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孩子的自我意识喝彩

森发今年6岁,上小学一年级,他特别调皮,也特别聪明。开学后才不到两个月,森发每每提起学校的事情,都是一副兴高采烈、得意洋洋的样子,因为,他的成绩非常优秀,经常考100分,以至老师很喜欢他,同学也很羡慕他。

有一天,妈妈在辅导他做功课的时候,森发开始煞有介事地介绍起自己同桌的情况:“妈妈,我的同桌好胖呀,他学习成绩非常不好,跑步也跑不快,是我们班里的差生呢!”

“那你呢?”妈妈微笑着反问。

“我?”孩子提高了声音:“这还用问嘛,我当然是班里的优等生了!老师经常夸我学习认真呢!”

故事中,森发之所以把自己归为优等生,是因为他已经有了强烈的“自我意识”,意识到了自身的“优秀”。这时候,家长若能适当地有意加强这方面的调控引导,对孩子责任心的培养将十分有益。

自我意识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包括对自己和周围人的关系的认识。自我意识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中起着调节作用,是行为的强烈动机,它对孩子的心理发展意义重大。孩子怎样认识自己、怎样安排和处理自己同周围世界以及同别人的关系、怎样评价自己的能力、具有什么样的自我价值观、树立什么样的自我形象等等直接地影响他们能否积极地适应社会、能否保持心理健康、能否在学习和生活中顺利前进和发展。

有位心理学家在做动物实验时曾遇到这样一件有趣的事情:心理学家给小猴子一些木块,让它用木块换糖吃,换到后来,木块用完了,它就用自己的尾巴来换糖,使这位心理学家捧腹大笑。为什么看起来挺聪明的小猴子会做出如此可笑的动作,而再笨的孩子也不会用自己的手或脚去换糖吃呢?原因在于,猴子不能把自己同周围的事物区别开来。而人则不同,人能够认识自己以及自己同周围世界的关系,人有自我意识。有无自我意识是动物和人在心理上的分界线。

家长培养与利用孩子的自我意识,可以有效地促进其学习与心理健康水平。一个具有良好自我意识的孩子,会在各方面表现出优秀的才能,经常取得成功。反之,如果孩子在自我意识的发展中出现了不良倾向,又没有及时调整,会使孩子的个性和行为发生偏异,以后矫正就困难了。所以,家长应当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自我意识。

董华菲上小学一年级时,妈妈就开始让他每天走5分钟的路程到小区值班室去拿牛奶。一开始那几天,他很高兴,准时跑去拿牛奶。但有个星期天,董华菲赖在**不肯起来去拿牛奶了,说自己好困好困。妈妈说:“如果送奶工人也说困,不起来送奶了,那大家有奶喝吗?我困了,不起来做早餐,你不就要饿肚子了吗?该自己做的事,不可能因为有了困难,就可以不做的。如果你不去取牛奶,那我们全家人可就要缺少一顿美味了。”董华菲一听,马上意识到自己在家庭中的重要位置,他低着头,不好意思地说,“妈,我知道了,我以后再不会赖床了。因为我发现,你们不能缺了我!”

心理学家认为,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建立和明白自己的界线非常重要,只有明白了自己的界线,才能在自己的界线内负责,这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故事中,董华菲有了强烈的“自我意识”,开始认识到自己在家庭中所处的位置,这是很值得家长高兴的事。

那么,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自我意识呢?家长应该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培养孩子的自我认识。家长引导孩子进行正确的自我认识,主要是要引导孩子解决两个矛盾:孩子自己心目中的“我”与实际的“我”的矛盾;自己心目中的“我”与他人心目中的“我”的矛盾。在操作中,家长引导孩子认识实际的“我”,可以通过一些比较,使孩子逐渐对自己有准确的认识。比如:家长可以让孩子同过去的“我”比较,用笔记、摄影、录音记下孩子的成长过程,过一段时间拿出来让孩子看看、听听,让孩子由此知道“我”的进步、退步或停滞;让孩子与同龄的孩子比较,认识自己的发展状况和能力水平,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让孩子与成人和优秀人物比较,认识自己的差距,提高孩子努力和进取的意识;让孩子同进行活动前后的“我”比较,给孩子布置一些孩子做起来吃力,但经过努力可以完成的任务,使孩子了解自己潜在的能力。

第二,培养孩子的自我评价能力。自我评价是自我意识的核心,它对于孩子道德品质的形成、道德行为的培养是极为重要的。家长应当为孩子创设自我评价的情境,促进孩子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要知道,孩子最初的自我评价能力是根据成人对他的评价而形成的。因此,家长对孩子的评价应当比孩子的实际情况略高一点,使孩子经过努力可以达到,这样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孩子能够用积极的、向上的要求来评价自己。另外,家长要努力安排一些孩子经过努力能够取得成功的活动。成功的次数越多,孩子对自己成功方面的评价越高;成功的范围越广,孩子对自己的全面评价也就越高。这样有利于培养孩子自信、自我接受、勤奋、乐观的个性,使自我意识中积极的成分占主导地位,从而促使孩子获得更多、更大的成功。

第三,教育孩子接受与悦纳自我。悦纳自我是发展健全的自我意识的核心和关键。一个人先应该自我接纳才能被别人所接纳。只有在自我悦纳的基础上,培养孩子自信、自立、自强、自主的心理品质,才能促进其发展自我和更新自我。

第四,引导孩子有效地控制自我。自我控制是人主动定向地改变自我的心理品质、特征和行为的心理过程。有效地控制自我是健全自我意识、完善自我的根本途径。因此,应该从小就要发展孩子的自我调节与自我控制能力,使他们尽早实现自我教育的功能。

总之,当孩子有了强烈的自我意识时,其责任心就会增强,其对待任何事情就都会有“主人翁”的意识。这样的孩子,何愁将来不会取得成功呢?!

展开全部内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