一句话吗,得饶人处且饶人。这句话据说是出自一位棋艺高超的道士之口,据宋朝姚宽《西溪丛语》中记载:
曾经有个道士擅长下棋,凡是与别人下棋,总是让人家先走一步。这个道士后来死在褒信县,死时对一个村里的老头托付死后的事情。几年后,这个老头遵照嘱托为道士改葬,打开坟墓后,见到的只是空空的棺材和衣服罢了,原来道士已经得道升天了。
当年道士曾经有诗说:“烂柯(指中国象棋)真诀妙通神,一局曾经几度春。自出洞来无敌手,得饶人处且饶人。”
一觉得自己有理就揪住别人的缺点穷追猛打,非逼人家竖起白旗不可,这样得理不饶人之人,日久终将自食恶果。风水轮流转,谁能担保自己总会吉星高照呢?人情留一线,日后才好相见。
3.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