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尽力提拔下属背后的奥秘

瞧瞧,张居正仕途多顺啊!不要说他同时代的人,就是今天在官场上混的人,恐怕也要羡慕地流哈喇子吧?!

顺便说一句,前面反复提到的张居正的那两位同学:杨继盛已经死了,新皇帝上任,给他平反昭雪了;王世贞还在人生谷底挣扎着,看到嘉靖皇帝他老人家终于死了,在首相徐阶主持下,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觉得是个机会,便从老家赶赴首都,急急忙忙找门路,请求给他父亲平反。其中,也给他的同学张居正写了信,祝贺他荣升,并请求在其父平反一事上予以帮助。

或许有人会问:徐阶为什么如此精心地培养、提携张居正呢?

是啊,张居正没有给徐阶送钱,也不能算给他当了马仔,徐阶如此培养、提携他,原因在哪里呢?

在人治官场中,是不是自己圈子里的人、对自己是不是忠诚可靠,应该是领导提拔干部最看重的因素。当然,也不排除例外,这些例外并不是说领导个人利益至上的原则有例外,而是说在忠诚可靠上有例外。比如花钱买官的,领导收了钱,得到了具体利益,在忠诚可靠上就不可能那么苛刻了。或者,领导出于官场争斗的需要,就像当年严嵩提拔杨继盛,并不是因为杨继盛对严嵩忠诚,而是出于撇清与被打倒的仇鸾的关系,出于和政敌徐阶暗斗的需要,在忠诚度上,就不好过于计较了。又或者,领导在某种情况下为了树立个人形象,用个别不太忠顺但是有声望的人也是常见的。

领导培养、提拔干部是很有讲究的。在他嘴上说选拔干部要德才兼备的时候,内心可能在斟酌,用张三或者用李四,哪个带来的利益更大。或者反过来,要维护个人某个方面的利益,用哪个人比较合适。

当然,这里所说的利益,不能仅仅理解为就是钞票。领导个人的形象——现实形象和历史形象啊,权威啊等都包括了,在有些情况下,还包括自己离开后家族的利益。

徐阶久历官场,深谙此道,考虑得比较周全。

其实,在严嵩被抄家、彻底失去东山再起的机会,徐阶已经坐稳了首相宝座以后,当广大干部出于各种动机向他表示祝贺的时候,徐阶却惶惶不安起来!他禁不住向心腹感叹:“我高兴不起来啊!严嵩杀了夏言,我杀了严嵩的儿子,我会是什么下场呢?不可预料啊!”

应该就是在这个时候,徐阶就着手身后布局了。也就是说,他需要培养接班人,进而言之,物色未来的保护人!这是他的最大利益所在!

张居正就是徐阶选中的接班人。

第一,张居正是徐阶的学生,自己人。

第二,张居正稳重老成、胸有城府、有才干、有抱负,素质具备。

第三,张居正在徐阶面前表现良好,没有一般读书人那副清高劲儿,而是主动接近,求得赏识,这样的人会知道感恩的。

第四,张居正经历过斗争考验。在徐阶和严嵩的暗斗中,张居正善处其间,拿捏得好,又给徐阶出了不少主意。这样的干部不仅可信,而且靠得住。

因此,徐阶开始精心培养、着力提携张居正。

张居正也很用心,很争气,利用组织上提供的平台,尽力表现自己,违心也好,说假话也罢,他都不在乎。

首相徐阶已经把张居正引为参谋和助手,视为心腹了。和高拱矛盾的公开化加快了徐阶提拔张居正的步伐,已经到了不管不顾、提拔上来再说的程度了。

明白了吧,长远上,徐阶想把班交到张居正手里,希望他下台后能够得到张居正的庇护;短期内,徐阶希望张居正能够帮助他应对高拱的挑战。

但是,官场上的事,很复杂。领导一手提拔的人,可能会感恩戴德死心塌地跟着领导干,领导下台了也会尽力照顾;也可能开始还很感激,但是慢慢攀上更大的领导,跟人家走了,甚至,背后捅提拔过他的领导一刀也是有可能的;也可能虽然心存感激,愿意给领导卖力效命,但是领导做的事太过分,超出了他的道德良知底线,那他或许未必还紧跟了,倘若逼得太甚,还有可能引起反噬……

不妨看看张居正是如何表现吧!

展开全部内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