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11月福建人民政府成立后,社会上纷纷传说语罕到福建去了。《上海周报》发表一则消息,为语罕赴闽辟谣。
“自从福建事变起后,于是一些平日与取消派AB团第三党有关系的人,都纷纷赴闽,而外间盛传,某也赴闽,某也离沪,语罕即喧传离沪赴闽之一人也。日报且详载高何日离沪,何日到厦,寓鼓浪屿某处,一若真有其事,实则老高迄今仍在上海也。但谣言之来,亦非无因,盖取消派在福建,曾大闹内讧,故群请老高赴闽调解,高最初确有赴闽意,故外间即盛传高已赴闽。其后,高探知闽伪政府已修改政纲,认为不能合作,故中止福建之行云。”【注释2】
其实,语罕一直待在上海。他同刘伯垂往来密切,也向刘伯垂打听福建人民政府的行动,并无意攀龙附凤。但是陈独秀告诉他:“伯垂说你是势利眼。”语罕听了这话,当时心内也起了无数波澜,除了谴责自己交友不慎外,对于伯垂并不曾有多少怨望。但因此一言,彼此的往来便中断了。
直到刘伯垂死后,语罕和李季去抚棺,“哭古今人交友之凶终隙末,往往如此。翼王石达开所谓‘白首相知犹按剑’,足见人生得一知己,实属不易。”【注释3】
1935年夏天,语罕开始译述黑格尔的《历史哲学概论》,经半年时间译毕,还作一篇长序叙述黑格尔之学与马克思之异同,兼答胡适对于辩证法的批评。
语罕的朋友李季其时已发表《我的生平》。语罕和李季的观点大多是相同的,他们之间所讨论的题目也有许多相同的,如达尔文主义和实验主义,等等。
语罕认为,李季读书之勤,用力之专,运思之深,均为朋辈中所仅有。《我的生平》对于语罕所讨论的问题,实有不少的帮助。
李季早年译有《社会主义史》,对毛泽东接受马克思主义有很大影响。1930年冬季开始动笔写作《我的生平》,原打算取材半生经过的事实,做成一本几万字的写实小说,用笔名发表出来,贡献给一般青年朋友,后来写成理论著作。
语罕又写了一部《中国思想界的奥伏赫变》,论述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和辩证法观点在中国思想界的兴起,对胡适派思想进行批评。其中关于实用主义的批评,有一些就取材于李季的《我的生平》。
“‘奥伏赫变’在言语上有两种意义:一方面的意思是‘保存’、‘保有’;同时又有‘使之停止’、‘使之终息’的意思。就是说,‘奥伏赫变’自身虽然就包含着否定,但并不是把旧有的思想干脆地压根儿完全抛弃,而是排斥旧的当中之不适于生存的部分,而保留其可保留的部分。”【注释4】
“这种现象在自然界如是,在人类的思想界亦复如是。现在和将来的思想斗争必定要逐渐展开,思想界的奥伏赫变也就无时或息,本书所说只是一个端倪而已。”
“五四运动浪潮中,中国新兴的急进资产阶级的思想家们,提出了拥护‘赛先生’与‘德先生’一个口号,在这个口号的进军中,否定了建筑在封建社会基础上的一切旧礼教、旧思想;就是旧思想和旧礼教的‘奥伏赫变’。”
“中国的学者人员梁启超、张君劢辈也就跟在这些玄学鬼后边摇旗呐喊,丁文江、胡适诸氏则扛起拥护科学的旗帜与之对垒:‘砚止龙蛇走,笔底战场开。’于是而有科学与人生观的论战。科学思想否定了玄学思想,即玄学思想的‘奥伏赫变’。”
“在科学与人生观的论战当中,露出了一个‘苍头异军’,即辩证法的唯物论的思想。这一思想不仅与张君劢等的玄学思想势不两立,即与胡适辈所代表的形式逻辑的科学思想也处于绝对不可调和的地位。”
李季的《我的生平》便是中国的唯心论的一个否定,即它的“奥伏赫变”。语罕的这本书也是当时两种思想斗争的产物,原名《两个思想方法的对照》,改为《中国思想界的奥伏赫变》。
语罕提出,要深切地了解马克思的唯物论的辩证法,不精研黑格尔的唯心论的辩证法,是达不到目的的。当前的责任是在一方面努力研究唯物论的辩证法的理论并且要用眼前新鲜活泼的事实做参考去研究它;一方面努力介绍这种学说给中国一般青年。
语罕比较陈独秀与胡适思想演变的不同:“因为陈独秀在民国十年以前,他自然是一个最彻底的自由主义者,即最激进的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者,但是他并不停留在自由主义,即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的阶段,他不断勇猛前进,于是就踏上另一阶段,这就是‘普罗’的民主主义的阶段。他的民国十年以前的自由思想,是民国以前的中国资产阶级的革命运动的产品;而他的民国十年以后的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的思想与行动,乃是中国革命与世界革命的交流之产品,所以他不但不停留在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的思想阶段,并且不停留在‘一个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阶段而进到个更高的不断革命的思想阶段。”’
“总而言之,陈氏的思想是辩证法地前进的,是由于激进的资产阶级的自由主义过渡到无产阶级的社会革命的思想,犹之乎马克思、恩格斯由少年黑格尔派进而为唯物论者,由莱茵新闻时代的急进的民主主义,过渡到《共产党宣言》时代的共产主义一样。”
“胡适的生涯终跳不出他所自命不凡的‘文学革命’的圈子,然而美国的‘实验主义’却趁此机会闯进我们这后进的资本主义社会的中国思想界。但是我们要晓得杜威的——连胡适在内——实验主义是夹着美国的银行大王煤油大王汽车大王等等的不可抗拒的极高度的资本主义的势力来叩中国思想界的大门的;当时比现在更幼稚的中国民众,尤其是小资产阶级的青年学生及知识分子,自然大多数都被他风靡,作者即是其中之一。”
“我们晓得哲学思想的斗争(即唯心论与唯物论,形式逻辑与唯物辩证法的斗争)在阶级的社会中,是不会消灭的;实验主义或许被唯物史观从前门打跑了,他会‘改名换姓’,穿上别的外衣又从后门闯进来,所以我们现时对于实验主义仍然要努力揭穿他的反动性和他的欺世骗人的面目。”【注释5】
【注释1】“奥伏赫变”即“扬弃”,一方面指“保存”、“保有”;一方面指“使之停止”、“使之终息”。“奥伏赫变”自身虽然包含着否定,但并不是把旧有的思想完全抛弃,而是排斥旧的当中不适于生存的部分,而保留其可保留的部分。
【注释2】探子:《党政秘闻(十则):高语罕并未赴闽》,载《上海周报》1934年第3卷第7期。
【注释3】高语罕:《九死一生记》第112期,载成都《新民报》日刊1945年12月5日第4版“雄辩”专栏。
【注释4】王灵皋:《中国思想界的奥伏赫变》,亚东图书馆1936年版,第3页。
【注释5】王灵皋:《中国思想界的奥伏赫变》,第178页。
展开全部内容